《BBC音乐》
BBC Music
2016年7月号
● 布鲁克纳向来是言说不尽的作曲家话题。作者塔内(Michael Tanner)总结了他耳中的“布鲁克纳作曲风格”:开场弦乐震音如层峦叠翠,主题慢慢露出端倪,但节奏音型反复可加可不加;谐谑曲中部因为想要形成强弱对比,所以常常写得颇具诗意,另一些时候则往往有管风琴般的轰鸣效果,《第九交响曲》的谐谑曲乐章就是如此;像其他许多作曲家一样,布鲁克纳本人也表示过终曲非常难写,特别当你想要在脱颖而出的时候——他的《第五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的终曲都可算是后世的楷模了;塔内还说,布鲁克纳写结尾的办法大多基于前面有过的核心主题,有时甚至引自另一首交响曲,巨型体量的复调营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感。在本次专题末尾的荐片环节里,斯科拉瓦切夫斯基版的《第七交响曲》(Oehms公司)、朱利尼版的《第八交响曲》(Testament公司)、富特文格勒版的《第九交响曲》(DG公司)与赫尔维格版的《F小调弥撒》纷纷入选。
● 《BBC音乐》杂志并不是每一期都有世界音乐专栏的。这期推荐的唱片中得分较高的一张是珊克·南契拉(Sainkho Namtchylak)在2016年的新片《像一只鸟或幽灵,而不是一张脸》。这位图瓦呼麦女王会继续以什么样的嗓音表演惊呆世人?而在另一张同样获评五颗星的唱片《绿松石女王》中,日内瓦自由爵士萨克斯手拉杰布(Rasel Rajoub)被赞誉为“完美呈现了一种含纳中东标准节奏的新叙利亚爵士音乐”。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6年7月号
●《管风琴皇帝——雷格尔》一文里引用了勋伯格诚挚的叹息:人们对德国作曲家马克斯·雷格尔(Max Reger)低估得太多了。他作品里循规蹈矩的结构似从勃拉姆斯的模板里脱胎,但和声表达却做到了惊人自由的程度,尤其是对巴洛克对位法的精通,足以让雷格尔的地位在好几个时代的德奥作曲家中屹立不倒。他那几首杰出的管风琴幻想曲与赋格,让人联系起“皇帝”的气势并不为过。此外,雷格尔也在他的《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里藏入了对巴赫传统的深深怀念——你当然可以称之为新古典主义韵味的弦乐,因为那是巴洛克以一种再顽皮不过的“面具形式”与你我见面。
● 阿兰·科蒂斯(Alan Curtis,1934-2015)是对二十世纪早期音乐本真演绎潮流有过巨大贡献(特别是理论方面)的美国音乐学者、演奏家与指挥家,曾师从莱昂哈特学习羽管键琴,对拉莫与库普兰的键盘作品钻研尤精。1992年,他在迁居意大利的同时,将事业重心转到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上,代表作是在Erato公司录制的早期意大利作曲家罗西(Michelangelo Rossi)与洛蒂(Antonio Lotti)的意大利牧歌选集,而六张套的亨德尔歌剧更花费了他近十五年的心血。不过请注意,虽然名字拼法一样,这位科蒂斯先生与1924年创办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的科蒂斯·伯克(Mary Louise Curtis Bok)女士并无关系。
● 本月最佳唱片花落美国钢琴家安格里奇(Nicholas Angelich)的浪漫派作品选集,由Erato出品。安格里奇生于1970年,曾经师从奇科里尼与贝洛夫,1989年时就已获得卡扎德絮比赛第二名,五年之后又摘得巴考尔大赛头名。他这张中年阶段录制的新唱片囊括了肖邦的两首练习曲、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与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杂志认为安格里奇所诠释的《革命练习曲》节奏干脆爽利,风格像是唤醒了百年之前肖邦的“盛大风格”(grand manner);在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中,八度技术之迅疾与精准,不夸张地说甚至超越了霍洛维茨在1932年的版本;而《克莱斯勒偶记》则拥有了极高超的冥思层面与幻想力,几乎能与安妮·费舍尔、阿格里奇或佩拉希亚的名版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