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伊索寓言》,步步踩实

2016-11-07 15:29蒋丽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0期

蒋丽娟

成为谎言的代名词。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寓言中的狐狸、牧童或蝉的人吗?联系生活讲一讲。

【点评】此设计的目的有二:1. 学习本课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词。2. 由扶到放,指导学生抓住神态、动作、语言来学习三则寓言,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此设计关注了课文的整体,字词教学方面比较扎实,抓住了重难点,注意了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关注了文本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缺陷在于:一节课学习三则寓言,课堂容量太大了,有些语文能力的训练不能充分展开和落实。比如:读一读、讲一讲喜欢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理解到的道理。教学只停留于对寓言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品味,缺少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文中的寓意时,感觉讲起来比较困难:一是学生能想到的事例较少,二是要将事例清楚完整地表述出来有难度。

[三次设计]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区分“馋”和“酸”字的读音,“谎”和“慌”字的字形,写准“贯”和“戒”字的笔顺。

2. 了解三则寓言,初步理解寓意,练习概括,把握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3. 重点学习《狐狸和葡萄》这一则寓言,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狐狸的心理,练习讲好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练习写寓意。

[主要环节]

一、 复习导入,简介伊索。(同设计一、二)

二、 初读检查,练习概括。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这三则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2. 检查生字、新词情况。(同设计二)

3. 三则寓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故事+寓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则寓言故事,读一读三则寓言的寓意,体会它们的“点睛”效果。

4. 讨论分析:伊索是怎么把短小的故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还读懂了其中的道理。

三、 细读《狐狸和葡萄》。

1. 体会“酸葡萄”心理。

(1) 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生动?圈画出具体的词语。

(2) 扣住“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等关键词句,运用表演朗读、想象表达、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狐狸的“酸葡萄心理”。

(3) 小结:作者把这只狐狸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得这么生动有趣,让我们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一想到它,我们就会想到一句俗语——“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简称“酸葡萄心理”。我们再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2. 画龙点睛写一写。

(1) 这个故事虽然写的是动物,却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个道理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能不能像课文这样,用自己的话画龙点睛地写一写?(如:当我们办不成事时,不要找借口,不要自欺欺人。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办成事。)

(2) 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吗?(如:有的人考不上名牌大学,就说……)

3. 添油加醋讲一讲。

(1) 《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就是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也提醒我们不要有“酸葡萄心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就练习讲一讲吧。小贴士: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你还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和表情。比如:“馋得直流口水”是怎样的表情?“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是怎样的眼神和动作?可以发挥想象,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想了哪些办法呢?

(2) 同桌练习,互相指导和提示,然后指名学生讲一讲。

四、 拓展提升。

1. 老师真佩服大家,能把故事讲得这么绘声绘色!现在,这个故事又有了“后传”,请看——

自从狐狸说那儿的葡萄酸了以后,许多狐狸都相信了。只有一只狐狸半信半疑,因为他发现那儿的葡萄晶莹剔透,还闪着诱人的光泽,怎么可能酸呢?他决定找朋友一起去证实一下。可是,朋友们都说他很傻,纷纷劝他不要白费劲。于是,他独自找来了梯子,自己一个人爬到葡萄架上,摘了一颗放到嘴中,哇,酸甜可口,十分好吃,于是他满载而归。

2. 你能不能仿照着课文的样子,添一句“点睛之笔”来揭示其中的道理呢?(如:看来,不能道听途说,有些事要亲自实践一下才能知道真相。)

3. 总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小故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体会到了《伊索寓言》的生动有趣,还练习了“添油加醋讲故事”“画龙点睛写寓意”。下节课,我们将

课堂

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另外两个故事。课后,大家把《伊索寓言全集》这本书读一读,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你呢!

【点评】

1. 由三则寓言共同点的归纳到一则寓言的具体品读、深入理解及拓展练习,课时安排更加合理,学生学得更加扎实。

2. 教学环节由侧重于文本的内容理解,转为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画龙点睛写一写”“添油加醋讲一讲”,都实实在在地由“理解”走向“表达”,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言语运用的智慧。

3. “画龙点睛写一写”的设计有层次:先是用自己的话来写文中的道理,学习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然后提供与课文故事有联系的“后传”,让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准确地表达。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逐级递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力和表达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寓意时,并不侧重于理解,而是着重于语言表达训练。因为降低难度,聚焦表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情境:“有人考不上名牌大学,就说……”聚集于这个情境,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运用从文中理解到的“酸葡萄心理”来想象说话,有效地进行了表达训练。

5. 讲故事如何“添油加醋”讲得生动有趣,给学生作了具体的提示和引导,并且在品读时就有了渗透和铺垫,因此学生能够拾级而上,讲得绘声绘色,收获了方法和能力。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快乐,从成功的体验中收获了语文学习的信心。

这样,既有情有趣,又步步踩实,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还留下了学习另外两则寓言的方法,由单篇走向多篇,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得言、得意、得法,课有尽而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一、 整册教材的新思想与新变化

1. 体会新思想。一上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投足举手,一草一木,日月星辰,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展现真实生活的多元世界;新教材贴近时事要闻,贴近当代生活,从城市到农村,都能聆听到时代足音,体现当下的元素;新教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图文结合,显现自主学习的服务意识;新教材“读一读、背一背、玩一玩、做一做、描一描、写一写、连一连、演一演”,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新教材篇幅短小精悍,一字一词、一段一篇,无不深谙母语的规律,体现母语的甘甜,不忘展现母语学习的特殊魅力。

2. 触摸新变化。

(1) 图文并茂,更为美观。新教材开本加大,张广才先生,为学生绘出图文结合、妥帖精美的插图。“认一认”3、4、5图画的整合,还有新增的识字课、阅读课文插图的配对等,文图搭配,交相辉映,童趣浓郁,让人爱不释手,真有手捧新书,手留余香之感。

(2) 循序渐进,更接地气。一上新教材循序渐进,摸准学的起点,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写字指导从最为基本的笔画开始,“横、竖、撇、点、捺、提”,此中富有深意。我们来看,《练习1》教学“横”画,配以照片和口诀“长横像座桥,左低右略高”;《练习2》教学“竖”画,配以照片和口诀“有的竖画脚儿圆,有的竖画脚儿尖”,生动地区分垂露竖和悬针竖的细微差别;《练习3》 教学“点”画,配以照片和口诀“小雨点,滴滴下,头儿尖,肚子圆”,点明了写好左点、右点的关键;……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教材写字指导更为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