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局“游”出发展新路径

2016-11-05 09:09徐海星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黄平销售电商

徐海星

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商旅结合,黄平以“旅游+”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旅游活力不断释放。

“昨天的且兰古国,今天的黄平旧州古镇,一处历史文化古镇,在时光之河里,浸染毎一位飘过的旅人……”7月26日,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微博达人“秋水行摄”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记录自己在黄平的旅游随感。

文旅融合添发展活力

撮几坨泥巴,搓搓捏捏,再经过煅烧、上色涂油……在黄平泥哨技艺传承人陈应魁手中,泥土似乎有了灵性,化作了活灵活现的12生肖。

“我们不吹牛,吹的是文化!”陈应魁笑嘻嘻地说。他把哨子放在嘴边,对着气孔一吹,哨子发出虫鸣般清脆的声音。“现在是旅游的旺季,接到的订单特别多,忙都忙不过来。”

黄平泥哨产自且兰古国的所在地旧州,需以当地优质黄泥为基本原料,通过民间艺人纯手工制作而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泥哨成为黄平旅游的代表性纪念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可是,十多年前,黄平泥哨一度被“边缘化”,面临失传窘境。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除了陈应魁等传承人的坚守之外,黄平泥哨的“华丽转身”得益于黄平县“文旅融合”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在热门景点飞云洞附近,建成了黄平泥哨制作基地,免费供传承人生产制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民间工艺和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实行文化创作、产品生产与销售宣传相契合的文化营销模式,让文化事业变成文化产业。”黄平县旅发办主任吴涛表示。

文化与旅游融合,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望坝革家寨便是最为鲜活的一例。

308户、1400余人的望坝革家寨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古老的氏族制度和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婚丧嫁聚和祭祀礼仪,独特的歌舞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原生态的革家风情文化,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身体验革家哈冲节、踩亲节,聆听革家的山歌、酒歌,观赏革家蜡染、刺绣的制作,望坝村成为黔东南100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

立足于资源优势,黄平通过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对诸如苗族泥哨、蜡染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全县独具特色的古村落,为非遗文化和传统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借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契机,非遗产品、特色民族文化还形成了规模可观、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文化产业。

“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前者丰富了黄平旅游产品体系,后者的发展又促进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吴涛说。

农旅结合展乡村新貌

良田纵横、溪水潺潺、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旧州镇寨碧村俨然是舞阳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

乡村新居、硬化道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作为省、州、县三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寨碧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吸引了不少游客入村游玩。

“每逢节假日,村子里都会非常热闹,一年光接待成规模的旅行团都有50多次,自驾游的更是络绎不绝。”寨碧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清华说:“全村现在有22家乡村旅馆,3家农家乐,还有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来寨碧游玩,不仅能看到田园风光,还住得舒适、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寨碧村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旅游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去年,寨碧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50元。

距黄平县城不到10公里的新州镇学坝村,葡萄园内聚集的游客正在品尝亲手采摘的葡萄,一片欢声笑语。

种植户杨杰说:“自己种的26亩红提,从去年开始挂果,每个周末都会有市民到葡萄园内游玩、采摘,每亩差不多有1万元的纯收入。”

除葡萄种植外,学坝村还种植有近300亩的西瓜、建有10个草莓大棚,这些种植的新鲜瓜果,游客都能进入田间地头采摘,采下的果实按市价销售。学坝村兴起的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还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

农旅融合,以旅促农。尝到乡村旅游扶民富民的甜头后,黄平出台了《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把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条件的贫困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百姓富裕、实现旅游产业精准脱贫。

2016年起,黄平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扶持5个村、10家客栈、2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目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在乡村住下来、坐下来、静下来,促进重点贫困村增加就业和增加收入。

到2020年,全县将重点扶持25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5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每个贫困人口的可支配收入能从旅游业中增收1000元以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直接拉动200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1000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商旅互动促产业升级

“在这里,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在贵州电子商务云在线交易平台——那家网中,黄平馆的网页店铺的简介中,特色旅游产品是其主打产品。

刺绣领带、民族银画、且兰大米、十二生肖泥哨、蜡染画等产品,都放在了网店最醒目的位置。且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淑芬介绍:“从线上销售情况来看,具有黄平特色的旅游产品最受顾客青睐,销量占到平台整体销售的80%。”

“今年6月,我们还与浙江伊柒巴柒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了跨境电商合作协议,主要对黄平的苗族银饰系列产品进行设计包装,最终将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销往国外。”潘淑芬说:“电子商务为黄平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销售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这些旅游产品的热销,将会带动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延长黄平的旅游产业链。”

旅游+电子商务,黄平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大力推动着电子商务与旅游产品的结合,推动更多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和旅游产品实现电商平台交易,拓宽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且兰旅游公司、黄平牛老大、乐源食品公司、山野菜合作社等本土企业的产品正在逐步实现网货化,22件单品已实现上网销售,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600余万元。

电商销售让更多人看到了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特色旅游商品的制造销售悄然兴起。

谷陇镇苗族银饰一条街上,52家银饰加工个体户都开设了淘宝店,进行线上销售,月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银饰产品销售到省内外各地,各家店铺生意越做越好。

旧州镇生产的且兰香米,在电商平台上3天销售了5000多公斤,卖了4万多块钱。

纸房乡天马村村民白林成为农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后,通过在网上为当地农户代卖蜂蜜、土鸡蛋、鸭蛋等农特产品,累计交易额达到4.3万元。

诚如黄平县电商办副主任王学文所言:“旅游产品、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不仅降低了宣传营销成本,还扩大了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商旅互动,推动了黄平的工业转型升级,为全县的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黄平销售电商
联合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不喜欢下厨的女人 也可以玩转餐饮业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销售数字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