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泗洪县乡土小戏的保护与传承

2016-11-07 02:10赵玉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承

赵玉倩

摘   要:泗洪县乡土小戏是苏北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是一枝开放在湖泽湖西岸的艺术之花。乡土小戏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精神实粮,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逐渐退出了社会的主导地位,现代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也在逐渐减弱。乡土小戏作为江苏地方戏稀有剧种,要继续保护和传承乡土小戏艺术。

关键词:泗洪地区;乡土小戏;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60-01

泗洪县文化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及时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工作。各乡镇文化站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的普查工作,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地毯式调查,发掘和整理出不少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如:泗洲戏、淮海戏、柳琴戏、花鼓戏、黄梅戏、花挑、旱船、舞狮、钱杆等。泗洪县乡土小戏以泗洲戏为代表。民间文学:天岗湖乡的《张郎休丁香》、半城镇文化站的《季扎挂剑的故事》、《水漫泗州的传说》,传统舞蹈:朱湖镇文化站的《花挑舞》、《旱船舞》、传统美术:双沟镇文化站的《花鸟字画》、半城镇文化站《刻纸门花》等项目。泗洪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县、乡镇两级政府认真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时制定保护规划,坚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作为文化站工作人员想谈一谈乡土小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一、乡土小戏所在独特的地理优势

乡土小戏存在于江淮之间,尤其是泗洪县境内,泗洪县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县区。泗洪县地处江苏西北部、淮河下游,县域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07个村(居)人口101.7万。泗洪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近40%的水面,水域面积166万亩。泗洪县的半城镇是中国的古徐国国都。历经夏、商、周,存在1600多年。泗洪县梅花顺山集文化遗址为江苏境内新石器时期最早的人类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填补了淮河下游史前的空白。“诚信”一词源于泗洪县朱湖镇朱北村,泗洪县是革命的老区,具有相当浓厚文化底蕴。乡土小戏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乡土小戏的生存状况及存在问题

1.乡土小戏生存空间逐步缩小。旧时大户人家在过节、生日、结婚、孩子满月等场合,常要请一台堂会,在一家之长办寿宴等场合甚至演戏几天。而现代的“演唱会”、广场音乐、音乐电视等逐渐占有了市场,乡土小戏被排挤得无以立足,乡土小戏也就渐渐失去了其生存、生长的空间土壤。

2.乡土小戏老艺人的生活窘困 。乡土小戏艺人们的生活由于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劣而陷人困境。据调查,泗洪县老艺人目前重要的谋生方式是种地和坐唱班,坐唱班就是在祭祀、丧事等场合演奏一些民间音乐的团体,这也为乡土小戏的老艺人开辟了新的谋生途径。但是,近几年也被现代的电子乐队挤兑着,现在小县城都邀请电子乐队坐唱班,主要原因是电子琴音量大,更加热闹、有气势,更能烘托气氛。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艺人的生存空间更小了,生活几乎陷人了绝境。据调查,全县乡土小戏的演员大都是年龄大,年轻的演员没有,尽管春节有时县里举办乡土小戏的汇演,但远不能解决老艺人的生活困难。政府没有给予应有的补助与保护措施乡土小戏面临消亡。

三、乡土小戏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人们常常习惯于把对乡土小戏的搜集、整理、拍录相看作保护,事实上,这只是博物馆式的保存,乡土小戏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生态保护。

(一)乡土小戏的保护与传承要有正确观念的引导

目前,淡漠的观念仍然是乡土小戏保护的“第一杀手”,虽然一部分地方小戏现在被幸运地重视和保护起来,但丰富多彩的乡土小戏却面临着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城市、乡村一体化建设是乡土小戏保护的大敌。而普通百姓厌倦了农耕文明、渴望城市文明的思想观念也促成了乡土小戏的萎缩。如:泗洪县正在增减挂钩拆迁那种只有农村才有的房屋,让农村老百姓到县城、镇区买楼房。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与传承就得在政府的引导、带领下,并投资给老艺人一个生存空间,给小戏团配备必须的服装道具,选取地方小戏爱好者进行培养。只有政府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带动百姓的观念。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承与保护。

(二)乡土小戏传承人急需保护

乡土小戏的保护不能只是录音、录相、收集资料,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护传承人。传承人就是历史的“活化石”,没有了会这门技艺的人,也就没有了保护,只有后继有人才能有效地、长久地保护乡土小戏。

1.确定传承人是保护乡土小戏的最重要手段。泗洪县的花挑戏团队各个乡镇都有,但他们的生活来源靠种地微薄的收人,虽说偶尔参加县里举办乡土小戏汇演,当地政府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就把那些老艺人组织起来演上两天,根本就谈不上传承技艺。还有现在老百姓见了花挑舞也不太感兴趣,春节期间,一些自发组织花挑舞的团体以赚钱为主,多数人见了花挑到门口就把门锁上。政府也不给老艺人生活补贴,老艺人生活十分拮据,花挑舞将面临着逐步萎缩。民间艺术脱离了生活环境,传承人就会面临人绝艺亡的境地。但只要这些乡土小戏的传承人还活着,乡土小戏就不会消失,保护就有希望,只有保护好他们才能将技艺一代代地传下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许多具有相当水准、受到专业人士肯定的传承人都已经近花甲之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时间没有进入省“名录”的保护范畴。他们弃世而去之日,可能也就是某些绝技、绝活消亡之时。政府应及时开展对马上要消亡的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

2.鼓励传承人收徒授艺使乡土小戏后继有人。政府应划拨资金抓紧成立艺术团,延请老艺术家们开课收徒,政府承担部分演出费用。这样才能使乡土小戏传承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使乡土小戏后继有人。

(三)中、小学校是乡土小戏保护与传承的大舞台

中、小学的参与是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由于传统艺术存在的地方往往是乡镇,学者专家关注很少。中、小学的参与,使乡土小戏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成为可能。学校的参与使乡土小戏有被保存、被传承的可能。在全国“非遗热”的大背景下,有些地方也在尝试着让乡土小戏进入课堂,如:泗洪县朱湖镇中心小学就作为泗洲戏的一个传习所,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校教育还可以使乡土小戏后继有人,使乡土小戏的保护形成良性循环。?乡土小戏的保护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这个担子民间老艺人是难以承当的。应依靠地方中、小学校,提供展示、表演、交流的平台,组织汇演展示、宣传民间民族艺术瑰宝,寻找并培养喜欢传统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最好的教育基地是学校,学校师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他们熟悉这里的环境;二是他们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三是可以发动教学资源参与乡土小戏的保护;四是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威。转贴于中

(四)广泛开展保护和传承发展措施

保护传承措施要切合当地实际。如花挑舞的保护方案:一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并在群众中积极倡导这一文艺形式,如举办乡土小戏文艺汇演,还在学校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重视培育小演员;二是把花挑舞作为当地的文化品牌精心打造,整理音像资料,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艺术节等活动,树立代表性传承人,扩大当地传统舞的影响。保护与传承应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为一时的“非遗”热而工作,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继承发展要给乡土小戏创造生存环境。民众是无形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以民间事民间办为原则,充分体现出传承者是无形文化遗产的主人,市场是最好的生存广阔的场地。尊重历史的面貌,同时尊重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活态传承、生态保护”只有生存才会延续,这是最好的发展硬道理。转贴于中国论。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