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超,徐洪杰,陈玉芳
(苏州市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215128)
苏州市吴中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景超,徐洪杰,陈玉芳
(苏州市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215128)
目的了解2011~2015年苏州市吴中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吴中区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年内吴中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0 91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91.63/10万。除2014年发病率显著增高外,其余年发病率变化不大。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94.0%(10 260/10 915),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镇发病率高于城郊;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2~3月病例报告较少,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结论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要加强5岁及以下婴幼儿疫情防控,重视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并以夏、秋两季为重点防控季节。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婴幼儿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并借助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该病疫情进行监测。本文旨在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1资料来源苏州市吴中区辖区2011~2015年的手足口病病例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2011~2015年苏州市统计年鉴。病例诊断符合我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定义,并且已经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了网络直报。
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吴中区病例信息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 2007软件绘制统计学图表,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2011~2015年吴中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0 915例,5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91.63/10万。2011年发病数为2 087例,发病率为180.16/10万;2012年发病数为2 180例,发病率为187.98/10万,与201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8,P=0.165);2013年发病数为1 993例,发病率为175.09/10万,较2012年有小幅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9,P=0.022);2014年发病数为2762例,发病率为246.83/10万,较2013年有大幅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65,P<0.001);2015年发病数为1 893例,发病率为168.96/10万,较2014年有大幅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54,P<0.001)。见图1。
图1 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变化趋势
2.2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人群分布特征吴中区5年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94.0%(10 260/10 915),特别是3岁及以下更为集中,占77.2%(8 426/10 915)。其中发病人数以1岁组为最多,占29.4%(3 212/10 915);其次为2、3岁组,分别为2 254、2104例,分别占20.7%、19.3%;<1、4、5岁组分别为850、1 202、641例,分别占7.8%、11.0%、5.9%;6岁及以上组为652例,占6.0%。见图2。各年度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分布见图2。吴中区5年手足口病全部发病人群中,男性为6 751例,女性为4 164例,分别占61.8%、38.1%,男女性总发病比值为1.62∶1。各年度男性发病人数占比均高于女性。各年度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性别分布情况见图3。
图2 各年度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图3 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性别分布情况
2.3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地区分布特征吴中区辖区各乡镇(街道)每年均有病例发生,城镇年平均发病率(206.96/10万)显著高于城郊(171.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地区为胥口镇(264.77/10万)、临湖镇浦庄(262.75/10万)、城南街道(245.16/10万)、横泾街道(223.12/10万)、木渎镇(206.80/10万)。胥口镇和临湖镇浦庄2014年的发病人数增加比较迅速,发病率分别高于两地往年水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6、139.821,P<0.01)。见图4。
图4 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情况
2.4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特征吴中区手足口病每年各月均有发病,并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5年中每年2~3月病例报告较少,夏、秋季为发病高峰。2011年从17周开始发病数显著上升,至25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回落,至37、48、51周出现3个小高峰;2012年从13周开始波动上升,24周达到峰值,在38、48周出现2个小高峰;2013年发病上升及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分别在10、14周,而后波动较大,在27周出现次高峰;2014年从11周开始上升,全年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29、39周;2015年从14周开始发病波动上升,至25周达到峰值,而后缓慢波动回落,在40周出现1个小高峰。各年度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图5。
图5 2011~2015年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苏州市吴中区地处江、浙、沪三省交汇处,人口密度与流动性均较大。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一直处于高位,本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吴中区平均发病率为191.63/10万,高于全国发病率[1],高于江苏省内宿迁[2]、盐城[3]、镇江[4]等其他市县的发病率,与南京[5]的发病率相当,低于无锡[6]的发病率。自2008年实行网络报告以来,手足口病已成为吴中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人群发病分布来看,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及以下婴幼儿为主,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这与全国多个地区的报道一致[1,7-8]。该年龄组婴幼儿免疫水平比较低,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存在群体生活、密切接触频繁,尤其因男生更为活泼、好动等因素,易导致该病的传播。因此,提高家长的卫生意识,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加强晨检,发现可疑症状者立即就诊,切实落实消毒措施,对手足口病传播和流行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
吴中区手足口病城镇发病率高于城郊,胥口镇、临湖镇浦庄、城南街道、横泾街道、木渎镇等地区发病率顺位靠前,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人员流动性大,易感人群数量多,缺乏较好的免疫屏障,并且这部分人群疾病防控意识不强,对孩子的个人卫生关注较少。胥口镇和临湖镇浦庄于2014年发生幼儿园儿童手足口病聚集发病的情况,造成两地当年发病率显著升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当年外来人口激增有关,这也是吴中区2014年整体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应重点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提高防病能力。
本调查结果发现,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5年中每年1月底至3月初病例报告较少,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仅2014年出现较高的次高峰(与胥口镇和临湖镇浦庄聚集发病有关)。这一特点与省内外多个地区的报道一致[7,9-10]。迄今为止,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针对性加强夏、秋两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1]肖革新,胡跃华,于石成,等.2008-2011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2):932-936.
[2]许长沙,朱伟光,郑卫民,等.2008-2014宿迁市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362-365.
[3]王智.盐城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3):70-71.
[4]李爱华,张建敏,古孝勇,等.2010-2012年镇江市京口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2):65-66.
[5]张钟,洪镭,许阳婷.2009-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5):772-776.
[6]方伟,吴峥,张春雨,等.2009-2013年无锡市惠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7):58-60.
[7]王荣华,李琼芬,林燕,等.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1):857-861.
[8]张进,史永林,吴家兵,等.安徽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497-500.
[9]张春道,营亮.连云港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1):23-25.
[10]吴文倩,单良,贾俊,等.2011-2014南京市建邺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62-63.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Wuzho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during 2011-2015
Liu Jingchao,Xu Hongjie,Chen Yufang
(Wuzh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angsu 215128,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in Wuzho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from 2011 to 2015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Methods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ases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he National Disease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ResultsA total of 10 915 cases of HFMD were reported in Wuzhong District within these 5 years,the mean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191.63/100 000.In addition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incidence rate during 2014,the rest annual incidence rate changed little.The onset was concentrated at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5 years old or below,accounting for 94.0%(10 260/10 915),moreover the incidence rate in 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s.The incidence rate in urban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burban areas.The onset time had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the reported cases were fewer from February to March and the onset peak was summer and autumn.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HFMD is higher in Wuzhong District.So the control of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5 years old or below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moreover the two seasons of summer and autumn are the seasons as the focu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Infant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07
A
1009-5519(2016)19-2957-03
刘景超(1986-),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流行病学分析和应用工作。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