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胜迹 人文化成—凤凰山摩崖石刻小考

2016-11-04 01:57金志敏
艺术品 2016年4期
关键词:题刻蔡襄凤山

文/金志敏

山川胜迹 人文化成—凤凰山摩崖石刻小考

文/金志敏

2014年,笔者曾对南宋皇城御苑范围内(现凤凰山麓区域)的现存摩崖石刻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从中发现了大量古籍有所记载,但描述与实况略有出入,而又与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有关的摩崖题记。因此,就这些题记选取至为重要的几则进行考证。

杭州凤凰山是西湖周遭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聚集地。它位于杭州市东南,主峰海拔178米,北临西湖,南近钱塘江,因其山麓形态如同飞凤,故名。隋唐时期,开始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吴越国,则将钱塘设为国都,并筑造了子城。宋室南迁,建都杭州,并在凤凰山麓营建皇城。方圆九里之地,兴建殿堂四、楼七、台六、亭十九。同时,还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并附有“六桥”“飞来峰”等景观构筑。南宋亡后,宫殿改作寺院,元代因火灾,成为废墟。现残存有报国寺、胜果寺、凤凰池及郭公泉等残迹。而现今保留的环西湖摩崖石刻群中,凤凰山南宋御苑遗址摩崖,属于保存年代序列较为完整、名人题刻较为集中的三块之一。此次小考中,选择的标准,就是对历史记载和历史人物有主要证实作用的摩崖题刻。

吴越王钱 郊坛题记

五代

字龛高77厘米

宽64 厘米

字径9厘米

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该题记全文为“梁龙德元年岁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镠建置”。这是吴越王钱镠为建郊坛而镌刻的摩崖题记。原摩崖石刻就在吴越郊坛一层平台的西侧,玉皇山原天真寺灵化洞附近的岩壁上,体量并不大,看起来很低调。梁龙德元年为公元921年,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的纪年。吴越王表面上尊后梁为正朔,但是,自己建坛祭天的野心已经表露无疑了。该题记显然是御书手所为,一笔堂堂正正的行楷书,盛唐气象,和浙江博物馆收藏的《吴越王诏书》书体如出一辙,明显是内廷书家所作。此前,《淳佑临安志》《西湖游览志》《方舆胜览》等文献中,有关于该题记的记载,几乎都写着“湮没不存”。笔者当年曾按照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地理位置,于1995年,和同事一起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的日本文献里,还有日本学者在光绪年间制作的该摩崖题记的拓本。关于这篇钱镠《武肃王郊坛题记》,国际汉学界一度认为其原刻已在清代晚期遗失,但随着题记的重新发现,钱镠手迹得以再次为世人所知。

蔡襄书“光影中天”

北宋

字龛高70厘米

宽205 厘米

字径50厘米

该题刻位于南宋御花园的月岩正壁。距离地面约2米,大字楷书。落款“古濠蔡襄”。据目前浙江地区考古及历史文献记载,此摩崖为现存蔡襄书法仅见的北宋原刻。考《宋史》可知,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乾道(1165—1173)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蔡襄于治平二年出知杭州,未及任满,即由家母病故,护丧回闽,转年病故,欧阳修为撰墓志铭。

遍查杭州历代文献记载,未见蔡襄在杭州有墨迹传世。世人也都以为,蔡氏在杭州没有什么遗迹可寻。而方外僧人却在诵经之余的笔记里记载了蔡襄这一巨迹。经过多年寻找和清理,使得这一名刻重见天日。至此,宋四家里有三家的名作在西湖昭示人间。苏轼有《大麦岭题记》,米芾有《琴台一题》,而此有蔡襄墨妙。蔡襄书名在宋时已经蜚声海外。其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欧阳修就曾说:“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陆游曰:“梅尧臣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蔡襄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据宋史可知,蔡襄于治平二年出知杭州,四年便卒于家,此题刻极有可能是他晚年少有的榜题。该书法凝练端庄,线条高古,颇具庙堂之气,实属晚年难得的佳作。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蔡氏墨迹相较,也能互证精髓,确系宋贤遗宝。

排衙石“杜绾等题名”

北宋

高40厘米

宽30 厘米

字径5至6厘米

排牙石亦作“排衙石”。据北宋杜绾《云林石谱》记载:“临安府府署之侧,一山甚高,名拜郊台,吴越钱氏故迹。山巅崄峻处,两边各有列石数十块从地生出者,峰峦巉岩,穿眼委曲,翠润而坚,谓之排牙石。”又有清代袁枚《湖上杂诗》之八:“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此石在五代以后就一直以文人雅士聚会其下而著称。旁有介亭,苏轼、曾巩、陆游等文豪,皆有称道及。排牙石是组石,石笋数十枚自地而出,整齐排列如牙,故称。或说,如卫士拱立状,故名排衙石。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刻玉清宫诗并序于石上。

该题刻位于排牙石中间一石右上方,楷书。所留残文为“季阳等同游”。书法用笔古拙,行气顺畅,镌刻自然。实属宋刻题记中的珍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是目前杜绾仅存的题刻。虽然,此刻保存的文字数量稀少,但是,字迹清楚,信息完备。此处的“季阳”即是北宋著名的石谱研究专家。杜绾,字季扬(又署季阳),号云林居士。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名臣杜衍之孙。著有《云林石谱》,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惟录绾书”,其馀石谱“悉削而不载”,足见其权威。故剖析该书的赏石观,既益于承前,更泽于启后。杜绾平生好石,乃时风所熏。宋代重文轻武,上至皇帝,下用臣民,迷石者众,同时赏石趋于细腻、含蓄、超脱。在此背景下的《云林石谱》,提炼总结,含蕴挥发,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观之精髓。北宋士大夫好石成风,文人学士竞相寻求好的砚石。苏东坡、米元章等多有石癖。特别是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核心统治阶层尤其爱石。《云林石谱》大约成书于1118年至1133年,是我国古代最完整、最丰富的一部石谱,杜绾在书中特地提到了排衙石,这处题记说明了他实地考察并留下明确的印记。

“凤山”题名

南宋

“凤”及“洛王大通书”高40厘米宽150厘米

“凤”字径145厘米、“洛王大通书”字径12至17厘米

“山”及“淳熙丁未春”高104厘米、宽130厘米

“山” 字径104厘米、“淳熙丁未春” 字径13至16厘米

“凤山”摩崖位于凤凰山胜果寺遗址附近,在南宋御苑之内,为目前凤凰山摩崖石刻中单字最大者。按摩崖落款来看,应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洛王大通所书,亦有人将落款释读为“洛王,大通所书”。该摩崖分为单字两处镌刻,“凤”字在南侧,“山”字在北侧,均为隶书,落款分别为“淳熙丁未春”,“洛王大通书”,释读至今未有公识。此刻用笔淳厚,结字遒劲又不失隶书法度,别有天趣。摩崖保存良好,字体识别清晰,据文献记载,此处原有凤山亭一座护佑宝刻。

此刻石著录颇丰。清丁敬《武林金石记》第七卷载:“‘凤山'二大字,在凤凰山顶。凤山,淳熙丁未春洛王大通书。右摩崖,纵八尺四寸,横五尺。‘凤山'二字,正书,字径四尺,旁款,字径五寸。”此处“正书”应为“隶书”之误。清阮元《两浙金石志》载:“宋王大通凤山题字,凤山,淳熙丁未春、洛王大通书,隶书,字径三尺四寸;款字隶书,二行分列,字径四寸余。”清释超干、释明伦撰《凤凰山胜果寺志、云居圣水寺志》记载:“凤山亭,在禅堂后。砧两石镌‘凤山'二字,旁镌‘宋洛王大通书',山旁镌‘淳熙丁未春'。今废。”民国徐映璞著《杭州山水寺院名胜志》卷三记载:“忠实亭后拾级而上,有凤山亭,镵壁‘凤山'二字,字径六尺,旁有‘淳熙丁未春,宋洛王大通书'款识”。

凤山摩崖题刻不仅为南宋禁苑的位置提供了准备信息,也为南宋隶书的风格面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字书法古朴恣意,又不出法度,线条爽利,不油滑。缘于太湖石质,肌理丰富,日久风化,更加有苍茫之意。该题刻系传承有序的南宋原刻,珍贵非常。考其落款,王大通无考,而南宋洛王者有二,皆非大通之名,故而留待后来者细察。

杨师孔书“无影相”

字龛高145厘米

宽75厘米

字径35厘米

“无影相”摩崖刻石位于南宋御苑月岩石壁之上,楷书竖行,字外有浅凿的龛型,离地四米。落款为:“明天启癸亥,吉州冷然杨师孔书。”字迹保存清晰。该题刻书法俊逸,结字紧凑,用笔洒落,线条布局疏密有致,气韵端庄,颇有超脱馆阁而自成面目之意。堪称杭州明代摩崖石刻的代表性作品。杨师孔,字愿之,一字冷然,号霞标,明代贵州卫(今贵州贵阳)人(吉州为其祖籍,故摩崖上款自称吉州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二十九年(1601)进士。万历四十六年(1618)出榷浙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贵州水西安邦彦叛乱围贵阳城时,杨师孔在贵阳,曾与潘润民等一同参加坚守贵阳。解围后,移家金陵。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转浙江左参政,久之,在浙卒于官,归葬贵阳。为官清廉,办事认真,监修皇极门等工程,节约金钱以数万计。生平工诗文、好浏览,尤精书法,善真行大书,所至多题咏。杨师孔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杨文聪之父,杨文聪是晚明最为著名的“画中九友”之一。缘于其父高超的书法水准,杨文聪也继承家学并成为晚明书画领域的的领袖型人物。

此题刻书于贵阳平乱之后一年,想来杨师孔得意之际,书风端庄清丽,又是富含禅意的内容,故而镌刻亦十分精到。不啻为江南名迹。无独有偶,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他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对于杨师孔在云南的手书石刻多有记述。清初四大书家之一的钱塘梁同书对杨师孔的书法也十分推崇。杨师孔主要著述有《秀野堂全集》《远游漫记》等,并于《黔诗纪略》中录其诗三首。

(本文作者任职于杭州凤凰山管理处 )

责编/王可苡

猜你喜欢
题刻蔡襄凤山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梁瀚嵩与起凤山
胡子怎么放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Ho Feng—Shan何凤山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