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2016-11-07 12:42任维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处理

任维莉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以及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临床诊断和处理的具体方法, 分析诊疗效果。结果 200例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得到了有效的对症治疗, 诊断准确率为100%(200/200), 未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治疗前20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 疼痛率为100.0%(100/100), 其中1级疼痛58例、2级疼痛108例、3级疼痛34例;治疗后200例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减轻, 疼痛率为11.5%(23/200), 23例患儿均表现为1级疼痛。治疗后患儿疼痛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医生需要充分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配合辅助检查, 帮助患儿尽早确诊并展开对症治疗, 从而实现对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处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93

小儿急性腹痛一般是由于腹腔内或腹腔外的器官疾病所引起的, 具体原因比较复杂, 因此造成了很多的临床诊断失误导致治疗无效, 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1]。因此如何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展开科学、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中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00例急性腹痛患儿, 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6.5±2.5)岁;病程1 h~3 d, 平均病程(1.12±0.85)d。

1. 2 方法

1. 2. 1 临床诊断方法 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医生对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主要包括患儿的腹痛诱因、时间、性质、大小便情况、腹痛前饮食情况, 之后对其既往病史进行了全面的询问与分析[2]。根据患儿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的差异, 医生对不同类型患儿的常见急性腹痛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比, 对患儿急性腹痛的具体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之后为患儿进行全面的辅助性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数量、便常规、尿常规, 伴吐泻患儿检生化离子、血糖、淀粉酶等, 腹部彩超、立位腹平片(伴呕吐、腹部包块, 彩超检查无异常者), 对伴粘液血便及尿检脓细胞患儿给予尿、便培养。在本组研究中,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24例患儿的腹部彩超示腹部肠管有“同心圆”改变, 3例立位腹平片示肠梗阻征象, 19例大便常规检查出现了脓细胞、红细胞;15例便培养示沙门氏生长, 1例便常规示蛔虫卵(+), 2例血淀粉酶、脂肪酶明显增高, 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25例患儿出现了脓细胞, 9例患儿出现了红细胞。

1. 2. 2 对症处理方法 临床诊断后, 26例患儿存在急腹症转外科治疗, 另外174例患儿接受保守对症治疗, 一般不给予止痛药,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①从患儿的饮食入手及西医对症治疗, 嘱神经官能性腹痛患儿进食易消化食物, 注意腹部保暖, 部分患儿存在腹泻、呕吐等情况。对于病症较轻的患儿, 停止食用脂肪类食物, 对于呕吐较重的患儿则需要适当的停止进食, 禁食的时间控制在6~8 h[3];急性胰腺炎完全禁食;②进行感染控制治疗, 该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视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 对于非侵袭性细菌肠炎患儿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患儿则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③进行补液治疗, 禁食者给予补充生理需要量, 部分急性腹痛伴吐泻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情况, 这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外周循环障碍等问题。对于该部分患儿进行积极性的补液治疗十分必要。轻度脱水患儿, 通常进行口服补液。对于脱水情况比较严重, 或者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腹泻、呕吐的患儿则一般需要进行静脉补液。根据患儿脱水情况的不同, 补液治疗的剂量也有所不同;④便常规示寄生虫感染给予口服阿苯达唑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本组治疗的诊断准确率, 是否存在误诊、漏诊的情况出现。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的疼痛率变化。急性腹痛的疼痛程度共分为0~4级5个级别, 级别越高表示疼痛的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得到了有效的对症治疗, 诊断准确率为100%(200/200), 未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治疗前20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 疼痛率为100.0% (100/100), 其中1级疼痛58例、2级疼痛108例、3级疼痛34例;治疗后200例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减轻, 疼痛率为11.5%(23/200), 23例患儿均表现为1级疼痛。治疗后患儿疼痛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 小儿急腹痛患儿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出汗等状况, 且这些病症一般具有持续性, 对患儿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腹膜急性发炎;②腹腔器官急性发炎;③空腔器官梗阻或是扩张;④器脏扭转或是破裂;⑤腹腔内血管梗阻;⑥代谢障碍;⑦胸腔疾病;⑧神经官能性腹痛。也有临床资料将其归结为患儿的体质因素、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

可见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原因十分复杂, 这给临床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生化指标水平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得到了更多了认可, 因此实验室检查已经成为了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外彩超等图像检查的效果十分显著。这些辅助性诊断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从本组治疗结果中可见, 本组研究的最终诊断准确率高达100%, 不存在误诊或是漏诊的问题, 且治疗前20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 疼痛率为100.0%(100/100);治疗后200例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减轻, 疼痛率为11.5%(23/200)。治疗后患儿疼痛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诊断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为治疗效果提供了有益的保证。

综上所述, 小儿内科急腹痛患儿的病情原因比较复杂且病情表现比较严重, 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安全需要在病情分析的同时予以辅助性诊断, 继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文君, 吴云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附108例临床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2):42-43.

[2] 程鸣明, 刘丽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外医疗, 2009, 28(4):175.

[3] 程进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医药与保健, 2014, 22(2):57.

[收稿日期2016-8-16]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处理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