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华
这样才不外道!”
小语会历时一天半。24日上午,当地老师上了四节研讨课,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安排我评课、讲座、与老师对话。因为老师们视我为老朋友,提问十分踊跃,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老师们提出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以回放:
问: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很多难点问题始终解决得不好,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音相近的复韵母和音节拼读等,学生学起来还是有畏难情绪,请你谈谈怎么解决?
答:对于拼音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拼读方法,不能专靠抽象的讲解,也不必煞费苦心地去编造那些表述不清(也不准确)的口诀之类,而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些难点:一是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二是注重直观教学。例如,平舌音发音要领,不要讲舌尖顶住上牙龈;翘舌音发音要领也不要讲舌尖卷起贴近上颚等,这样越讲学生越糊涂。怎么直观表示出来呢?大家可以跟我学:伸出双手,一只在上,手心向下,手掌呈弧形,以作口腔的上部分;一只在下,手心向上,手掌平伸,以作舌头。当读平舌音时,可以这样演示:下面“舌头尖”顶住上面手指的第一关节,即是上牙龈;当读翘舌音时,可以这样演示:下面“舌头尖”卷起,贴近上面手掌心,即是上颚。这样的演示,使发音要领一目了然。三是以游戏促演练。诸如通过在“知识树”上摘果子、打扑克、找朋友等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拼读练习;通过歌舞表演和模特儿表演(演员服装上挂嵌字母卡片),辨析易混的复韵母或认读直呼音节等。四是注意实践运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求一定要降下来,对汉语拼音的巩固和运用,可以在以后的学习运用中达成。
问:我觉得,一年级识字教学比较重要,阅读课教学内容多,例如要理解、背诵课文等,到底阅读中的识字怎么教?
答: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问题,是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为什么说是个大问题呢?一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不落实识字和写字就偏了,就没有凸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二是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写字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把识字写字边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形成“胎里旱”。我们北方有一句俗语:“人生就怕‘老来穷,庄稼最怕‘胎里旱!”也就是说,不重视识字写字的阅读教学,给学生留下的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关于怎么教的问题,我这里强调三点:一是不要把识字与读书割裂或对立起来,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读结合,以读固识”;二是要避免繁琐分析,把理解降下来;三是要把写字挤进,特别是一年级,写字最好都在课内完成,课外不要留有写字作业。下面我想从两个侧面举例子说说。
一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一位老师在教《家》一文时,先拿出“白云”“小鸟”“种子”“鱼儿”四种头饰,告诉学生这四位都是大自然的宝宝,你们喜欢谁,就上台拿谁的头饰戴上。学生戴上头饰后,师说:“你们都是大自然的宝宝了,认识自己的名字吗?”接着,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先把这些词读两遍,然后找出自己的名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后,先认自己的名字,找自己的“家”(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再读别人的名字,找别人的家;最后齐读“我们”,找“我们”的家(祖国)。这样的教学,把识字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酝酿了学生情感,为学生入境动情地朗读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识字与词语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关键词语的意思。如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 “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的(《升国旗》):谁愿意到前面来做“敬礼”的动作?一生上台前做敬礼动作后,师问:“他做得怎么样?”生答:“他没有立正。”师问:“敬礼时,为什么要立正?”生答:“立正表示对国旗更尊敬。”师问:“课文中的‘您与这个‘你有什么不同?”生答:“您”应读“nín”,表示对国旗尊敬。师问:对哪些人说话用这个“您”字?生答:“对老师、校长和长辈。”师问:“称国旗为‘您说明什么?换用这个‘你行吗?”生答:“不行,这样对国旗就不尊敬了。”师:“好,同学们,带着对国旗崇敬的心情,练读这两行诗,再练读全文,注意把‘您读准。”
问:我们的阅读课,在引导学生读书训练时,好像总做不到位,
研修
到底问题在哪儿?我们也说不清楚。请你谈谈应该如何进行读书训练呢?
答:阅读课应该以读书训练为重点目标,书如果读不到位,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当前阅读课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碎”的问题。而“碎”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牵”着学生学习。由于把课文肢解碎了,学生就不能自主地体会感情、体验情景,就不能呈现出个性化阅读的理想境界,以至于一个班级,甚至于一个学校学生的朗读都是一个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建议老师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变碎读为整读——整体地读,有联系地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孤立地读。只有整体地读,有联系地读,学生才能拥有自主读书的时空,感悟和想象才变为可能。只有这样,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才会形成,才能做到“三到”:“眼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句;“心到”——瞻前顾后,潜心会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到”——圈画截取,标记批注,摘记评价等。
二是变教读为悟读——有层次地读,深入地读,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浮躁地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感悟、想象能力,对于现代文的阅读,不需要老师作过多的讲解,要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读感悟、想象。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很多,其中宋代教育家陆九渊的主张很值得我们思考:“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他强调的是读书要重视感悟、玩味、揣摩。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课文嚼碎了,口对口地“喂”学生,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自得其乐,自得其用。
三是要变死读为活读——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而不是追求技巧的捏腔拿调地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真切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的朗读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围着我说了很多溢美之词和感谢的话:“你们来培训一次,就增加了我们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份喜爱和热情!”“听了您的讲解,我们越来越喜欢你们的培训,苏教版的培训对我们的帮助就是大。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委们和我们一线老师的心贴得最紧!”
25日下午,吴主任强烈挽留我看看东至的历史遗存文化。东至县是1959年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得名。东流原为江西省彭泽县的属地,晋代陶渊明曾在此做过县令;至德是尧乡文化的发源地,因相传舜帝躬耕于此,故有“尧舜之乡”的称号。我们首先来到牛头山,参观了陶公祠。陶公祠的门楼不大,两侧有楹联一副:“逢盛世定不作桃花源记,遇明君哪得赋归去来辞。”这副楹联既写出了陶公的生不逢时,又赞颂了陶公的高风亮节。进入大门,里面是一个不大的院落,正厅中央有一尊陶渊明的塑像:古铜色的陶公,身着宽大的汉服,右手背于身后,左手挽于胯间,头部微微扬起,双眼凝视远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样子。厅内一副对联,准确而高度地评价了陶渊明的人格和成就:“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大厅的四壁,是具体介绍陶公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看了这些展览,我对盛传于网络的一种语文教材选文观点有些感触,并对吴主任说:“现在有人主张,语文教材应该选用经典文章,不应使用时文。这个观点我们是不能完全接受的。因为语文教材不能没有时代性,排斥时文,就是排斥时代性。好像陶渊明的田园诗并不被当代所认可,据说是宋代才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确定和巩固了应有地位。这就是说,经典都是从时文中产生的。教材选文,不能只盯着经典,我认为选文的最基本原则应该是两点:一是文质兼美,二是适合学生阅读。”吴主任点头认可了我的观点。
晚饭后,吴主任和东至县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黄老师来到我的房间,黄老师说:“孙老师,您来东至讲学,我们获益最大,没有什么表示,给您两袋茶叶喝。这是我从茶叶店刚买的散装秋茶,只有这样散茶,才能保证是新茶,我们当地人认为秋茶比春茶更好。这两天的相处,您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平实,所以,我们就不考虑‘排场了。”他和我边说边包扎着茶叶,并告诉我在汽车上怎么摆放,回家后怎么储藏,言谈举止透射出的是真情、关切和恋恋不舍……
由安徽省广德县教研室和桃李园学校合作申报的、2012年安徽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活动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教学实践,于2014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专家组结题鉴定。
本课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来自于2008年4月,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全省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等几位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现在,总结形成以“二次活动、整体谋划、追求落实单一课时目标”为核心特点的、活动化作文教学特有的模式。活动组织和表达指导两方面教学模式方法简明、易操作;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适应师资水平、学生素质薄弱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需求,可以帮助教师轻松教作文、学生轻松练写作,扎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将活动化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流程总结如下:
一、 词句表演,快速入境
方法:选择符合本次写作活动情境的词语三两个、句子一个,教师说词句,学生表演。
有利于学生进入较好的观察状态,增强主动观察的意识,以愉悦、轻松的心情参加活动。词句表演情境,与后面活动的精彩点有相似处。在一次活动中,类似的镜头一经出现,学生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到精彩点,并强化瞬间记忆。学生入学前在比较孤独的环境里成长,即便是最简单的活动,他们也会玩得非常尽兴,在这种状态下,更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打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一次活动,指导方法
方法:组织第一次基本游戏观察活动,在指导观察交流中,教给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要求围绕“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最精彩的——”,说出细致的描写语言:“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导交流。(1) 策划活动,一波三折。为了提高观察的实效,要想办法快速完成活动过程,拉长时间和空间,以丰富活动的体验。(2) 设想要点,有的放矢。活动前,可以指导学生猜想活动可能会出现的精彩点,活动过程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规律,也就提升了能力。猜想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观察的准备,为后面环节教师的指导产生作用,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指导效益。(3) 强化记忆,突出要点。第一次活动一结束,要组织两人一组的互说精彩活动,然后才能指导全班交流。学生纪实能力的薄弱点是快速遗忘,往往一个小小的干扰,就加速了遗忘。(4) 活用例句,有序交流。教师的作用是根据活动真实发生的实际,指导学生把细节说具体、说生动。写作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心里想写的话逐步说出来就行了;写作能力差的教师,可以借助外力,多准备几个例句,记在心里,就能指导学生顺畅表达了。
三、 例文学习,科学引路
方法:展示两三句细节描写句子,通过比较、分析,学习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达方法,学习怎样把活动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事实证明,例文的作用立竿见影。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自己亲身经历了的活动,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又强化了对精彩点的描述,再来学习具体的表达技巧,只要有具体的语言参考形式,学生就能立即拿来使用,快速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