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93-01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发声训练作为音乐课组成部分,对学生作好歌唱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对如何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谈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轻声唱法的把握与运用
著名声乐教育家田玉斌讲:“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更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实践证明:轻声唱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易被学生接受,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
教一年级时,我发现孩子们从练声到唱歌,基本上是在喊唱,会损害嗓子,于是便决定对他们作一番训练。首先,从每节课的师生问好开始,我改变旋律,用轻柔的声音向他们问好,要求他们也对上音高和音量回答我的问好,从课堂的开始就培养他们听音乐的习惯与问好的礼仪。其次,重视歌唱的发声训练,如在教学《老师你最理解我》中,我要求他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跟我说一句话,要求用最小声音,但要让一米外的我听清楚每个字,谁做到了,谁就是优胜组。促使他们“学会“了小声说话,再用这种感觉来唱练声曲的《音阶歌》,站他们逐步掌握轻声唱歌的方法,再也不象以前大声的吼了。
二、柯尔文手势和“高位置”朗读在发声训练中的使用
1、柯尔文手势
(1)巧用柯尔文手势是提高音准的有效训练方式
运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的不同高度,来表示音阶中各音高低,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例如do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平行,之后的re、mi、fa、sol、la、si、do′各音级位置依次逐渐升高,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过头顶。有时练习唱高音do时,我会让学生们把手放在头顶,让他们双手边唱do边比手势,训练拍数逐渐增强,此法对学生掌握音准很有帮助。
(2)柯尔文手势在空间上可以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在课堂中引入柯尔文手势,有助于唱准音高。如在教授学唱《对十》时,我发现音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中间一句666i32i 6 |中后十六节奏型很难把握。于是我将这一句单列出来当发声曲,一边播放《对十》的旋律一边做手势,让学生认真观察做了哪几个音的手势,然后再让学生一边听旋律一边看老师的手势唱,接着让学生只看老师手势清唱,最后让学生自己一边做手势一边唱,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单、有兴致。
2、“高位置”朗读
教学中碰到学生难以唱出的字音,可尝试用“高位置”朗读,让学生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之后,再加上音高唱出来。例如《对十》一课中,先用饱含深情地带有叙述说唱的音调朗诵:“我说那个三来哟,谁给我对上三,什么开花在道边”,再分句讲解:(1)按四分节奏强弱去读;(2)重读的字在哪;(3)每一句歌词都要划分好词组,按句子的意思去读;(4)说的感觉去诵读;(5)感情(情绪) 要饱满;(6)配上音乐,小声、轻声细细品读。告诉同学们,用张嘴咬东西的感觉打开口腔,咬下去的同时,朗读歌词,这时,张口换气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到高潮或强音时,感情要充沛,气息要饱满,以情带声地朗读。如“马莲开花在道边哟,马莲开花在道边”这里就属于高潮部分,要有起伏,先强后弱再强去朗读,词曲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结构、高潮,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分句和处理强弱、快慢、音色变化等,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去表达歌曲感情。
另外,朗读时,咬字、吐字也是一个不可脱节的整体, 声和字是统一的,不论字的母音发音在口腔的什么部位, 或前或后,在朗读时,都要把它送到口腔前部,集中起来送出口腔,如“马”归 “a ”“一”归“i”。再如,练 习“莲”音, 声母“l”一定要咬住, 咬住后立即集中起来到母音“ia”最后要收韵“n”收到鼻腔 。“咬清字头声母, 引长字腹, 收住字尾”,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
三、气息发声的训练与培养
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向远处喊某人,喊口令等。例如,让学生喊“嘿”来练习,练习时先深吸一口气,手放在腹部,感觉腹部的膨胀动作,做好心理准备后发“嘿”声,当找到声音位置后,可连续“嘿”几声。在中年级可以采用“哼鸣”练习,在自然发声的状态下,使之提高共鸣的位置。
四、情境设计辅助手段的使用
在《小猫钓鱼》的教学中,我选用了练习曲集中的一条练习,
我结合发声练习曲编了一段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只漂亮的小花猫从远处慢慢地走来,它嘴里唱着“喵~喵~”,这时,它忽然发现了一只老鼠在偷吃东西,于是小猫轻手轻脚地走近老鼠,“喵~喵~”突然一跃,小猫抓住了老鼠,“ 喵~喵~”小猫又高兴地唱了起来。这里通过边讲故事边唱练习曲,巧妙地使学生联想到小猫活泼可爱的形象。前四小节唱得轻松自然,五---八小节唱得短促、跳跃,声音要富有弹性、轻巧。而最后四小节唱得饱满激动,音量要求强,表现出小猫抓到老鼠的喜悦心情。这样的安排使小朋友觉得很有趣好玩,因此他们很快地高质量地完成了唱练习曲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最后,用柯达伊的话与大家一起共勉,“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