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2016-11-08 05:54李国英
关键词:楚文化楹联校园文化

李国英,李 峥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湖北黄石大路小学,湖北 大冶 435100)



荆楚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李国英,李峥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湖北黄石大路小学,湖北 大冶435100)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8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成果,至今仍熠熠生辉。本文将从中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标志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荆楚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的融合路径,实现荆楚文化在中小学校园内直观、具象化地呈现,从而为荆楚文化的传承提供一种崭新路径,也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主动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校园文化;荆楚文化;融合路径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其8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创新精神,青铜铸造、丝绸漆器、音乐绘画等科技文化成果,楚庄王、屈原等历史名人留下的思想、著作,尤其是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楚辞”,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创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题研究组认为,荆楚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今天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武汉纺织大学申报的《弘扬荆楚文化传承汉绣技艺》就被评为“2015全国高校特色展示项目”,为荆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树立了一个好的楷模。

因此,基于荆楚文化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彰显我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增强校园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也为荆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路径,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与校园物质文化的融合路径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程度,最好是创造一个直观、具象化的教育环境。而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形式,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因此,要将荆楚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大荆楚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让学校的人文建筑、设施文化都打上荆楚文化的烙印,让未成年人在学习、娱乐、生活的过程中感受荆楚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1.秉承创意设计理念,营造荆楚文化氛围

刘献君认为,校园文化氛围是文化要素趋于整合的结果,包括设计者精心设计的校园布局、楼房、绿化、美化、人文景点等,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人文含量,从而使得学生产生美好感受和体验。[1]而目前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千篇一律、脱离精神文化载体的诟病,毫无美感可言,更无法推动学校的发展。

因此,将荆楚文化丰富的创意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设计各种功能空间的布局,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

(1)结构创意

结构创意作为造型的要素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组织,从而构建出理想形态的行为,是一种科学的对形体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荆楚文化在设计中注重对称性和次序感,还通过对自然对象的分解组合再创作,产生新的三维造型模式。如湖北兴山一中,校园布局依山就势、因势造景,建造了通向教学主楼的168级台阶,寓《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意;台阶两边的树木与后方的群山,既与学校融为一体,又给人营造了一种层层递进的次序感,显得立体、饱满、壮观!并且,校园建设以孔子雕像为中轴线,对称布局,既体现严谨、对称的设计理念,又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时刻无声地告诫一中人须为“诲人不倦”的师者,须作“不耻下问”的学子,须怀“兼善天下”的理想,须有“学而不厌”的激情!

图1兴山一中

可见,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结构创意进行专业的设计,既能体现新颖的审美乐趣,又能巧妙地融入荆楚文化的内涵。

(2)色彩创意

楚文化对色彩的处理,不受程式约束,注重微妙的色彩变化,强调对比,更加装饰化。其中,红色最受楚人喜爱,这来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即生命之色。此外,在荆楚创意设计的色彩应用方面,还要考虑整体性、空间划分等。

这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有体现,还是以兴山一中为例,学校大门两边建筑墙体为土黄色,营造庄重的感觉;教学楼区域墙体为白色,体现明亮、求知的欲望;在所有建筑顶端又统一涂上一层红色,显得更加鲜艳、突出,彰显了一所学校的朝气、蓬勃。

利用色彩对校园文化进行创意设计,既简单实用,又是营造独特、魅力的荆楚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

(3)图形创意

综合现代专家对楚纹饰的研究可以看出,楚文化的图形创意体现在运动感、复合造型、抽象性及丰富的想象力这四个方面。

楚文化的运动感和复合造型,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追求以动为美的审美方式和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的统一。为了体现流动的物质形态,楚人在线条上以曲线为灵魂,在形态上追求旋转、流动、活拨,在纹饰上喜用有兼“真善美”和 “神鸟 ”之称的凤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楚人广博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对生命的崇拜和真切向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楚人的图形创意,也是荆楚文化具象化的有效方式。如建校百年之久的大冶一中,大门与教学楼正中间就矗立着一座颇具创意的名为“奋飞”的雕像。这座雕像以曲线为灵魂,以流动、飞翔为形态,充满了运动感和生命的意识;在纹饰上,上半部分以三只似凤非凤、似鹰非鹰的鸟构成,下半部分似弯曲的羽毛,又似变形的凤鳞,鳞上突出部分又仿佛是伸出一只手来托起展翅高飞的鸟儿。整座雕像浑然一体,既体现了图形的创意和美感,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象征着大冶一中的校务人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激励着一中的学子奋发学习、展翅高飞!

图2大冶一中“奋发”雕像

楚文化的抽象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源于楚人开放大度、不拘一格的民族性格,及兼容并蓄、强调创新的文化精神。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也提到,“楚人虽不沾周之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之文化之拘束;故其人多有极新之思想。”[2]因此,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不能以单调的雕像、简单的罗列凤鸟和利用楚文化图腾的红与黑,而应该融入自己的思考,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兴山一中的文化园,就打破了时空及常规的局限性,空间组合布局协调均匀,小小的文化园,聚集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的精粹,既有现代化的设计,又包含浓厚古韵的建设风。其中心花坛内交错叠放着五本巨幅书本式立体汉白玉浮雕,周围却环绕着一道由七块碑石和雨棚支架构成的逶迤的长廊,花坛边上的椅子,也是将普通的木头截取、变形,极具创意。这样的兴山一中,建筑设施内涵丰富,景区景点景物相映成趣,充满了勃勃生机。

图3兴山一中的“文化园”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楚文化中图案无限深刻的内涵给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源源不断的灵感,值得创意设计师多加运用。

(4)形态创意

创意设计的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对点、线、面等形式其及对所构成的形式关系的理解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当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通过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符合形式规则时,使人产生美的感觉。

共生形态创意就是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巧妙的两形公用一条轮廓线的形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大冶一中有一座名为“环节”的雕像,就很好地阐释了共生形态的创意理念。

图4大冶一中“环节”雕像

张鹏曾说过,校园环境蕴含着设计艺术,而设计艺术的内在形态表现为技术性、文化性、审美观念、审美创意等,只有将设计艺术的外在形态要素——符号来精心设计,才能实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因此,荆楚文化的结构、色彩、图形、材质、形态等创意设计理念在中小学校园建设中的运用,是对校园符号的个性化设计,使校园环境集内在涵养和外在美感于一身,营造出具有浓厚人文底蕴的荆楚文化氛围。

(5)材质创意

我们的中小学建设中,教学楼等主体建筑应统一以石材建造,既实用、经济,又能给人光洁明亮、深沉刚毅的视觉效果;而图书馆、科技馆这种现代化的建筑则应以光滑通透的玻璃材质建造;而花坛、草坪、湖泊边上的椅子、亭子、桥梁等建筑,可以使用木材质,这样不仅能达到亲近自然、和谐统一的融合状态,而且让校园的材质运用富于变化,给人美的感受。

2.加强视觉冲击,构建“会说话的文化”

学校文化能改变师生认知结构,行为主义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结构的改变都是后天习得的,后天习得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因而,加强文化传播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加强视觉冲击,构建“会说话的文化”,使文化建设主体时刻能感受到文化理念的召唤。

校园里常见的”会说话的文化”包括校徽、校训、办学理念、景区建筑、墙报、宣传栏等,这些文化建设应设在最显眼、人流最多的地方,同时,也要富有创意,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兴山一中的校园内就随处可见各种文化语、警示牌,其《道德经》文化墙,更因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加之和谐庄重的色彩搭配,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图5兴山一中的“《道德经》文化墙”

除此之外,教室里面的班级布置同样重要。班级黑板报可以每月更换主题,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班级墙报可以引用一些具有荆楚特色的名人名言、诗词警句,也可以是本班的口号、班训,强化学生意识;学生文化墙,可以展示个人优秀的文章、工艺作品;甚至学生课桌上的一角,也可以贴上他们的座右铭,让建筑“会说话”,文化入人心。

二、与校园精神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立校的根本,校园最吸引人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隔离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让人沉下心灵感受书香气息的心灵栖息地。

1.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弘扬荆楚文化精神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应弘扬其精神精髓。楚人“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根基;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人身上所缺乏的一种不怕苦、肯钻研的品质,激发我们去实践、去探索;楚人“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引我们反思陈旧、迂腐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思考、敢创新;楚人“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都蕴含着学不尽的宝贵财富!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爱国、进取、创新、合作等精神,还应该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服务精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博古通今,提升自己的涵养。

2.编纂精神文化读本,丰富校园文化教学内容

书籍是最好的精神养料,也是传递精神文明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学校要建设精神文化,最好能编纂一本精神文化读本,如开发一本介绍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品读,体验当地文化的内涵;将校风校训、教学理念、校歌、校赋等编入教材,供学生识记,改善校园精神面貌。如兴山一中的校赋,“筚路蓝缕一路歌,艰难困苦玉汝成……学宇危耸,若巨帆远航;操场砥荡,如锦云天降”,将一中的精神风貌通过直白的文字传达,读来朗朗上口,震人心魄。

3.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素养

中小学应组织各类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经典诵读、诗文比拼、演讲、辩论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在生活中践行,从点滴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

三、挖掘区域文化,打造标志文化

钦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书业说过,“学校文化是个功能强大的磁场,具有显著的磁化和同化作用。当一个学校文化形成后,它所内涵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意愿,就会成为极强的范塑力量。”[4]一所学校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独具特色的标志文化,并通过这种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谓标志文化,即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我们都知道,区域文化是特定地区的生态、民俗、传统、风俗等文明的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因而,最好的标志文化,便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融入区域文化,并有所创新的校园文化。

建立在汲山水灵气、承文化古韵的荆州街上,素有“校倚古城,百代雄关宏远志;学临汉水,万叠碧浪壮书声”之称的襄城荆州街小学(原襄城实验小学),就将区域传统文化融入了校园文化中,并经过长期地精心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标志文化——楹联文化。2008年开始,荆州街小学开始把楹联文化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楹联文化氛围:校园中屹立着记录楹联文化演变历史的楹联文化墙,延伸着一步一联的楹联阶梯,构建了意境开阔的楹联长廊,打造了楹联林,各个班级还开设了“楹联小站”……在校园中的走廊、教室、办公桌上,甚至是一草一木中,都可以见到独具韵味的楹联诗词,让人流连忘返;学校还开展了“每周征联”活动、楹联进社区活动、楹联与书法活动,楹联教育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处处凸显育人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在荆州街小学还成立了楹联研究会,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楹联操,同期创建的《快乐学楹联》校本课程,教材故事性强,图文并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爱不释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校本课程”,荆州街小学成为了中国的楹联文化教育基地。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学校都拾起本地区域文化的精髓,并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标志文化。如:湖北黄石开发区的9所小学,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标志文化,鹏程小学的舞龙传统、钟山小学的花样跳绳、大路小学的腰鼓和火球特色、四棵小学的经典诵读等等,各有各的特色,构成了每所学校最亮丽的标志文化。

注释:

①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刘隽.论楚文化图腾应用的艺术价值[M].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③张鹏.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M].广州市: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④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责任编辑:王国红)

2016年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黄石地方特色传统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2016—01—14

李国英,女,湖北大冶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峥,女,湖北大冶人,湖北黄石大路小学语文教师。

G622.0

A

1009- 4733(2016)05- 0149- 04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5.033

猜你喜欢
楚文化楹联校园文化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孔府的年节楹联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