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产业在我国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不应将健康产业的发展完全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瞄准国际市场,着力打造品牌产品、特色产品,这样才能为中国健康产业走向世界建立良好基础。基于这样的目的,以中华养生文化及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为分析视角,提出了中华养生文化及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途径。可通过孔子学院;国内相关教育机构;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文化节、项目交流会;国外中医教育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以及探索其他新途径等方式积极宣传中华养生文化的健康哲学及相关理念,再不断探寻向更为多元化的实体经济转型的具体途径。就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而言,应积极宣传中医药理念及基础理论;以针灸推拿等已被一些国家认可的理疗措施为媒介逐步扩大对中医理疗措施的推广;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国外认证注册的方式不断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稳步建立权威的中药标准体系,和其他国家及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以实现标准体系之间的接轨;严把质量关以提高中药质量,这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还要有创新思维和不断学习和借鉴的意识。
关键词:中国;健康产业;养生文化;中医药产业;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124;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5833(2016)08—0043-08
作者简介:郭德君,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医科大学副教授(上海200433)
健康产业超越了传统医疗卫生产业的范畴,它并不是特指某个具体产业,而是与“大健康”概念相对应的整体性产业链以及产业体系,简而言之,一切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都具有健康产业方面的含义。健康产业虽然是一种新兴产业,但却渗透到了生活的诸多方面,并且在未来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动因与发展概况
(一)健康产业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食品等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社会的全面进步促使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相应变化,对健康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在健康保健方面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投入。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高质量生命状态追求形成的强大动力极大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健康产业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引领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极具投资潜力的领域,而且其巨大的潜力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被挖掘。从现实情况来看,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刻影响着整个经济结构的构成,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的增加值超过了GDP的15%。从目前的发展走势来看,健康产业在未来有比较乐观的发展前景。因此,从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健康产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
(二)健康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健康产业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人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使人在工作中焕发出较强活力并创造出更多生产成果。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产生了高额医疗费用,根据德勤咨询发布的《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中的数据,中国健康医疗支出不断上涨,预计到2020年健康医疗支出在总支中所占比重将从2014年的23%上升到32%。如果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健康为代价,各种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癌症等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就会将人们辛苦创造的一部分财富吞噬掉,这反而成了一种不经济的运行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出来,健康的生活可有效减少患病几率并延长人的预期寿命,同时也节约了不断增长的医疗成本,对个人、社会从多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另外,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到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00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数量比上年增加了958万,所占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数量比上年增加了631万,所占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了O.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不断上涨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出了更高需求,这也是全力发展健康产业的一个现实原因。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国家高度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措施以推动其有序发展,提出了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在2020年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目标。从目前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确实引发了一些企业更新换代、转业升级以及不少新企业诞生,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此可预见,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推动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并加强制度建设,比较完整并具有良性运作机制的健康产业体系就会逐步形成。虽然我国健康产业目前存在规模小、品种少等问题,从哲学层面换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意味着健康产业还蕴含着巨大商机。国家、相关企业及商家对健康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普通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结合起来使我国健康产业将会赢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之,现实的巨大需求以及国家的明确引导都决定了健康产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中国健康产业的国际化
由于我国的健康产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所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中,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主要投诸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而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应以立足国内市场为基点,但是,健康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应站在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瞄准国际市场,着力打造品牌产品、特色产品,才能为中国健康产业走向世界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好基础。如开篇所言,健康产业有丰富的构成,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本文因而不是从整体上研究我国健康产业的国际化,而是主要针对新时期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整体论述背景,以打造我国健康产业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为主要目的,围绕中华养生文化以及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等中心议题对中国健康产业走向世界提出一些见解。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养生理念、中医理论可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走向世界。在中国古代,周围一些国家经常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还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功能,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儒家文化圈”。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但一批留洋学者对中西文明进行比较研究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审视后又重新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付出极大精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凭借娴熟的外语,辜鸿铭翻译了《论语》、《中庸》等儒学经典,并出版了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事》)、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著作,不遗余力地向西方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著名学者林语堂也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且从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刻认识后向世界做了积极推介。国学大师陈寅恪虽然没有对传统文化一味认同,但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进行深刻认识后更是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始终坚持中华文化本位论,并对其复兴充满信心。同时期吴宓等著名学者也从比较研究和重建民族自尊的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曾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传播,并一直在内心深处坚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精神。当今,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各国之间交往日益密切,不同文化体系不可避免要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对话,在此过程中,将中华养生文化中的健康哲学理念以及中医的一些理论通过各种途径予以积极传播,不仅有利于中国健康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销售,同时也可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中华养生文化的国际化
之所以要将中华养生文化推向世界,一方面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确实包含着合理的构成因素,并且在当下日益凸显出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对中医药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而中华养生文化和传统中医药理论有异常密切的关系,向世界推介中华养生文化也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前提。总之,从多种角度审视,中华养生文化国际化都是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的中国健康产业走向世界不可回避的环节。
(一)中华养生文化的哲学基础分析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沉思考,浓厚的人世情结使中华文明对生活世界进行了密切关注,对生命保持了高度的敬畏和尊重,从而在善待生命,提高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华文明关于生命理论的体系构成中,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养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华养生文化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中医等具体的学科领域中,同时在其他学科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样,中国传统哲学对其他一些具体的学科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华养生文化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从哲学高度对中华养生文化所蕴涵的哲学内涵予以深刻解析和把握。
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上。“天人合一”把人与客体世界并不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而是认为在各个组成要素的互动和循环中主客体彼此依存,相互促生,从而维系和推动了整个宇宙的存在和发展。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使得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世界得以贯通,而且基于“天”的多重内涵,“天人合一”因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式,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解绝不能简单局限于如何颐养生命、益寿延年等方面。诚然,中华传统文化确实非常注重个人的内修,但个人修养的提高绝不是和外在世界没有任何关涉,而是在终极视域中也包含了价值论方面的色彩。这在张载的《西铭》中得到了集中显现,在此篇中,他在天、地、人构成的大系统中以宇宙的整体性为阐释其哲学思想的宏阔背景,在此境域中,人才能超然面对一切内外纷扰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也才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际遇,不懈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民胞物与”的提出使其思想有了更为宏阔的社会意义,在一种整体性关系中,张载认为宇宙万物有共有之根源,故人与他人、万物便有了一脉相承的渊源。通过如此有深意的阐释,传统儒学中“仁”的内涵在外延无限拓展的过程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从这个角度而言,儒学所言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并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个人领域,而是有更多普世价值的特征,这正是受到儒学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在21世纪还能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基础。因为只有在对“善”的不懈追求中,在对一切可以被普遍化的价值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任何形式的生命乃至万物在相互一体化的网络关系中都得到尊重时,中华养生文化的国际化才能有更为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养生文化的深刻内涵决定了其当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虽然也涉及到对生命意义的阐释,但更多体现在形而上方面,而中华养生文化则将对生命的关爱落到了实处。中华养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等不同的思想,以中医理论为主体构架,建构起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体系。不可否认,受特定时代背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华养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比如以期通过服用炼制的丹药获得长生不老就没有科学依据,甚至也不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主要依赖的经验主义方法。尽管如此,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华养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哲学思想为依托,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中医等为展现其理论的具体载体,从多个层面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哲学讲求中庸思想,凡事不走极端,保持中间、平衡状态乃是理想的选择。受此影响,中华养生文化也强调适度的思想,但和哲学层面侧重形而上的关注点不同,中华传统养生理论把适度平衡原理和生活世界尤其是养生保健结合起来,主要关注如何促进身体机制的和谐运行等方面。总之,中华养生文化认为节欲非常必要。另外,中华养生文化也非常强调保持平和心性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境界才能在纷扰的尘世中处乱不惊,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中华养生文化中最为博大精深的地方。中华养生文化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内容,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一一细述。从现代科学主义的角度而言,中华养生文化不见得能完全得到理论层面或技术层面的证实,因为中华养生文化自身所建构的维度不止是自然向度的,而更多体现的是人文向度方面的内涵,或日:它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难以完全用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去审视和分析。但是,在当下社会发展节奏变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人类患病尤其是患精神性疾病几率增多的情况下,愈来愈多的人渴求心灵的宁静以减缓工作、生活重压,传统养生理论因而越来越受到推崇,再次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华养生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乃是中华养生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三)中华养生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方式
中华健康哲学理念、养生文化走向世界的平台主要有:(1)孔子学院。到2014年10月为止,我国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传播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国家性品牌。因此,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重要的文化平台和传播媒介,根据相关国家的需求适时传播中华养生文化中的健康哲学及相关理念是较为可行的一种途径。(2)国内相关教育机构。随着中国国力上升,现在到中国留学的国外学生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为学习中国文化而来,因此,国内高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在优化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课程的基础上也可完全承担此项责任。(3)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文化节以及项目交流会,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式积极传播与健康相关的文化理念和产品。(4)现在一些国家也开展了中医教育,但在进行中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文化不可通约性的影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国内相关机构应该积极和国外的中医教育部门密切协作,构建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以积极应对中医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5)在实践中还可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总之,在世界发展步伐不断加速,人类文明交融力度日趋强化的大背景下,固守既定的模式本来就和世界发展大潮相悖,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要走向世界,不仅需要更为宏阔的视野,同时也需要勇于创新的意识。最后,当中华养生文化理念被世界逐步接受时,中华养生文化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向更为多元的实体经济形态转化,从而成为中国健康产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构成。
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
(一)中医走向世界的可行性分析
中医在我国经历了数千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也形成了一套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体系。首先,中医讲求整体性思维,不仅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在治疗疾病时,还要考虑气候、环境等的综合影响,如《医学源流论》中就讲到不同地域之人由于所禀天地之气不同,因而在治疗时还应考虑到地域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其次,中医认为人生病是因为内在机理失调所致,所以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讲求调理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因而将重心放在身体机能的恢复上,并以此作为治愈疾病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依赖药物治疗,这种思维在现代社会日益显示出其合理性。再次,中医非常强调预防的思想,《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就是未病先防;或是提倡已病防变的思维。联系到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这确实是非常超前的一种思想,现在一些突发传染病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再次从实践中证明了中医一贯强调的防重于治,防治结合思想的重要性。第四,中医还有独特的针灸疗法等治疗措施,大量实践证明,针灸等疗法对一些常见疾病、疑难杂症、需要康复性理疗疾病的预防或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最后,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还讲求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且强调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不断进行调理,这都有一些深刻的哲学思维渗透其中。虽然一些人依照科学主义思维将中医排除出科学领域,但是,将科学绝对化本身就是一种过于相信理性的思维方式。康德就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所以他不得不悬置知识。康德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深刻的警醒意义,若人自负地认为自己会认识一切事物,必然在生活中要受到无情的惩罚。诚然,和所有事物一样,中医也有自身的缺陷,但中医在千百年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确实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疗效,这也是事实,其中凝练出的一些思维折射出了先辈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非凡智慧。当然,西方一些国家现在也开始对中医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综合看来,中医整体性思维和西医分析性、还原论思维以及二者的一些治疗措施确能形成互补,因此,在未来世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西医若能不断互相借鉴、交融,就有可能在21世纪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二)简析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潜力
我国目前在新药的自主创新方面还面l临着诸多瓶颈,在每年注册的新药中,自主研发的品种并不多,一些新药主要依靠进口;药品市场上的许多药品属于仿制系列,一些药品的生产成本不菲,这也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国要成为新药研发的强国还要经历漫长的历程,因为医药科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一促而僦的简单过程,从基础理论的突破一直到开发应用,中间有诸多复杂的进程,每个过程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总之,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整体上需要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客观来看,在医药研发理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要在新药研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任重而道远。而且完整医药生产体系的形成也不单单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需要多个部门和领域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中医药生产的优势就进一步显现出来了,我国的中药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和特色,因此,我国在发展健康产业的整个体系时,可把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重要的一环来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并以此作为引领中国健康产业走向国际化的一股重要力量。从实际情况来看,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的中药出口已有了一定基础,在1995年出口额为7.7亿美元,之后一度下滑,到2003年才又一次突破7亿美元。2005--2012年出口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2013年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2014年继续在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国的一些中药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些产品在国际上还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中药产品为载体,一些厂家实现了经济创收、品牌宣传、文化传播等多重目的,有力地促进了本企业的发展,为公司和国家赢得了较大声誉,也为我国中医药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方式
以前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并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治疗措施和药品,但回顾过去一个世纪中医的发展历史,以世界医学眼光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中医药的优势会不断得以显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医的一些理疗措施确实逐步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例如,针灸目前已在183个国家及地区得到广泛应用⑨。一些国家已把针灸纳入到了医疗保障体系之内,虽然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医疗法走向世界过程中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但中医要全面走向世界还存在很多阻力,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积极去应对。在中药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一些企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例如,兰州佛慈制药的本部的生产基地已通过了一些国家的认证,这是佛慈系列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因此,中医药产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积极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理念,要尽力缩小国外对中医药文化认识的心理距离,这是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其次,以针灸推拿等一些被其他国家认可的中医治疗措施为媒介,逐步扩大对中医理疗措施的推广。第三,通过国外注册认证的方式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市场。当然,一些机构和企业对此还缺乏足够认识,加上经济等因素,单单依靠个体的力量去开拓国际市场确实有较多困难,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出面整合力量并提供必要支持非常有必要。另外,通过和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在适度考虑中医药特性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中医药的、合理的、权威性的注册认证体系非常有必要,而不是完完全全以西医标准来审核中医药,这当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第四,应稳步建立中药自己的标准体系,规范化机制的实施才能保证产品规范地被使用,也才能不断扩大产品的国际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要和其他国家、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以实现标准体系之间的接轨。第五,应严把质量关,不光从生产环节人手,还要从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以及中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人手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尽可能提高中药的质量,这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第六,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固守传统,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因此,如何使中医的理念、方法和现代医学接轨,这是相关科研机构和人员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最后,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勇于向他人学习。虽然坚守其中的精髓是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根本,但是在世界潮流一日千里的发展大势下,也需要用敏锐的眼光研究新的问题,周围一些国家医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深思,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也可合理借鉴。
五、小结
本文论述的以中华养生文化和中医药产业为主体的健康产业走向世界的具体脉络简单如图l所示:
但是,在中华养生文化向世界普及过程中如何拓展具体的传播方式、之后又如何向更为多元的实体经济转化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就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而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医药走向世界还有很多障碍要逾越。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构建的体系蕴含了较多哲学层面的东西,再加上文化之间固有的不可通约性以及翻译的非规范性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部分国外专业人士或普通民众对中医的误解或误读。中药的国际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中药药理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缺乏清晰准确的阐释和翻译;部分药物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以及包含了濒危动植物成分而面临“绿色壁垒”制约等问题也限制了中药在国际化方向的发展。因此,中医药要加大走国际化的力度,必须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合理的实施措施密切结合起来,中医药的国际化才有现实的路径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