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全媒体综合整理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8月30日至31日在贵阳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深学笃用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陈敏尔作了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作《意见(讨论稿)》的说明。
全会认为,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我省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始终牢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全会认为,中央将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推进试验区建设,是中央赋予贵州的重要使命,是我省坚守底线的重要抉择和弯道取直的重要途径,面临中央战略决心带来的机遇、中央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和国际社会关注带来的机遇。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试验,为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服务国家大局,作出贵州贡献。
全会指出,“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共识,积累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取得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成效,绿色已经成为多彩贵州的主色调,生态文明已经成为贵州大地的主旋律。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在路上,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全会明确了我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促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等融合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全会提出了我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五大任务。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立足我省生态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用好山、水、林、气,加快发展山地旅游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林业产业、饮用水产业,着力打造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经营自然生态资源的产业体系。优化路径模式发展循环高效型产业,加快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绿色轻工业、再生资源产业,着力打造资源利用率高、废物最终处置量小的产业体系。突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依靠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大数据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型建筑建材产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打造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排放小的产业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发展环境治理型产业,坚持污染者付费、治理者收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高效、优质、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环境改善的产业体系。大力加强绿色园区建设,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因势利导建造绿色家园。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营造山水城市,把生态元素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城市建筑绿色化,加强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塑造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打造绿色小镇,以建设示范小城镇为抓手,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彰显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经营好乡村的旅游、村舍、生态等资源,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构建和谐社区,围绕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和谐,把绿色健康理念融入社区建设全过程,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加快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建设生态化、社区服务人性化。
第三,与时俱进完善绿色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生态体制机制新体系。要深化改革,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导向,完善绿色发展市场规则,改革绿色发展管控机制,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推动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要厉行法治,健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加快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环境问题和纠纷,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严格考核,按照差异化评价考核的要求,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用好考核评价成果,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第四,绵绵用力筑牢绿色屏障。大力实施“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守好贵州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管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以铁的制度、铁的手腕做好治水、治气、治土、治渣各项环境治理工作,以乌江、赤水河、清水江、南明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带动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环境监管“持久战”,坚持“督政”与“督企”相结合,加强环保督察巡视,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森林保护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第五,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提高全民绿色意识,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建设一批绿色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创作一批绿色文化优秀作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引导群众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设立“贵州生态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积极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支持环保公益活动。
全会强调,我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既要立足生态抓生态,又要跳出生态抓生态,把“绿色+”理念贯穿各个方面、融入所有发展,强化统筹结合,形成试验亮点和特色。注重大生态与大扶贫相结合,通过易地搬迁、绿色产业、生态补偿促进脱贫,既让贵州绿起来,又让群众富起来。注重大生态与大数据相结合,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大生态与大旅游相结合,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让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各得其所。注重大生态与大健康相结合,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龙头企业,让绿色与健康相得益彰。注重大生态与大开放相结合,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与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统筹起来,加强区域间、国际间开放合作,办好用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大开放带动大生态,以大生态促进大开放。
全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统筹协调要到位,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各地之间的协作联动。
全会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要聚焦绿色发展内涵抓好“五个绿色”,统筹绿色发展外延抓好“五个结合”,把全会精神转化和融入到各行各业、各种规划、各类项目、各项政策、各个制度。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力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加快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