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杉浦康平设计观的演变

2016-11-07 01:00王睿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日本

王睿

摘   要:杉浦康平是世界知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书刊、杂志设计总是走在时代的前端,是国际公认的视觉信息设计构筑者。他对亚洲视觉符号有很深的研究,并用独特的观点重新诠释了亚洲的宇宙观。文章力图从杉浦康平生长的日本的人文历史等方面着手,试图诠释构成他设计观的基因,通过他的人生经历这条脉络梳理出构成他设计姿态的成因。

关键词:杉浦康平;日本;二即一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72-02

一、二十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

(一)杉浦康平早期经历

杉浦康平出生于1932年的日本东京,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一方面,在1929年纽约股市全面崩盘,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到1931年日元对美元贬值50%,失业率超过了20%;另一方面,政治暴力活动频繁,政员被刺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日本于1931年九月正式侵占了中国东北。可以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正处在十字路口之上,资本主义的泡沫带来现代化的阴影,日本政府开始“在亚洲走自己的路”,“认为日本在道义上有义务重申它自己真正的认同,而这一义务意味着,帮助其他亚洲国家超越现代性及西化的隐性感染,是所谓日本在道义上的“使命”。”①很难说幼年的杉浦在这样复杂的气氛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日后对印度佛教的兴趣、亚洲文化的探寻隐约可以看出这样一种特殊的使命感的影子。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经历了两次原子弹的袭击,战争让国民饱受痛苦,而此时的杉浦正值少年,正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与战争的残酷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民族的强大的精神最终败在以原子弹为代表的西方科技上,这一影响是如此巨大,科技是否会带来灾难?物质科技的力量是否会毁灭“日本精神”或抹消“日本人特质”?这是战后日本人普遍的迷茫。战争的经历使得杉浦的设计具有十分敏感、仿佛要喷涌而出的躁动以及嬗变的倾向,《传闻的真相》的封面设计就是典型的例子。

1955年,杉浦以非常优秀的成绩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毕业,次年他设计的唱片套获得了日本宣传美术奖。此时在美国的扶持之下,日本已逐渐摆脱战争的阴影步入了经济繁荣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物质条件的迅速变化,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受到美国占领经历的影响,在美国文化浸染中成长的青年有一部分逐渐滋生了对日本传统的蔑视情绪,这大概也与被核弹摧毁的日本自信有关。杉浦自己也说“我是战后派,战败对我的冲击,几乎等于对日本文化的重新洗牌。去乌尔姆之前,我坚信值得学习的东西在欧洲。”②,而且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日本设计界对欧美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审阅和了解,他们自己的理性的设计美学与欧洲的构成主义美学之间具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因此,日本的设计家,特别是平面设计家对构成主义是情有独钟。”③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杉浦早期的设计都比较抽象,风格偏于构成主义,而关于日本传统特色的一面并不十分明显,他的《音乐艺术》《广告》《新日本文学》等杂志设计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杉浦康平早期的设计作品分析(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获得日本宣传美术大奖的作品《LP JACKET》是杉浦康平步入平面设计的契机,这一设计是以一些现代音乐家的作品为主题,是图面与音乐特色相呼应的构成风格设计。现代音乐的旋律具有不连贯性并且节奏自由多变,其结构、调式不明,而《LP》的设计正好抓住了这些要素,这在当时是非常特别的。

1960年之后的几年里,杉浦参与了《音乐艺术》、《广告》、《工艺新闻》、《数学研究班》、《设计》、《新日本文学》等的封面设计,由此逐渐发展出了关于“自我增殖设计”的理念。“自我增殖设计”是一种“语法设计”,基于几何形体的变化、旋转、错位等形成有律动感的图案,其结构严谨并遵循一定的语法模式,从而实现自我的增殖。在这之中,主要是发表“新日本文学会”成员作品与评论的杂志《新日本文学》除了“自我增殖”外还体现了杉浦在“日本特性”方面的努力,比如说光与影的极致对比让人联想到仿若日本“纹章”般的抽象图形等。

可以说,这一时期杉浦康平的设计多偏向于对抽象主题的探索如声、光、波纹等,受战败的影响,对日本文化持怀疑态度,在自身设计追求上向往西方,但就其设计思想而言仍是具有“日本特质”的。

二、二十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今

(一)乌尔姆的经历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的日本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办,这也预示着文化上的认同危机阴影正逐步散去,同时日本在设计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试验与探索,日本的设计师们并未亦步亦趋的跟随欧美的设计,而是开始走向了探索欧美流行风格(国际主义等)与本民族特色结合的道路。在这一时期,杉浦康平有幸两次(1964年、1966年-1967年)前往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任教,这段时期的教学经历让他对设计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种认识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了他设计姿态的转变。

杉浦任教期间与学生的诸多交流让他感悟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他在与松冈正刚的对谈中说到“乌尔姆学生的一句话,使我意识到有内容封面才有意义。我就《银花》的创刊号封面设计撰文,宣布:封面是脸,是反应物体功能之整体的面孔。”,杉浦的设计手法逐渐从“语法”设计转为了“内容”设计,他开始从杂志的内容重新思考杂志的封面设计。而在与欧洲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杉浦身为日本人的自身意识逐渐觉醒。“在乌尔姆,我曾就我自己,我的本质是什么自问自答,发现我就是日本人啊。”④这使他重新把自己的视野对焦于日本文化乃至亚洲文化,思考这个多元文化世界的本质。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混沌”的还是“秩序”的,是否存在一种构建世界基础的东西,这是杉浦康平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设计中关于噪音的元素也在这种思考下慢慢发酵,激发了生命喧嚣的感悟。

(二)乌尔姆体验激发后的一些设计作品

杉浦康平从1970年开始参与《银花》杂志的封面设计。《银花》是一本介绍日本以及整个亚洲艺术、工艺、民俗文化等的季刊,也是他自乌尔姆任教回国后着手试验自己设计新思考的代表作品,其中他提出了“书的封面是脸”,他认为书的封面就如书的“脸”一样,不能随意拿下来,不像从外包裹的如衣服一样普通的书籍装帧,而是书内容“身体”的延伸,是书本身的一部分。在这个前提之下,他还提出了“书籍是信息的空间”,充分利用书脊的宽度空间进行设计,书脊就像建筑的入口一般是书的脸面,他在书脊上印制了插图、文字等,当排列在书架时就仿佛相互衔接、融为一体的风景一般,是一场盛大的展览会。杉浦在《银花》的书脊上印制了反映特辑内容的小插画,是以排列呈现在书架时就像一个微型的画展,而《真知》创刊第一年他将书脊依次配上连续变化的色块底图,这些书脊拼合在一起后形成了炫丽迷人的彩虹图。除了此之外,《SD》、《都市住宅》、《A+U》、《游》等杂志的设计都是这一理念的尝试,把可读性的文字放到封面以及提取杂志主题概念等手法给与了杂志读者新的体验与感受。

另外,回归日本传统民族性的设计也是杉浦思考的一个方向,在设计杂志《自然与文化》的时候,他把日本诸多传统神话形象配合优美的日本字安放在了封面上,配上仿若题诗的竖版小字,使得整个图面呈现出日本独有的文化风韵与姿态。

(三)亚洲的文化探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杉浦康平跟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起去印度考察,以此为契机他极富热情地展开了对亚洲文化的研究,之后周游了亚洲诸多地方,深入研究了亚洲视觉符号并对曼荼罗以及亚洲宇宙观等进行了自我独特的诠释,这其中包括“人体宇宙”、“二即一”、“生命的漩涡”等概念,他对日本字、汉字等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汉字“天圆地方”的解释,在《亚洲的图像世界》一书中,他试图在浩瀚的文化历史中探寻造型背后隐藏的秘密。

当然,这些思想同时也融入了他的设计当中。杉浦以印度佛教中吞下宇宙万物的而立的克里希那大神以及藏传密教巨佛包容无数须弥山甚至是中国养生术“内经图”等为例诠释了世界装入人体中的概念,“人体宇宙”充满了“灵”的力量也即生命力。比如说他设计的海报《传统与现代技术》就有这一韵味在里面,那是一幅以僧人为大轮廓,包含有须弥山、曼荼罗、佛塔等元素并向外散发着蕴含“灵”力光芒的作品。

在杉浦后期的设计作品中,体现最多的应该是“二即一”的思想,其中隐含着阴阳互补的思考。这一思想起先是从人的对称性发展进而上升到佛教美术中两界曼荼罗的构想,“胎藏界”与“金刚界”相对而立,本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但表达的本源之意却是一致的,所以“二”就是“一”,这在《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豪华版的设计中表现得很明显。总体来看,杉浦康平早期在日本形成的设计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经过乌尔姆的洗礼之后蜕变为更加包容并回归本质的思想,自身的“日本人”意识觉醒,亚洲之旅扩展了他的设计思考,第一阶段的积累纷纷化为后续设计迸发的能量。

三、结语

杉浦康平对亚洲的诸多佛教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设计中反复出现了曼荼罗、佛像等元素,他认为日本佛教的须弥山造型仿若盛开的莲华,而莲华是象征佛理的花,也即是“开悟”的心之花。莲华这一象征其实很好的诠释了杉浦持续至今的设计之心,莲华从深不见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吸收泥中的养料,而在某一天突然绽开,向外散发出包含“灵”的光芒。这深不见底的淤泥即是他出生至战后的日本,杉浦在战后一片焦土中徘徊不定,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乌尔姆亲历了西方的思维,唤醒了他自身的亚洲意识,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绽放出了夺目的“莲华”。

注释:

①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现代日本[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4.

②杉浦康平.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80.

③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89.

④杉浦康平.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81.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古代艺术
探寻日本
岛国日本
日本
隐形王者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走进日本 “最牛”豆腐店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