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白春玲
[摘 要]在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评价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别从财政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内部管理、服务成效5个层面,选取38个要素指标,构建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内部管理、人员情况、服务成效的综合评价得分较低。青岛市应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水平。
[关键词]养老;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3-0017-05
一、引言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义务服务和便民网点为服务资源,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引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的社会化养老。实践证明,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家庭结构以及居住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充分融合了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的优点,既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又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是我国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在服务内容和服务队伍建设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何综合考评和测量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运行方式、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以及整体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民政部下发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检测指标体系》充分肯定了指标体系在检测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上海、江苏、广州等地陆续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测评工作。在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及公众检查监督社区居家养老水平,使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在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全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二、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社区居家养老评价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进展
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评价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有关组织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养老服务的服务质量,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老年人护理标准》,该标准包括整体管理、健康与个人护理、老年人生活方式、物质环境及安全系统4个维度44项评价指标。日本对养老服务的评价采用自评、老年人评价、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同的养老服务机构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机构设置、业务管理、服务内容等整体项目。英国相继出台了《社会工作注册条例》《行业守则》等来规范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者的服务质量,并配备一整套的职级评定和晋升制度。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上海、江苏、广州等地陆续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测评工作。其中,2010年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明确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评价指标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项目的准确率、投诉率等。对于居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评定,江苏省制定了“星级评定标准”,具体包括管理制度、运营条件、服务内容、人员素质、服务质量、服务信誉等6个方面。2011年杭州市明确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管理机制,并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2015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与相关的政府机构颁布了《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明确规定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模式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管理要求评价、服务要求评价、顾客满意度评价。
国内有关社区养老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定性角度出发,构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质上是对社区居家养老效果的评价(杨鸿燕,2001;刘晶2008);二是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公共服务过程,分别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机构上进行评价。左建一(2009)将社区居家养老评价分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体系评估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其中工作体系评估又分别设置了服务队伍、服务成效、基础设施等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章晓懿(2011)分别从助洁、助餐、助医和康乐服务四个方面,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童峰(2015)从硬件设施、财政状况、机构职能、人员情况以及服务人员满意度等6个方面评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综上所述,无论是各地方的实践经验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评价均取得了开创性、建设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概念界定不统一,对社区居家养老概念理解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体系;二是社区居家养老评价多侧重于定性衡量,而定量衡量的研究文献较少,难以指导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建设;三是各地方对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设置差异大,没有考虑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难以进行统一评价。因此,本文在借鉴各地方实践经验和学术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财政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内部管理以及服务成效5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二)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在遵循科学性、定量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学术界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和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情况,初步确定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咨询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专家,最终形成包括财政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内部管理、服务成效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基于青岛市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始于2006年,经过将近10年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全市建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47个,近2万多名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逐步实现了养老服务内容和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拓展。但由于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起步较晚,因此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做出系统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社区3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社区4的综合评价得分最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社区1和社区2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社区3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社区5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社区4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差。社区1、社区2、社区3、社区4财政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综合得分较高,内部管理效果较差,社区1、社区3、社区5的服务成效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社区2、社区4服务成效综合评价得分较低。
根据目前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评价结果,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水平,建议如下:第一,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相对较低的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行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撑,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直接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以及质量,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机制。另外,还应扩大对社区居家养老老人的财政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第二,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部管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一支优秀的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团队是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内部管理效果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方式,建立一整套标准化体系,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内部管理效果。第三,针对社区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资金仅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撑,不仅会导致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杨鸿燕.居家养老中生活照料评估体系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1,7(3):61-66.
刘晶.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6(6):44-47.
左建一,周志华.宁波市农村居家养老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通讯,2013(10):50-51.
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3):58-62.
童峰,刘金华.浅谈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5,38(12):127-130.
Wilson G. Co-production and self-care: new approaches to managing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for older people[J].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2001(15):239-240.
Peter Sharkey. The Essentials of Community Care: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Ind, ed. London: Palarave Macmillan, 2006.
[责任编辑 张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