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内容摘要:本研究目的指向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旨在揭示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截取教学片段加以呈现及总结反思,最终归纳总结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 策略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理想阅读课程体系要求主要包括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三种模式。其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备受关注的阅读教学方式。
立足于学生阅读的速度与数量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加强调学生阅读体系的横向以及纵深的对比,更加关注学生对多种多样文章涉猎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以及多方位强化阅读主体。“以当下践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每节课让学生读5—6 篇文章,每篇文章以500 字计,一节课学生可以阅读2500—3000字的文章,一学年中每周( 一学年按28 周计) 若有两节群文阅读课,学生阅读量可达到168000 字,这将远远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1)。因此,群文阅读教学是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这种阅读模式的创立与实行,为小学语文老师创造出新的教学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下,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而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实现此策略。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内涵
笔者查阅了各种文献,找到的对“思维导图”内涵的科学阐述是:“思维导图以全脑为基础,按照大脑自身运转规律进行思考,能够全面调动大脑右脑在空间、图像、颜色、整体思维、想象等方面潜在能力以及左脑在顺序、逻辑、文字、数字、条例等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让人类整个大脑在创造、记忆、精神、语言、动作等各个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挖掘”。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化,手工绘制方便快捷,学生用水彩笔就可以绘制出色彩鲜明的知识网络图。东尼·博赞给我们提供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有空白;
2.用一副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帮助人们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并借助文字将想法“画”出来,便于记忆。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系统理论阐述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文章的阅读是从字——词——句——段——篇开始进行的。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标识通过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支持教与学的主要工具,学生把思维导图当做一种工具,通过它对知识进行归纳以及作者情感的总结,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创新,同时,教师明确学生的阅读到了哪个层次,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评价。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群文阅读文本、思维导图工具。学生:是整个教学系统里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利用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构建,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设计,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充分理解及外延升华,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又是教学方法的调整者,从确定主题到课堂调控,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思维导图分析、归纳、总结、升华阅读收获。并且,教师要具备分析学生是否利用思维导图掌握阅读技巧的能力。群文阅读材料是承载教与学的载体。在这一教学系统当中,教师通过群文阅读材料,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四要素相互相成。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课堂阅读质量。基于此目的,笔者尝试了运用思维导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 “群文阅读”教学的例子】
中心议题:张爱玲的笔法
选文:《弟弟》《姑姑语录》《夜营的喇叭》以及《说萝卜》
环节一:课前预习
师生课前阅读主题阅读《张爱玲的笔法》的四篇文章,完成预习单(如下表),初步感受张爱玲散文的风格。
(一)收集作者张爱玲的资料。
(二)梳理文章情节,用图画出故事。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并结合你对人物的理解,为三篇文章配上思维导图。
(三)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列举三个问题。
可从以下方向考虑:
1、你感到困惑的句子或段落。
2、你想多了解故事背景。
3、你对角色有兴趣。
4、你对情节的安排提出疑问。
5、你对描述的句子有意见或者有想法。
6、你对主题感到疑惑。……
(四)问题
设计目的:一是此教学环节,将教学重心前移,让学生先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并结合你对人物的理解,为三篇文章配上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阅读情况,利用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环节二:认识作家
1、利用整理好的发言导图,自如依照导图的提示,谈谈对张爱玲的认识。
2、师补充关于张爱玲的图片资料,课件出示。
设计目的:学生收集作家的资料往往杂乱无章无从下手。运用思维导图对所收集的作者简介、生平事迹等等进行归纳系统整理。有利于学生对作家的系统认知。
环节三:交流、碰撞——感受人物形象
1、快速浏览文章《弟弟》、《姑姑语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他/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完成学习任务。
(1)弟弟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证据何在?
(2)姑姑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证据何在?
2、小组讨论分享, 完善认知。
(1)小组内同学相互分享, 相互倾听记录。
(2)自我完善学习任务。
篇名是什么?人物形象的感悟有哪些?有什么评价?
(3)小组统一认识,指定一名同学汇报,要求:综合小组的意见,以“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 谢绝 “我的探究结果是……” 。
3、班级交流,丰富认知。
(1)每组派一名或者两名孩子面向班级汇报。
(2)要求孩子学会聆听记录。
设计目的:教师让学生找到群文中人物性格差异,这是促使学生从共性问题中找到个性化特征,对学生形成重要考验,加大了阅读难度和深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此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间、小组内、小组间多向交流,旨在让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尽情分享阅读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及制作、完善思维工具图的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过程,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互相交流、评价,小结课堂上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 性格、 品质、 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环节四:感悟意象
1、师生共同理解意象。张爱玲的作品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作品带来浓郁的诗意。
2、快速浏览《夜营的喇叭声》《说萝卜》,可以跳读、扫读,可勾画、批注,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思考:这两篇散文中作者用来传达感情的意象是什么?分别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思?
3、结合阅读感受,请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把《夜营的喇叭声》《说萝卜》两篇散文统整起来,加深理解。
设计目的:作为群文阅读,力倡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因为阅读文本产生的观点相互之间有差异,于是需要再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统整。思维导图再次发挥了梳理、联合、延伸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充分自我比较、验证,达到理解和升华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
五、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群文阅读活动却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一)发挥教材功能, 保证阅读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的科学选择,这是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以文章内容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是比较常见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主题是 “鲁迅”,选编的课文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文章内容都是与“鲁迅”有关。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画出“知识树”,比较阅读本组课文,引导学生尝试从写作背景、关键字词、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来预习课文,并向学生提供优秀思维导图范例以供参考和借鉴,并利用思维导图对这组文章进行统整,从而快速清晰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深入文本的阅读感受下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并且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合理构架,统整主题阅读
多元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 让阅读更灵动这种灵活并不是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而是有一定的结构。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把不同的文章串联起来,将群文进行合理的整合、编排和优化设,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活学活用的阅读技能。习得有益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探寻阅读基本规律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技能和效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选编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笔者组织了教材整合群文阅读,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全面预习;第二周,要求学生整理自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字词障碍、精彩段落、理解困惑,并分门别类地记录在本子上;第三周是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第四周是学生们展示教材整合阅读成果的阶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首先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主旨、训练要点及结构安排进行整体把握。笔者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利用思维导图理快速清文章的脉络,画出情节图,如,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根据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以一个开阔的思路进行作图,从而感受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并缅怀革命先辈对祖国满腔热血的深情,还习得抓住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主要写作手法,认知倒叙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 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学生能够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自己制作出类似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就非常系统。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群文阅读则立足于作品本位、学生主体,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这一教学法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教学时间有限、阅读内容的选择存在难度、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偏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不够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深入地探究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 完善阅读的策略,使语文学习得到深度的构建和整体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刘大伟1,蒋军晶 2,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1月第1期
(2)白虹《思维导图 大脑使用说明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3页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岗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