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给予两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9例(30.00%), 显著进步13例(43.33%), 进步6例(20.00%), 无变化1例(3.33%), 恶化1例(3.33%),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5例(16.67%), 显著进步8例(26.67%), 进步10例(33.33%), 无变化5例(16.67%), 恶化2例(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指标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指标下降比对照组更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 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预后均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30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一定原因导致血液在供应局部脑组织区域时引起供应障碍, 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引发病变及坏死, 引起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1]。临床可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将其分为三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其中占全部脑梗死约60%[2]以上的是脑血栓形成。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脑保护治疗, 可帮助改善脑梗死的预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有效纠正高血脂、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抑制慢性炎症反应, 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药物之一。有相关研究表明[3], 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良好效果。本次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对照试验的方法, 探讨新一代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 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4]。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34~81岁, 平均年龄(57.3±15.7)岁。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降压降糖、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 用药疗程为3个月。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LDL-C、HDL-C指标变化;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5]评定情况及治疗效果。
1. 4 疗效判定标准[6] 基本治愈, 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 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缺失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9例(30.00%), 显著进步13例(43.33%), 进步6例(20.00%), 无变化1例(3.33%), 恶化1例(3.33%),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5例(16.67%), 显著进步8例(26.67%), 进步10例(33.33%), 无变化5例(16.67%), 恶化2例(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 比较对照组, 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21.34±5.11)分, 治疗后(6.53±1.5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21.51±5.13)分, 治疗后(11.67±2.14)分。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 观察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多发性、慢性、累积性的血管内膜疾病, 对主动脉在内的大中动脉造成侵害, 其中其以脑动脉粥样硬化以颅内Wills环周围的动脉情况最为严重[7], 及易造成脑血栓与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作为新一代他汀类还原酶抑制剂,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之一, 其分子结构中因含有一个苯环和氮杂环, 以钙盐形式存在, 是一种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 故进入机体内不需要进行代谢即具有生物活性[8]。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有独立于降血脂作用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增加斑块稳定性、抗氧化及抗血栓等神经保护作用, 通过其非降脂机制帮助降低卒中复发率。由于该药物可有效帮助降低脑梗死发病率, 从而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与预防的主要药物。
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显著, 帮助降低血脂水平和血液粘度, 显著降低血管内阻力, 增加内皮细胞数目, 降低斑块表面张力, 稳定动脉斑块, 促进受损血管内皮自我修复, 脑部局部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 炎症反应得以减少。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为明显, 除了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外, 对患者的预后的良好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凯华, 陈旭辉, 吴军.阿托伐他汀钙与辛伐他汀降脂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8):14-15.
[2] 李芝峰, 殷跃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12): 1048-1050.
[3] 何荣芬, 仇君.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中国药业, 2012, 21(20):25-26.
[4] 禤彩霞, 曹传伟, 杨开杰, 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500-501.
[5] 徐浩, 洪冰, 梁海燕, 等.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4):44-46.
[6] 陈琳.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5):457-459.
[7] 杨小霞, 李国前, 蔡俊颖, 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5):1195-1196.
[8] 胡方方, 徐书雯, 谢静芳, 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3, 34(16):2476-2477.
[收稿日期: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