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设计中的文化

2016-11-07 00:24范玉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紫砂工艺文化

范玉娟

摘   要:作品的成功的、成熟的,首先是由于紫砂壶手工制作者坚持手工成型方式,不断与陶瓷材料进行最原始的交流,并深入理解和充分挖掘紫砂陶土的独特属性,通过一代一代师徒传承的方式积累下来,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体系。

关键词:紫砂;工艺;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24-01

明末清初,名家名壶辈出,紫砂工艺空前繁荣,直至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迄今已有60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紫砂造壶高手当推明朝正德年间的供春。他模仿银杏树所做的“树瘿壶”,把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业品升华为工艺美术的创作,其造型新颖、温雅天然,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赞赏,称其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美称。“供春壶”的诞生是紫砂壶艺由稚嫩走向成熟,从敝陋走向高雅的转折点,供春也因此被后人誉为“陶壶鼻祖”。

随着壶艺名家与文人雅士共襄盛举,紫砂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而得以升华,从单纯的实用器皿衍生出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清朝道光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书画大家陈鸿寿以其卓越的艺术想象设计出紫砂珍品——共有十八种壶式的“曼生壶”,每把“曼生壶”都是一件造型艺术与诗书艺术的结合体,开创了一代文丽工雅的壶艺风格,成为文人参与紫砂壶设计的一大典范。

十多年以后,一批品味甚高的电影人,向他们敬重的吕尧臣大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一样的紫砂泥,样式嘛无非是圆的圆,方的方,为什么有的价值千金,有的只值几文?一把壶的好坏又如何鉴别呢?吕大师的回答是:“鉴赏一把壶,一要看泥质:优质泥往往选料精细,加工繁复,陈腐多年,泥色自然,温润凝重而无须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俗称“天青泥”。二要看造型:无论光器、花器、筋纹器,要有形有神,骨肉匀称。三看功能:口盖严丝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壶把端拿省力,装饰玩味无穷。四听声音:一把好壶,敲击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有金属的质感;低沉,沙哑的声音,表明这把壶的烧成有问题。“吕大师强调的是泥质,造形,功能,烧成四要素。有同行是这样解释的:“紫砂壶之美”在于“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他是又加上了一个要素:色泽。

还有种价值的体现,是文人的加入。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制作活动,有着多种的形式,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鉴赏价值。这样,也就使一些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艺匠同时成为制作紫砂精器的大家,像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等都是兼具文人艺匠双重身份的紫砂制作大师。文人对紫创作的参与,同时促进了茶文化与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凑合附加,而是气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识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找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

我从学艺到今天,也有很长时间了,也常遇这样的问题,带着问题看解释,我觉得,说的是很清楚了,听的却是依然不会明白。这应该是个正常现象。比方说,宜兴组织制壶技艺比赛,得了奖的作品,事后便有人高价求购的。其实,得奖者平时的作品,时间充裕,心境平和,是远胜比赛作品的,却很少有那样的市场认可。我想,假如用得奖作品和名人名作作比较,假如再排除作者的因素,只怕评委也说不清楚的。近有报载,吴冠中的油画《北国风光》,以人民币3168万高价易手。可见名作的价值,是由市场说话,试图从作品内涵,意境风格,或画布颜料去解释,便是作者本人,只怕也是难以解释清楚的。但这也不正常,说不清楚高下优劣,市场便会盲从么?显然是不会的。

紫砂壶的风格自“曼生壶”起发生巨大的转变,集书法、绘画、诗文、浮雕、篆刻等诸多技艺于一体,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匠,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带入更高的境界,形象地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紫砂壶由此从日用茶具的代称渐渐升华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迈入了中华高雅艺术的殿堂。

近千年来,宜兴紫砂经过发展、升华,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经久不衰。紫砂作为宜兴独有的制作技艺,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正是凭借着这一把“世间茶具之首”的紫砂壶闻名于世,无论时代兴衰、王朝变更,壶中沸水依然滚,茶里言语扑面香。

通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造型元素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新的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发生阐变,而其中的内涵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国所独自拥有的,也是中国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4]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猜你喜欢
紫砂工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谁远谁近?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