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璇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李 璇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稍显落后,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所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原则,探析提出若干发展举措,旨在为整体提升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少数民族地区 县域经济 发展原则 重要举措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具体指的是围绕县域劳动者这一主体展开研究,在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县域范围内持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行政性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急需加强分析和探索。
(一)明确主体
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资金、资源、技术、管理与信息等,但最关键的主体是人,即劳动者。原因在于经济始终是人的经济,如果没有人及其活动的存在,也就不存在经济体及其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经济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县域经济活动。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务必要明确其主体是县域劳动者,涵盖县域范围以内的农牧民、知识分子、工人等,统称为劳动者。少数民族人口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范围内占据绝对的比例,其县域经济要以少数民族劳动者为主体发展。
(二)工业导向
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就开始由农业文明社会逐渐转变成工业文明社会,而如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也应以工业化发展为导向,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及社会地位,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快速转变,致力于改变其经济社会贫穷落后的面貌。[1]
(三)城乡统筹
在推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过程中需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将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破除,将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充分发挥出县城、中心镇拥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不断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牧区的土地流转机制,注重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对城乡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全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的政治、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四)突出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务必要注重县域比较优势,按照自身独特的资源、文化、区位以及政策等优势做到因地制宜,把潜在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经济优势,重视将县域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将比较劣势克服掉,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产业及产品体系。在发展中还需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基本路子实施重点开发,打造特色产业、名牌产品,开拓广阔的县域经济发展市场空间,增加经济效益。
(一)坚持转变少数民族人民思想观念
县域劳动者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而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还保有传统特色,尽管数代人极力融入社会,但他们依旧与世无争,传承和发展着各民族的淳朴、宽容、善良等精髓。二是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跟上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在某一个历史时段停留,少数民族人民对金钱或商品的欲望不那么强烈,他们吃苦耐劳、极易满足,这是阻碍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坚持转变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要使他们从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从要我富转变成我要富,从等靠要转变成思进取,以焕发巨大的脱贫动力。同时,政府不但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民开展帮资金、帮技术等工作,还要坚持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提高其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造血功能,激活他们强烈的致富愿望,为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奠定坚实基础。[2]
(二)发展县域经济特色工业主导产业
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发展特色工业主导产业,提升其工业化水平。一是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县域工业园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可承接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的劳动密集型、配套协作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产业,实现梯度转移,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高发展活力。二是以区域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推动工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有显著的资源优势,水能、矿产、药材等资源丰富,各县可依托这些优势找准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县。三是中小工业发展是县域工业的基本战略点,即发展有关农业的产业。各县要积极内引外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弥补自身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将县域的劳动力、土地、环境条件良好、资源丰富等优势转化成建设城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
(三)加大财政投入与转移支付的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的财政投入以及转移支付力度,将区域的贫困落后现象消除,维护并实现其发展权。一是加强对县域交通、通信、水利与防洪、保护环境等基础设施及产业的投资建设,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一条生态文明民族县域经济的崛起之路。二是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的教育资金投入,直接投资少数民族人口、贫困人口的教育事业,提高县域劳动者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以及传播、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提高县域人口发展能力。三是各级政府要把创造就业视作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首要目标,定期培训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就业和收入机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给予县域贫困人口全方位关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切实为少数民族谋福利,围绕解决医疗卫生、生育保健以及生活基础设施等问题全力推行关怀政策,促使少数民族人民、社会弱势群体及贫困人口优先受益。
(四)进一步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且在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时要重视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一是坚持整体布局。坚持用统筹的思路、办法,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载体、以农村社区为节点,明确主体功能分区,科学安排旧村改造、城镇建设、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通过转型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通过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增收,通过生态宜居促进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培育,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商贸流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与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产业。三是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对于基础和条件良好的地方可按照主导产业优势扬长展优、重点发展,优先培育有鲜明特色、有较强经济实力、有一定规模、有突出亮点的重点镇,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力度,有机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和公共服务建设,促使各项公共服务不断延伸到各个乡镇和农村社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后,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宝贵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要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历史责任感,立足当地实际选准发展战略和措施,坚持把握机遇、埋头苦干,凭借超常规的胆略、手段不断推动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从而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寿光市财政局)
[1] 姚远征.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商,2015(43):255.
[2] 穆艳.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3):46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