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中意象的厚重翻译法

2016-11-05 15:48纪启明
关键词:意象

纪启明

[摘 要]意象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充斥着数目繁多的意象,其中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的意象尤其引人注目,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彩。梁实秋采用厚重翻译法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意象进行翻译,形成了其译本的“学院派”风格,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备受翻译界的推崇。

[关键词]意象;《仲夏夜之梦》;厚重翻译法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3-0064-04

一、意象及其定义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意象的使用,就其本质而言,“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现抽象的东西,以已知或易知启迪未知或难知”,那些反复使用于某一语言或某一文化中的意象逐渐成为这一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成为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符号,用法相对固定,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对此文化熟悉的人对其用法和含义了然于胸。

英国《现代评论术语词典》中对意象的解释为:“任何由文学语言所引起的可感效果,任何人的语言,暗喻,象征,任何形象,都可被称为意象。”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中对意象的解释为:A mental picture, a mental conception held in common by the members of a group and being symbolic of a basic attitude and orientation toward something; a figure of speech. 即意象可以理解为,跟想象有关,表示某一群体所共有的一种观念、象征以及对某一事物的基本态度和取向,用于比喻。

二、莎士比亚悲喜剧中的意象分析

作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旗手的莎士比亚,其悲喜剧的文本创作里充斥了数量众多的意象,主要包括动物类、植物类、颜色类、自然界现象类、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人物故事类、习语类等。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是构成西方文化框架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的神话不仅直接孕育了整个西方文化,而且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是众所周知,就像法国文豪雨果所说:“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但造就莎士比亚的却是《圣经》”。显而易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不可能不受古希腊罗马以及《圣经》的影响。据统计,仅仅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八部悲喜剧中,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的意象就多达147例,仅次于其动物意象的总合。

英国作家卡洛琳-斯泊津(Caroline F.E. Spurgeon)撰写的《莎士比亚的意象》(Shakespeares Imaginery)一书就曾系统全面地对莎士比亚的意象进行了考察,其中指出莎剧文本中意象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引发某种情感(raise or increase certain feelings and emotions), 营造某种戏剧氛围,产生一定的情感效果(atmospheric in their effect)。因此,随着戏剧主题和感情基调的变化,不同剧本中的意象也会染上不同的情与义。莎剧文本中的众多意象包括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及《圣经》的意象,对展现剧本的主题和情感起到了独特的衬托与突出作用,读者可以依循这些意象感受到剧作家赋予每一部悲喜剧的不同的意境之美。

意象高于语言,但其传递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纯粹是载体,美国诗人Ezra Pound曾经说过:“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就是超越公式化的语言的道”。因此,语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再现意象,对于意象的翻译,译者在使用一种语言重构意象的同时,必然也是意象失落的过程,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在重构意象的“失”与“得”中再次找到“意”与“象”的最佳契合点。译者考虑的不仅是语言上的意义,还要“理解由文化决定的它们的传达与表意的独特方式”。意象翻译的几种基本方法有保留法、转化法和加注解释法。目前国内,莎士比亚戏剧的中文译本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以及方平译本。本文拟以梁实秋的《仲夏夜之梦》译本为例,以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的意象翻译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厚重翻译法的具体应用。

三、梁实秋在《仲夏夜之梦》中对厚重翻译法的应用

梁实秋译本采用的加注解释法,即是美国哈佛大学非裔文化研究中心的安东尼-阿皮亚(Anthony Appiah) 所阐述的厚重翻译法:为使译入语读者更加尊重源语文化和更好地欣赏他者文化的思维与思维表达方式,译者在译文中加上大量的注释和评注,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以这种厚重翻译法翻译的译本具有浓重的学术气息,阅读对象是文化程度较高并且以学术研究为阅读目的的读者。

在国内独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三个译本(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方平译本)中,《仲夏夜之梦》的梁实秋译本加注的数目最多,共计135例,其中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类的意象,梁实对其加注达68例。加注本身就是当时梁译本的一个公认的最为显著的特色。梁实秋本人就说过:“在文字上有困难时,如典故之类,应加注释。”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以“引经据典”的“学院派”风格著称,具体体现在梁实秋在每本译文前都写了“例言”和“序言”。如在例言中写道:“……四,原文多‘双关语,以及各种典故,无法迻译时则加注说明”。一般说来,梁实秋采用厚重翻译法翻译的情形包括四类:

一是对风土人情加以描述。例如对“五朔节”所做的介绍。

例1:

Lysander:Three, gentle, Hermia, may I marry thee,

And to tat place the sharp Athenian law

Cannot pursue us. If thou lovst me then,

Steal forth thy fathers house tomorrow night,

And in the wood, a league without the town,

Where I did meet thee once with Helena,

To do observance to a morn of May,

There will I stay for thee.

梁实秋译文:

赖:亲爱的荷米亚,我在那个地方可以和你成婚,严峻的雅典法律不能追到我们那里。如果你真是爱我,明天夜里从你父亲家里逃出去,我在离城一里的那座树林等你,就是有一回我遇见你和海伦娜在那里过五朔节的那座树林。

注释:

“五朔节”原文“A morn of May”。英国古俗,五月一日春光明媚之际,乡间举行庆祝,盖迎春之意,有采花,有游戏,有“五月柱”之跳舞,等等。

二是纠正原文各类错误。例如译者指出“乳鸽”为误用词。

例2:

Bottom:I grant you, friends, if that you should fright the ladies out of their wits, they would have no more discretion but to hang us; but I will aggravate my voice so that I will roar you as gently as any sucking dove; I will roar you as twere any nightingale.

梁实秋译文:

线:朋友们,我承认,如果你把女客们给吓坏了,她们一切不顾,会把我们绞死;但是我会加重我的声音,吓得像一只乳鸽,像一只夜莺。

注释:

“乳鸽”(sucking dove),严格讲亦误用词,因鸽不哺乳也。

三是补充说明原文的故事情节。例如译者对“提斯壁”的解释。

例3:

Quince:Marry, our play is, the most lamentable comedy, and most cruel death of Pyramus and Thisby.

梁实秋译文:

木:对,我们的戏是“皮拉莫斯与提斯壁之最残酷的死,一出最悲苦的喜剧”。

注释:

此剧情节如下:“提斯壁”者,巴比伦一美丽少女也。为皮拉莫斯所爱恋,因父母反对,好事难谐,遂不得不私行幽会,某日约于耐努斯墓园相见。提斯壁先至,见一雌狮咬碎一牛,乃惊慌逸去。匆匆遗一外衣,狮攫取之,并使染有血迹。皮拉莫斯旋发现此衣,以为提斯壁已遭不测,遂情急自刎。提斯壁返时见皮拉莫斯之尸身,遂自杀焉。

四是对不同版本的说法进行比较。例如译者描述荷米亚(Hermia)被赖桑德(Lysander)所诱惑对迪米特里阿斯(Demetrius)表现出怨恨心情时之所言。

例4:

Hermia Now I but chide; but I should use thee worse,

For thou, I fear, hast given me cause to curse.

If thou hast Lysander in his sleep,

Being over shoes in blood, plunge in knee deep,

And kill me too…

梁实秋译文:

荷:我现在不过是骂,以后要更凶的待你,因为我觉得你有使我诅咒你的道理。如果你乘赖桑德睡时已经把他杀害,血既漫过了鞋子,索性叫它过了膝盖,把我也杀了吧……

注释:

对折本原文plunge in the deepe, 牛津本遵Coleridge, Maginn诸氏之意见改为plunge in knee deep,意义甚为明显,盖谓既已犯罪,步入进一步完成全功也。

四、厚重翻译法在《仲夏夜之梦》中的具体应用

恰如梁实秋本人所说:“在文字上有困难处,如典故之类,应加注释。”由于中西方文化、宗教之差异,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人物故事类的意象是最难让汉语读者直接观象取意的,也最需要译者在文后付诸大量的注解性文字加以说明。

例5:

I swear to thee, by Cupids strongest bow,

By his best arrow with the golden head,

by the simplicity of Venus doves---

梁实秋译文:

我敢发誓:我凭着鸠毕德的那张最强劲的弓,我凭着他的镶金镞的那只最好的箭; 我凭着维纳斯的那群鸽子的淳朴……

注释:

鸠毕德,爱神。据奥维德《变形记》鸠毕德有箭二,一金一铅,前者鼓起情爱,后者消灭情爱。(维纳斯,爱神,坐其车以群鸽拽之)(第一幕,第一场)

例6:

Tomorrow night, when Phoebe doth behold

Her silver visage in the watery glass------

梁实秋译文:

明天夜里,等菲比在水镜里照见了她的银色的颜面。

注释:

Phoebe, 月神。(第一幕,第一场)

例7:

Apollo flies and Daphne holds the chase

梁实秋译文:

阿波罗前面逃,后面追赶着达芙妮。

注释:

达芙妮,希腊罗马神话中河神的女儿,山林中的仙子,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她,追她,她没命奔逃,筋疲力尽,眼看就要落到他手中,向河神呼吁,顷刻化身为一株月桂树。(见奥维德《变形记》第一卷)(第二幕,第一场)

例8:

Dians bud oer Cupids flower

Hath such force and blessed power

梁实秋译文:

戴安的花苞力量大,胜过鸠毕德的花。

注释:

戴安即戴安娜,罗马神话中之女神,代表贞洁。此处所谓“戴安的花苞”, Steevens 谓即是Agnus Castus【“牡荆”或称“贞洁树”】之花苞,有令男女贞洁之力。“鸠毕德的花”当然即是第二幕第一景中之“三色堇”。(第三幕,第二场)

例9:

With drooping fog as black as Acheron

梁实秋译文:

用地狱般黑的低垂的烟雾,把星光灿烂的天空给遮住。

注释:

原文Acheron地狱中五条河流之一,亦即地狱之别称。(第三幕,第二场)

例10:

The lover, all as frantic,

See Helens beauty in a brow of Egypt.

梁实秋译本:

情人,也全是一样的狂妄,在一个吉普赛女人脸上可以看出海伦的美貌。

注释:

原文a brow of Egypt, 即Steevens 注云:“莎氏之意系指一吉普赛人的脸而已。”按吉普赛人脸黑。 Chambers云:“伊丽莎白女王面色皙白,故一时风尚,以为脸黑系一缺点。”(第五幕,第一场)

不可否认,正是通过梁实秋的厚重翻译法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出处以及主题含义,这也是梁实秋译本成为学院派经典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结语

梁实秋的莎士比亚译文中大量的序言跋语以及文末注释,使其译本弥漫着清雅的书卷气,形成其译本的学院派风格,体现了译者深厚的语言与学术功力,这也是梁实秋译本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推崇而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梁实秋采用厚重翻译法(注释)的译文适合阅读,获得对意象的审美求解,却不适合演出,因为演员在“台上表演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来予以注释:观众的即时反应与注释的滞后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尤其体现在对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意象的翻译上,这也是厚重翻译法在实际应用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诟病。同时,莎剧丰富的文化内涵,梁实秋以力求“存真”的态度进行翻译,力争将文化的再现达到最大值,但中西文之迥异,造成其译本需借助更多的注释以及字句来达到此目的,因而他的翻译中出现了一定量的欧化长句和注释,这对于中文读者的顺畅阅读与理解有时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参考文献

Caroline F E Spurgeon. Shakespeares Imagery and What It Tells Us [M].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52.

Bassnett, Susan,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莎士比亚全集[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Pergamon Press Lt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Steiner G.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刘岩.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1995(夏之卷):124-129.

王进,高旭东.意象的纬度—兼谈异质语言文化间的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2002(2):105-117.

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仇蓓玲.美的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严晓江.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严晓江.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8-49.

李明.双关语的“厚重翻译法”应用—以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为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9-92.

李明.莎士比亚悲喜剧中的动物意象及其翻译方法浅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5-117.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