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看,实践教学部分仍处于缺失状态,实践教学中的相关要求如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结合等很难满足,这制约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对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传统理念中对实践教学模式的认定,主要包含两方面概念:其中之一认为能够配合思想政治课开展的课外活动如勤工俭学、社区援助等,这些都为实践教学活动。需注意的是,该种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概念排除在课堂之外,且对“实践”过多地关注。而另一种观点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如针对某一社会话题的探讨或其他演讲辩论等活动,该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重点置于“教学”层面,片面性较为明显。因此,综合这些观念,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要求学生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活动中能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再教育的目标[1]。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改观,但仍存在较多弊病,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与涉及的内容能够得到90%以上学生的认可,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并可丰富理论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因有较多客观条件限制,如组织安排、资金缺失等,仅能选取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活动,这就造成学生参与广泛性缺失的现状。第二,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具备连续性特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特点。如因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产生的部分班级可参加实践活动,而另外一部分班级却没机会参加,或表现为前一学期有实践活动,而后半学期缺少实践活动的现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连续性的缺失,成为影响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第三,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但大多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讲述自身活动感受时,表现得极为茫然,可见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2]。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在理念上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充分发挥其“引导者”与“组织者”的功能,做好主题选择、有效监督,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而在学生方面,学生可在活动主题选择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且应真正从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感知。从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来看,二者更表现在协同方面,只有将学生作用、教师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才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内容与形式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模式下,内容与形式在逻辑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后者需服从前者,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为核心,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可将常态化教学实践与假期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其中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以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等为主,而假期活动表现在社会调查或志愿活动等方面。需注意的是,为提高实践教学连续性,高校自身应加大实践活动保障力度,可在每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应正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抓住现行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并注意加大实践活动的保障力度与监督力度,这样才可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向泽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104-108.
[2]苑秀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