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探析

2016-11-07 19:41张爱莲
企业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张爱莲

摘 要:伴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持续完善,国家的整体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在这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管理模式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要求就更加严格。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内部控制这方面来说,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些许的不足,造成了事业单位在开展过程中有些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内控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3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资产流失问题、资产闲置浪费问题等等,因而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在方法还要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单位资产的管理和控制。本文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配置及使用、资产处置、产权登记与纠纷、资产评估与清查、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从会计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则主要包括对资产配置及使用、资产处置各阶段的科学核算、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指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012年,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更重要的是,该规范的试行,为事业单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正因为有了这些强有力的制度,给公权力套上了制度的枷锁,滥用权力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为我国当前积极开展的反腐、防腐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纵然如此,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权力滥用虽有减少但并没有杜绝,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事件依然经常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制度尚需完善,另一方面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违规、违法成本低,导致一些人有恃无恐、以身试法。下面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二、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资产流失、资产闲置的问题。(1)资产流失问题。《瞭望》杂志曾报道,西部某省事业单位利用单位资产出租,取得收入20多亿收入而不入国库。这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公车私用、小金库等更是普遍现象。(2)资产闲置问题。我国事业单位资产闲置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从各级财政部门官网上经常发布的诸如闲置资产公开招租及处置拍卖服务采购会、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国有资产拍卖会、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委托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消息中可以窥见一斑。

无论是资产流失还是资产闲置,背后的原因较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造成的。以资产闲置为例,事业单位为何会有大量闲置资产?原因在于:在实际操作层面,事业单位资产主要由财政无偿调拨和购置,所以各单位在购置资产时,多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缺乏统一、严密的科学论证。而财政部门则只注重经费预算,对事业单位已有资产使用状况、急需购置资产等基本情况不甚了解,在这样的资产配置过程中,资产错配几乎就是必然,极易导致一些单位资产购置随意、重复购置,造成资产闲置,严重浪费国家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四条指出,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第四十四条又指出,单位要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要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如果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做好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做好采购预算,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管控到位,对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可预见,事业单位资产闲置问题将会大大改善。因而,对事业单位而言,要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业务层面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这六方面建立适合单位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到资产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要有效结合。(1)事业单位要精细编制预算。首先,在编制预算之前,单位要对资产进行盘存,摸清家底,以准确确定存量资产的数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方能明确增量资产的数量和内容。其次,在预算内容构成上,要合理设置预算项目,明确资产的来龙去脉。预算表中要反映资产购置明细、分配使用明细、处置明细,以准确反映资产预算增减情况,这样才能准确确定单位到底需要的资产是哪些、需要多少,从而防止资产投入过多导致资产闲置,还防止资产投入不足影响正常办公和业务开展,进而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2)要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资产价值在预算管理机制和渠道中的合理配置与转移,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是整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政府采购部门采购资产时,要对照预算认真审核,签字确认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对超过资产编配标准的,一律不予采购,由于工作的变化,确需调整资产购置预算的,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才能准予采购。

(二)实现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化。流程化就是将资产管理流转环节进行梳理,依照相关的制度,从购置、持有、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程序进行规范化、日常化。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第四章第四节已经为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做了详尽的规范,比如要求单位要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事业单位只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各项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流程即可。

(三)全面推进信息化,对资产实施动态化管理。信息化使资产管理变得实时而全面,能够共享各项资产的数据,一方面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充分沟通,另一方面还能够把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预算管理等集成到一起,保持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之间的信息平衡,实施资产动态化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资产流转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管理上的缝隙,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问题。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度量指标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以及与个人升迁、薪酬之间的关系,都应进行科学考证。只有个人的绩效评价与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关联,资产管理才能够关系到每个职工的自身利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出现“说起来人人有份,做起来无人去管”的局面。

结束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它能够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由于水平有限,本文仅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利用内部控制从资产管理方面做了零星的探讨,尚不成体系,笔者期望以此抛砖引玉,希望事业单位都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也希望结合当前反腐形势,为我国制度防腐、反腐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潘红.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1(35):8-9.

[2] 苏志刚.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事业单位会计,2015,23(8):204-204,205.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