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综述

2016-11-07 06:54陈佳惠陶秋月杨楚玢沈玥倪晓君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曹文轩

陈佳惠+陶秋月+杨楚玢+沈玥+倪晓君

摘    要: 江苏儿童文学推进了本省甚至全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其影视改编作品不乏佳作,但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作品却鲜有系统性的探究。本文以曹文轩、黄蓓佳、程玮、杨筱燕、颜煦之、祁智作为典型,从作品主旨的共性与个性、作品视角的出与入、作品影视改编的断舍离、作家创作中的守与变这四个角度,探究江苏儿童文学改编研究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思考商业化背景下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   曹文轩    黄蓓佳    程玮    祁智

江苏儿童文学兼具整体优势和作家个体特色,从20世纪初叶圣陶、陈伯吹等人就创下筚路蓝缕之功,到当代重要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如曹文轩、黄蓓佳、程玮等儿童文学名家,都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推进了江苏甚至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成为当下影视创作的热门形式,在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中,不乏《草房子》、《豆蔻年华》等佳作,但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整体现状缺乏系统性探究,影视改编的数量、质量等都未曾得到整理和研究。因此,对于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作品、成就等问题作整体而深入的研究,必要且迫切。本文以曹文轩、黄蓓佳、程玮、杨筱燕、颜煦之、祁智作为典型,从作品主旨的共性与个性、作品视角的出与入、作品影视改编的断舍离、作家创作中的守与变这四个角度,探究江苏儿童文学改编研究作品的共性与个性。

一、独与众——江苏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

1.真情书写——江苏儿童文学作品主题共性。

江苏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繁多,但其作品的内容始终没有跳脱出“真情”——亲情、友情等的书写。

具体来说——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记述了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弟弟和妈妈从陌生、戒备、紧张到彼此慢慢靠近、理解、融洽最后相互鼓励扶持的相处过程,诠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主人公肖晓与山区希望工程小学的孩子们“手拉手”的友情;杨筱燕“五四班”中则展现了师生之间的亦师亦友的温情画面,祁智的《芝麻开门》描绘了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

可以说,儿童文儿学作家们几乎都在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书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对生活的批判和不满是容易的,但儿童文学作家更希望带孩子们进入充满热情与希望的田野,教会孩子们爱与承担。

2.百花齐放——江苏儿童文学的个性化书写。

江苏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在题材上不仅有书写“真情”的共性,而且有创作上的个性化表现。曹文轩的唯美风格、杨筱艳的教育者启发,程玮的女性书写、黄蓓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创作原则,祁智的着眼小事,讲求细节真实……都使得他们在江苏儿童文学作家这一群体中更突出,成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以曹文轩为例,他的作品兼有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乡土文化氛围浓厚,语言唯美而富有诗性,苦难与成长、人性与生死的主题书写,都使得他的作品独树一帜。

二、远与近——江苏儿童文学作品的叙述视角视角

1.儿童视角。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作品的主体是少年儿童,因此,“儿童视角”成了儿童文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叙述视角,所谓“儿童视角”,指的是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以黄蓓佳作品为例,在她的作品中,儿童视角运用最典型的是《漂来的狗儿》,作者以回味童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与一起住在梧桐院里的一群老师家的孩子的成长故事。

颜煦之则在采访中坦言,培训幼师的经历、与孩子的大量接触、对孩子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及时记录,都帮助他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揣摩和把握儿童心理。

质朴的童心和感性的思维形式,儿童视角往往抛却了成人的理性逻辑,展示欢快的叙述基调,单纯的讲述方式,避开复杂人际关系和虚伪的掩饰,再现逼真的生活。

2.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叙事视角,叙述者扮演着类似“说书人”的角色,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对故事的发展及其中的人物进行全景式的呈现。

曹文轩“纯美”系列、祁智《芝麻开门》、黄蓓佳《你是我的宝贝》、程玮《豆蔻年华》……都是全知视角的运用,作者游走于各个人物之间,把各人的想法,尤其是孩子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将孩子们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展露在读者面前。

3.对比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黄蓓佳的儿童文学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叙述视角——对比视角。《艾晚的水仙球》和《黑眼睛》两部作品有着相同的主人公和故事背景,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艾晚的水仙球》主要釆用了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黑眼睛》则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虽然第一人称的叙述在表达情感时更真切和动人,但作为当事人,他的所见所闻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全知视角的出场对其作出补充和交代。

4.多样化叙述视角。

与传统儿童文学单一的叙述视角不同,祁智在《芝麻开门》中借用张天这样一个角色,以特殊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展开对故事的铺叙,同时张天作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又具备第一人称叙述特点。这种介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的叙述视角不仅使作品叙述角度更开阔,涵盖较多社会生活内容更多,还益于产生亲近感、真实感。

无论是何种叙述视角,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要从儿童的心灵出发,为之发声,还原了其真实的情感状态,并将自身融入书写中,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

三、增与删——江苏儿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由于影视作品这类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往往需要对原作品进行增删,不同的影视作品类型有不同的要求。

1.断舍离——江苏儿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就电影来说,对影视作品的各方面要求“断舍离”以求得思想主题更集中、人物性格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精练,因此人物的删减、情节的挪移、甚至人物性格的合并与转移都是从小说到电影必须经历的过程。

以程玮的《豆蔻年华》为例。小说笔力集中在“80后”中学生应有的新风貌上,城乡差异、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均有所表现;而影片《豆蔻年华》则主题鲜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大学与生死、成绩与友情、前途与良心在影片中多次被不同的主人公衡量。数度强调、多箭一指,使得影片的主题非常突出鲜明。

电影对小说进行改编以达到“集中”的另一个经典例子是电影《草房子》——影片放弃了小说中采用的全知全能性的视角,采用的是以桑桑为第一人称的限制性的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在处理白雀与蒋一轮的爱情故事时尤其成功,与小说中对蒋一轮和白雀交往过程中的大量铺叙相比,显得简洁明了。

当然,儿童文学的改编形态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动画片,都必须关注受众的社会视野、文化程度、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美学趣味等,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与其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接轨的改编作品。

2.商业化——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影视改编中的“商业”气息越来越重,作家及影视制片者日益受到的来自出版社、发行方及读者观众的规约,他们对政治形势的重视日渐消减,而是要更多地考虑消费、时尚文化和儿童的阅读和观看取向。

黄蓓佳评价道:“影视作品总是从市场出发,永远没有文字作品来得丰富。在中国当下,儿童影视作品是最弱势的,因为没有票房价值,只是作为一个获奖工程而已,所以也没有人会去认认真真地做。” 杨筱燕面对我们的采访坦言,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大环境太差了,几乎没有办法做质量好的儿童影视剧,有本子也做不了,儿童几乎没有好的选择……我很悲观地认为是无可解决的”。

当儿童文学的影视改编所受到的消费文化和市场化的约束越来越大,当影视改编的第一追求不再文学性而是可看性,儿童文学受到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四、守与变——江苏儿童文学作家的固守与转变

1.拒绝重复,追求突破。

无论是采访问答,还是阅读、观影体验,儿童文学作家们都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不想重复自己。各位作家都在保有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实行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甚至是作品类型的转变。

在文学创作新变的行列中,曹文轩首当其冲。从其早期的“纯美”系列——《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等的创作,到后来魔幻小说的尝试,再到近年《火印》这一战争题材的涉及……曹文轩始终坚持改变自我,寻求儿童文学书写深度、广度的拓展。

程玮近几年新推出的“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淡化了故事情节, “讲故事退居二线,讲文化成了主打”。

杨筱燕着意于作品厚重感的增加,她的新作力求传达出超越“小趣味、小快乐”的更大的“意义”。

综合前面几位优秀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希望超越自己,都要求创作中的不断改变。

2.关注人性,坚守自我。

在追求超越自身的同时,儿童文学作家们在创作中始终有“坚守”。各位作家作品都始终坚持着对“真情”的书写——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各位作家也始终维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程玮、黄蓓佳作品中“少女”笔致和少女书写,杨筱燕的地域倾向,祁智和颜煦之作品中不变的儿童化的语言风格,曹文轩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美”,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

综上所述,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主题上有“真情”书写的共性,且均灵活运用儿童视角与全知视角两种视角进行创作,又在作品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各有特色。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既追究风格、题材、作品深广度的变化以实现自我超越,又有不可动摇的“坚守”。可以说,江苏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获得了丰厚的成果。然而,江苏儿童文学的影视作品为了与儿童认知能力、审美趣味等接轨,符合影视、动画作品的特殊性,迎合消费文化下的市场化现象,不得不对文学作品进行各种必要和不必要的改编,有时候这种改编甚至变成了一种粗糙的“阉割”,因而许多作家都对儿童文学的影视改编持悲观的态度。江苏儿童文学影视如何在市场压力和急躁大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文本的文学性,并做到精致,将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课题名称:江苏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研究

项目等级:校级项目

指导老师:谈凤霞

猜你喜欢
曹文轩
两袖清风
草房子(十)桑桑(下)
曹文轩的吃相
大家一起看看漫画家笔下的曹文轩吧!
THE POWER OFPAIN AND SORROW
快乐童年
——曹文轩老师与小记者畅谈儿童文学
快乐童年
——曹文轩老师与小记者畅谈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