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采写有情怀的政法新闻

2016-11-07 03:15赵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温度

赵明

摘   要:政法新闻常以负面形象见诸报端,近年来业界提倡做“有温度”的政法新闻。在新闻真实性原则前提下,以人本角度体现情怀,为政法新闻增添“人情味”。通过两组政法系列报道采写过程,凸显情怀在政法新闻中的“点睛”作用。

关键词:政法新闻;新闻情怀;温度;新闻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61-01

政法新闻,在多数读者印象中,还停留在“杀人放火”等负面消息报道层面。“有温度”的政法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在新闻同质化竞争中容易脱颖而出,也是纸媒在传播力次于网络媒体劣势显现前提下的“获胜法宝”。

一、打开视野拓宽报道面

什么是“有温度”的政法新闻?首先要从写新闻的人,即记者说起。新闻事实客观存在,但新闻稿件千差万别,最大的主观因素由记者操控。因此要写出有人情味的政法新闻,首先要求记者 “通人情”,实际上也就是业界近年来极力提倡的新闻情怀。

以《潭城公交站台一男子捅伤一男一女》系列报道为例,采写过程中若只从案件入手,将大为失色。2015年7月24日晚,湖南省湘潭市闹市区公交站台突发血案,一中年男子持刀刺伤一男一女。事发后半小时内,数十段视频疯传网络。如果按照常规处理,将案件简单过程通过公安等权威部门核实后,一篇常规政法案件类报道即可成文。在关于事件发展过程和原因的诸多猜测中,记者抓住了一段冷门视频:站台上一名拄着拐杖的大妈,奋力用拐杖抵抗行凶者,阻挡他继续持刀伤害被害女子。除对案件进行基本概述外,稿件更多的笔墨花在当晚包括“拐杖大妈”在内的参与救援、报警、擒凶的人物群像上。

从案件报道,延伸到典型人物报道,并不是简单的过渡。在所有媒体都把眼光瞄准案情时,此时新闻角度尤为关键,记者有意跳开事件,从人文关怀角度审视事件本身:周末闹市区的公交站台边,数十人围观的情况下,一名行动不便的女性出手相助,继而更多的好人挺身而出,从新闻价值角度判断,这群“好人”比“闹市区血案”更具有报道价值。记者没有停留在事件表面,通过连日追访,采访到了当日多名见义勇为者,他们中有参与急救的过路护士,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青年,还有看不惯“男人打女人”的普通摩的司机。权威媒体发声掷地有声,独具人文情怀的系列报道,在这场“新闻资源争夺战”、“新闻同质化竞争战”赢得了口碑。一个月后,见义勇为者得以表彰,笔者配发评论《报道有终点 正义无结束》为系列报道划上句点。这组报道,宣扬出的人文情怀,是政法新闻情怀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作品。

二、人本思想贯穿作品

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巨大的冲刷下,新闻报道难免泥沙俱下。同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展渐趋成熟,作为记者,首先秉承一份人本思想,记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新闻事实的“记录着”,在对有用信息的真伪性进行辨别中,不妨换个角度,从人文、道德等情怀角度入手。如果说,道德都与真善美有关,那么新闻道德与“真”有着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政法新闻而言,大多素材的基调呈现出“假恶丑”,以新闻人“真”的命出发,则要求围绕着“真”来建设、构造政法新闻所应该体现的情怀感。

悲天悯人,也不失分寸,这是政法新闻采写的基本准则。不能用悲悯同情替代法律道德审判,但不过分鞭挞丑恶,形成道德审判之势。跳开事实框架,从深层思考,或者跳出事件,作为大局旁观者,审视事件中的每一位参与者。离开道德,新闻只叫“信息”,而有了“道德”温暖,新闻才叫“有生命”的信息。

如果说上一个例证,还是从当事人出发。那么另一篇通讯的采写经历,更能说明侧面采访体现的情怀,在政法新闻中发挥的“独特”效应。

2015年10月26日,湖南省湘潭市民警刘立忠在处警过程中,被纠纷当事人袭击,不幸牺牲。在湘潭公安近年历史上,刘立忠是唯一一名在处警过程中被当事人伤害致死的民警,其新闻价值不言而喻。一时间,几乎所有媒体行动,同质化新闻现象已无可避免。在刘立忠牺牲后第二天,公安组织刘生前的同事召开追思会。数十家媒体面对的是,相同的采访对象,几段相同的追忆语言。同事的追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悲痛过后,是否还有更精髓的内容值得纳入到采写内容中。记者敏锐地从几段闲聊中,提取出有重要意义的遗物:自制的警民联系卡、泛白的帆布包、叮当作响的破单车。之后以《群众眼中的单车民警》为题,以三件遗物为由头追忆刘立忠的生平事迹,将他缺席派出所早点名等催泪细节铺开,在千篇一律的追忆稿件中,别具“人情味”。

三、新闻真实性原则下不忘温暖之心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先人对字句的斟酌可见一斑,语言都是带有感情的,意味着每一个记者在掌握“5W1H”基本原则后,更应该秉持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更应该学会用情怀感打造有温度的政法新闻。作为政法新闻记者,虽然接触的多为负面消息,但心里应该始终装满正义的情怀。具备这种情怀感,才能促使自己想方设法的为弱势群体发声、对现行的制度尽一己之力。具备这种情怀,才可以保持媒体人应有的理性和自律,发挥政法新闻的力量。

因此,政法新闻的情怀体现,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记者自身修养。应该学会一事当前,先断真伪、次言是非、再言利害,不能意气用事,主题先行。

情怀,不是“假大空”,而是一种职业素养和媒体担当的体现。新闻工作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社会的守望者。从业人员应该在履行好舆论监督职责的同时,反映大众心声,弘扬社会正气,让新闻报道是非分明,又能彰显社会的良知,在工作中做到“帮忙不添乱、批评不纠缠、建议不拍板”,这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到记者的职责。

猜你喜欢
温度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温度
化开了
运动亦优雅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如何把握番茄育苗温度
一头猪的哼哧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冰点以下的缝合
测个温度再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