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睿明,刘荣满
丘疹饮治疗小儿湿疹
夏睿明,刘荣满
【专家简介】夏睿明1924年生,早年拜师于名老中医杨植樨、唐阳春门下学习岐黄之术,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创始人,1958年开始担任中医科主任兼中医教研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从教30余载,行医70春秋。历任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暨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首批名老中医,“两会一党”中央中药咨询服务理事会委员,在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退休后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顾问等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及《经方运用举隅》等多次获得四川省、重庆市中医学会奖。
湿疹/中药疗法;湿疹/中医病机;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健脾;方剂;自拟方
湿疹在中医文献中因症状和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成年人和小儿均可见,发于全身的湿疹为“黄水疮”或“浸淫疮”;发于全身为“恶疮”;慢性湿疹叫“湿毒”。中医学上对小儿湿疹命名也多种多样,如奶癣、胎癣、胎敛疮等。小儿湿疹是小儿皮肤科多发、常见疾病,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伴剧烈瘙痒为特征,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起初见于头面部,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有的皮疹表面附着白色鳞屑,破溃后结成淡黄色薄痂,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古代文献对小儿湿疹及其病因病机亦有记载,历代医家说法众多。《证治准绳》有云:“胎毒疮疥,回禀胎热,或娠母饮食之毒,七情之火”,《诸病源候论》明确“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及“癣病由风病侵入皮间,变成隐诊,并予儿饮乳,乳汁渍污儿面而生。”《外科正宗》又云:“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医宗金鉴》记载:“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结合各医家辨证理论可以总结得出,小儿湿疹因其母在孕期或哺乳期饮食不节、过食荤腥动风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脾受邪气而失运化之功,湿毒停滞于体内,累及胎儿所致,自然分娩后随体带出,小儿娇嫩,易受风邪、风湿相搏,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发而为癣。从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风夹湿热(风重于湿,热重于湿、湿热并重)、脾虚湿蕴、风胜血燥等。以祛风止痒、健脾燥湿、清利湿热、养血润燥等为主要治则。
现代医学对小儿湿疹也要专题、深入研究,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过敏性皮肤病。将其按照病程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并述其病因复杂,既与外界环境、饮食失调有关,也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内在因素有关,还与家族过敏史有关。初发损害为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结痂。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如及时适当治疗可逐渐好转,但易复发。重者可延及整个头面部或头颈部,擦破可发生糜烂、结厚痂,痂下有脓液渗出,边缘有小脓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夏睿明教授临证70余年,各科皆通,尤擅小儿各疾。由于重庆地处西南,是著名的雾都和山城,湿热之邪常年蕴蒸,热毒易着体内,一旦感受外邪,伏而即发。小儿湿疹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北方和平原地带,且病程缠绵难愈。秉承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两大基本原则,采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自拟方“丘疹饮”广泛用于本地小儿湿疹的治疗,疗效明显。组方:金银花12 g、连翘15 g、苍术6 g、黄柏6 g、薏苡仁20 g、牛膝10 g、蝉衣10g、僵蚕10 g、升麻12 g、浮萍12 g、萆薢6 g、防风6 g、山药20 g、仙鹤草15 g,用量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按0~1、>1~3、>3~7、>7~12岁4个年龄段不同,以上为3~7岁的参考剂量,每2天1剂,水煎服,第3次熬出的药汁用来清洗患处,每日可数次。此方以清热解毒、祛风宣透、燥湿健脾为治法治则,以祛腠理邪气为主治标,培补脾土为辅治本。银花、连翘相须为用,共为君药,以清解郁结肌肤之热毒,方中含有四妙汤,重在清理湿热之邪,四位共组成臣药;蝉衣、僵蚕祛风,升麻、浮萍宣肺透表,萆薢去湿去浊、祛风除痹,防风、山药、仙鹤草护卫固表,健脾培土,共为佐药。诸药合用,风消痒止、热去湿燥,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01
A
1009-5519(2016)19-2941-01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