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颖
“用戏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始人宋庆龄先生的办院宗旨,她非常强调儿童剧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任德耀先生是剧院的首任院长,也是儿童剧《马兰花》的编剧和导演。据说当年任德耀曾经邀请曹禺先生写儿童剧,没想到,曹禺马上说:“我不会写儿童剧。”或许当时他感觉到了写儿童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吧。任德耀写《马兰花》时曾问一位苏联专家,什么是儿童剧,专家的回答是:“你跑,我追。”可见儿童剧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求静而求动。创作者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状态与儿童观众的思维连接起来。
笔者认为,儿童剧是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舞台艺术,核心关键是从他们的思维出发。儿童剧的样式有话剧、音乐剧、歌舞剧、木偶剧、卡通剧、滑稽戏,只要是少年儿童喜欢的,符合他们审美心理、反映他们生活和思维状态的就是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今年创作演出的新剧,特邀日本道化剧团理事长、导演篠崎省吾先生来沪担任创意指导。作为该剧的制作人,在《大红豆·变变变》的创作之初,我曾经想过如何定义这部作品的前缀定语,思考再三后,觉得所有的定语都不如没有噱头、没有夸张、简单明了的“儿童剧”三个字
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工作坊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初识日本道化剧团要追溯到2004年的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在中日演剧交流协会伊藤巴子女士的引荐下,道化剧团的《小吉普·变变变》首次来到中国,作为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的参演剧目呈现在上海观众面前。充满创意和变化的“变变变”犹如日本著名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一样让观众脑洞打开,滑稽有趣的表演方式更给大家带来深刻的印象。紧接着2005年该剧在上海各幼儿园巡演52场。2015年道化剧团的“变变变”二度受邀参加展演,并获得“最佳剧目奖”。剧团理事长、剧目导演篠崎省吾先生的作品风格如一缕和风引起了中国儿童戏剧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11月,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亲自率团远赴道化剧团所在地日本福冈交流学习。该剧团的演出剧目一般是以三名演员、一名音响师和一名制作人组成演出团队,轻便、巧妙的布景、道具是他们演出的利器。在篠崎省吾先生的引导下,我们的演员开始了工作坊的训练。在没有导演指导的状态下,演员先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路创作表演小段子,然后,导演根据演员的思路进行引导和激发,让之前的表演段子成熟完整,最后,请日方演员表演他们的片段,导演指出演出的不当之处,并且解说道化剧团表演风格和戏剧节奏的特点,帮助演员完全了解导演意图及剧团的风格。这种激发演员自身创作活力的方式,让大家脑洞大开,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表演状态。同年12月,篠崎省吾先生和他的制作人、主要演员首次来到中福会儿艺的排练厅,与剧院三十多名演员进行第二次戏剧工作坊。这次学习是道化剧团的创作方式与中福会儿艺青年演员们的全方位亲密接触。在篠崎省吾先生的启发下,演员们三人一组,拿起毛巾、海绵、衣架、筷子、碗、杯子、鞋带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快速地创作出小熊、兔子、乌龟、刺猬、鱼等艺术形象,并演绎出相关的故事。儿艺演员的创造和表演能力让篠崎省吾先生大为惊叹,这次工作坊之后,道化剧团也欣然与中福会儿艺签订了合作新剧目的协议。
为了创作一台全新的原创剧目,2016年6月,道化剧团的创作团队在上海开始了第三次戏剧工作坊。这次工作坊的参加人员集中在新剧目的编剧、四名演员和舞台监督等工作人员。篠崎省吾先生详细地讲解了他的戏剧风格,与演员畅谈新剧的构思和想法,由此奠定了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的剧目框架。该剧沿用的是道化剧团闻名日本的物品剧场的样式,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变幻成各种有趣的东西。物品剧场,也叫物件剧场,英文名是Object Theatre。这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给3岁以上的孩子和家长们观看的表演样式,具有益智、创意、互动的特点。《大红豆·变变变》力求用充满想象力和幽默搞怪的表演风格与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创作适合3-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共同观看的有意义、有趣味、有上海特点的原创儿童剧。
以演员为中心的创作排练
篠崎省吾先生对演员的表演训练采用的是美国导演李·斯特拉斯伯格的“方法学”。他强调表演中的主观特性,这一观点是基于俄罗斯演员及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斯特拉斯伯格的表演理论核心包括“即兴表演”和“情绪记忆”:强调由非剧情文本生发的灵感火花,但情感要与剧本所呈现的情绪相似,要求演员回忆过去生活中的事件,从而激起真实情绪,进而转化到类似的演出情境中。斯特拉斯伯格认为:“演员不要试图去表演而是要成为自己来回应或反应。” 篠崎省吾先生把表演的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发现、寻找、感觉,不是直接地把一种感受表现出来,而是放大、放慢、夸张了表演的行为,在动作的停顿中,让观众找到笑点。
《大红豆·变变变》的创作和排练过程是整个剧组与导演共同完成的,所有人在一次次的戏剧小品排演过程中,把故事大纲逐步丰满、完善起来。用篠崎省吾先生的话来说,“变变变”的创作核心是以演员为中心,需要每一个人拿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拿着剧本对词、听着导演的话完成排练。在创作中,每一个演员都是剧目的主人,必须打开自己的脑洞,展开自己想象力的翅膀,让剧目慢慢臻于完美。篠崎省吾先生是该剧的创意指导,演员洪少卿是该剧的执行导演,演员们的排练与以往的排练不同,更像是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乐,他们仿佛都回到了童年,用孩子的童心、游戏式的态度在排练厅完成了创作。在创作中,演员有更好玩更有意思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目标就是让小观众能在观剧过程中看得开心、觉得有趣。篠崎省吾先生曾在排练中提出用各种蔬菜来完成剧目“变变变”的一个环节,但当演员认为夹子变鱼更有意思的时候,就连篠崎先生都得听从全体演员的意见。
该剧分为两个部分:“变变变”和“大红豆地铁寻母”。前半部是物品剧场的变化,演员们像孩子一样用生活物品做游戏,后半部分是用积木、绳子等变化成剧目场景后,演绎的一个有趣而温馨的小故事,通过女孩大红豆寻找母亲的过程,带着观众一起搭乘地铁,在生活中寻找爱、发现爱。全剧无论是哪个部分,不能脱离的都是物品变化和斯特拉斯伯格式“方法学”的表演,让观众跟着剧目一起欢笑、一起着急、一起被感动。
演出走得更近、走得更远
经过一年的筹备、一个月的密集型排练,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于9月3日、4日、5日在儿艺马兰花剧场首演。演出现场,四位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完全进入了一种自由的表演状态,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都让人惊叹,那一刻,他们不像是在演戏,倒更像是四个大孩子在舞台上领着台下的孩子们一起玩。该剧当初定位的是针对3-12岁的幼儿园、小学生观看的剧目,没想到在演出现场,不仅感染了小观众也感染了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有趣逗乐的部分让他们捧腹而乐,着急紧张的部分让他们激动地从座位间站了起来,真情感动的部分让他们湿润了眼眶。
不少观众在微信朋友圈中为剧目和演员点赞。《大红豆·变变变》的演出不仅局限在剧场,简单却不简陋的舞美道具还便于剧组走进社区和学校。 (摄影/祖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