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的《江行初雪图》

2016-11-04 01:33赵洪军
中华书画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绢本款识初雪

□ 赵洪军

□ 赵洪军

一千年前一个冬日,在金陵郊外的长江沿岸,徐徐拉开了一幅风雪交加的江景山水画卷:江中激流暗涌,江岸枯黄的芦苇随着风雪摇荡,狭窄湿滑的岸边两个赤着足、卷着裤脚、头戴毡帽的渔夫正吃力地拉着纤—领头的弓腰低头、奋力前行,后面的回头张望,似乎正要说什么;江中渔舟上的瘦劲渔夫用力撑着船篙。与渔民背纤场景相对的是在岸的另一边,正匆匆行走的两队行者:主人皆骑马、戴帽、厚衣,为了抵御寒冷,除了头颈围得严严实实外,还双手抄袖拢在胸前;而随行的仆人则光头、单衣、肩担,瑟缩而行。江上的渔夫不顾天寒地冻在捕鱼劳作,或张网、或起网、或牵舟而行、或驾舟穿梭,有的渔夫为了捕鱼方便竟不畏严寒,穿着短裤、赤着双脚在江水中下网,男女老少皆在忙碌之中,与前面的行者形成鲜明对比。画卷的最后以一个老者手推独轮车,载着货物,车前一少年如纤夫一样背牵着独轮车缓缓前行……为我们定格这幅画卷的是一千年前南唐画院学生赵幹,正是他的《江行初雪图》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帝都近郊的江景。

赵幹,五代南唐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时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所画皆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楫、水村、渔市,点缀花竹,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的山光水色尤为独到。传世的《江行初雪图》,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前黄绫隔水有金章宗标题“赵幹《江行初雪图》”七字,现已失,由清高宗摹仿补书。幅上钤“明昌”长玺,下钤“明昌宝玩”方玺。前一半钤旧印文不能辨,下边横印钤“稽察司”半印,卷中上押“天历之宝”朱文大玺,旁书“神品上”三字。后隔水上下押“御府宝绘”“内殿珍玩”二玺,后钤“群玉中秘”长方大玺,后纸押“明昌御览”大玺。此卷明昌七玺全备,拖尾有奎章阁柯九思、虞集等十一人衔名,以及吴瑞徵、安岐、梁清标等收藏家印。此图初在南唐,“靖康之难”后归金,历经南唐、宋、金、元、明、清各朝内府收藏。

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在画家赵幹条目中云:“赵幹,亦江宁人,善画山水林木,长于布景,李煜时为画院学士。”他的山水学习荆浩和关仝,屋宇学习赵忠恕。其画十分工细,注重结构和经营位置,画中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景象和自然景观。宋《宣和画谱》记载了御府收藏的赵幹山水作品多幅:《江行初雪图》《夏日观泉图》《冬景渔浦图》《春林归牧图》等,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江行初雪图》《烟霭秋涉图》《山水图》《竹林图》,前两幅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江行初雪图》十分细腻地再现了长江沿岸冬季渔民劳作的场景。卷首题有“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幹状”字样,后人定为南唐后主李煜所题。南唐传世至今的画家不多,如顾闳中、董源、巨然、周文矩、王齐翰、徐熙等也就十多人,作为画院学生的赵幹为何能青史留名、画作传世?而李后主为何会为一个画院学生的画作题签,这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究。

在笔者看来,《江行初雪图》留名画史除了历史的偶然外,更多的是历史的必然。首先在于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属性。在题材选择上,作者取材于江南渔夫日常劳作的生活场景,在景与人、人与人的描写上形成强烈对比,如江景的风雪交加与渔夫劳作的热火朝天;渔夫单衣、短裤、赤脚与骑马行人戴帽、厚衣、围巾、抄手等的描写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一方面衬托出环境的寒冷、恶劣,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满足,烘托出当时经济的繁荣。这幅场景正好印证了清乾隆帝在画首所题之诗“吴头楚尾沧江清,元冥试令飞初霙。驴背客寒风打笠,江心渔乐舟冲凌……”或许这幅画卷正是赵幹本人亲眼所见场景,充满着真情实感。

[北宋]赵幹 江行初雪图 25.9×376.5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次,在画面构图上,赵幹独取近景、中景的表现形式,一如今日摄影中的特写技法。这种技法的使用把山水画中的人物进行了放大,使众多的人物浓缩在面前的一个近景中,使山水画中常常作为点缀的人物成为画面中的主角之一,这与我们后来传统的一河两岸的构图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倪瓒的构图是站在河的一边向前望所展现出的河岸、河景;而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似乎是取江的中间为视角,两岸和江中的场景与人物任由作者摄取,由此扩大了表现的场景,增加了人物与景物的互动性,避免了人物画的单调,整个画面人物情趣和叙事性大增。艺术史家傅申在讲述中国传统的“书画船”时,也认为中国传统的文人有在行船上进行书画创作的习惯,《江行初雪图》也可能正是在行船上所找到的视角。我们不排除赵幹曾经在行船上看过江景,由此可见他善于把自己所见、所闻进行提炼、概括,而正是这种创作给读者留下了众多想象的空间。学者刘和平在《何人初雪江行》一文中,把沿江而行的十三个人物分成四组,想象他们在画中各扮演什么角色?叙说什么故事?彼此什么关系?与山水环境什么关系?最终作者把独行骑驴者的视觉形象与南唐宫廷流放的场景联系了起来,并试图确立“雪中江行”作为一个有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主题,可见《江行初雪图》所引发的想象空间是多么巨大。

在整幅画的布局上作者很好地处理了人物与水景的对比、横向态势的江岸与弧形岛屿的对比、竖形的芦荻与横向水波鱼鳞纹的对比、粗大的充满画面的杂树与细小的芦苇和水纹的对比等等,整个画面作者不是机械平均的构图,而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属性加以自己的美学观念巧妙组合,浑然天成。现实中的芦苇亦不可能全是竖形,应亦有歪斜,江水的波纹亦可能更大些,但作者却对此进行了主观的提炼、适当的夸张,以便形成竖与横的强烈视觉对比,从而形成更好的形式美感。为了避免竖式芦苇的单一,作者在四五处芦苇的叶上进行了斜式的破解,竖式布局统一中自身也有了变化。而无芦苇处,几张张开的渔网用交叉斜式的线条进行多样化的补充,丰富了竖与横对比的多样性。

画中笔法流利、生动传神,笔墨细腻讲究,通幅淡墨渍染绢地,树木坡石以干笔皴染,线条劲健,水纹用笔尖劲流畅,地上和树上的积雪,似用“洒粉之法”,充分表现了雪花轻舞飞扬的景致,意境古朴幽远,人物刻画简练生动,真实再现了渔家劳作生活的场景。在线条的使用上足见作者的高超技巧,通卷除树和路坡、堤岸用少量的皴擦外,主要是靠细劲的线条作为全画的用笔和表现手法。水波、人物、杂草、芦荡、渔网、舟船等都是通过作者手下的千笔万线,以直与曲、刚与柔的线条来描述和表达。清代卞永誉在《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十一中曾评云“虽南唐名手,而具胜国韵,又一奇也。通卷洒粉作雪,轻盈飞舞,足称前无古人。后元王蒙《岱宗密雪图》实祖述之,不知者谓其法始于黄鹤山樵,殆非也”,充分肯定了赵幹“洒粉之法”的独创性和技术的高超性。

除画卷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性外,《江行初雪图》留名画史与南唐相对安定的环境、不断发展的经济、三代帝王的重视、浓厚的艺术氛围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937年,李昇灭吴建立南唐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生产、发展经济。除继承吴的“与民休息”政策,激励农民多垦多种、栽桑养蚕外,还实施了实物税代替贷币税制,颁布《昇元格》法律,禁止买卖奴婢,虚抬物价,大力兴修水利,不到十年功夫南唐的经济在同时诸政权中成为最显著者。其粮食、茶叶、手工业、商业、冶矿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南唐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得南方成为了经济发展中心,这也为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书画艺术的勃兴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环境。

[清]爱新觉罗·弘历 题《江行初雪图》

南唐书画的繁荣还与南唐三代帝王的亲历亲为、高度重视、大力倡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先主李昇十分重视文化艺术。史载他在初任昇州刺史时就开始寻访因战乱而散失在民间的各类珍本典籍,称帝后还下令诸郡搜集民间遗书,对捐献古籍者给予厚赏,因而古籍、书帖聚集于国库得以保存。李璟、李煜继承了先主的这一政策,经过三代帝王的努力,南唐内府收藏多晋唐名迹,如怀素《千字文》《自叙帖》、褚遂良《临黄庭经》、李阳冰《侍御帖》、张旭《春草三帖》、孙过庭《千字文》、展子虔《朔古行》、阎立本《萧翼赚兰亭》、韩幹《照夜白》等等。据宋人邵博《闻见后录》记载,后主时所编的《阁中集》第九一卷就录有晋唐名迹上品99种,中品33种,下品139种;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曾称赞说:“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赏鉴。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可见后主对书画的喜好和重视。这些都为南唐的书画学习、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保证。

昇元二年(938)南唐开设太学,而后各级学校纷纷兴建,除官办外,私人讲办班也十分盛行。马令在《南唐书》卷十八《朱弼传》中描述了南唐兴学的盛况:“南唐跨有江淮,鸠集典坟,特置学官。滨秦淮开国子监,复有庐山国学,其徒各不下数百。所统州县往往有学。”学校是文化学习传承的机构,也是书画人才培养的场所,南唐大规模的兴学、办学,不仅带动了南唐文化的繁荣,更是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启蒙人才。

南唐三代帝王都十分重视、重用书画人才,所启用的官吏大臣中多有书画家和书法爱好者,如徐铉、徐锴兄弟,韩熙载,王文秉,潘佑等。由于南唐三代帝王的爱好与倡导,书画不仅对仕途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继后蜀建画院后,南唐中主李璟也在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并在翰林院中设待诏,各地投奔南唐画院的书画家众多。到了后主更加重视,据北宋黄伯思(1079-1118)所记,后主曾得到唐代书家贺知章《临王義之〈十七帖〉》并将它摹刻上石,放在澄心堂内。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中也提到后主命徐铉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名帖入石成帖四卷,命名为《昇元帖》。虽然《昇元帖》今已失传,但这部早于《淳化阁帖》的刻帖,是已知有史记录的最早刻帖。赵幹就是在这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从事书画的学习和创作,他的《江行初雪图》得到李煜的题签和重视也就不奇怪了。《江行初雪图》演绎了作为一个画院学生的传奇,更是演绎了南唐那段充满艺术氛围的书画历史的传奇。

南唐帝王对书画艺术的重视,还表现在对书画用具精良的追求上。著名的澄心堂纸即以皇室的书房名命名。南唐本地原产纸质不如蜀产,“主好蜀纸,既得蜀工,使行境内,而六合之水与蜀同”(《后山谈丛》),其纸十佳品被命名为“澄心堂纸”。宋人对之厚爱有加,宋诗人梅尧臣作诗赞:“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均隔脂。焙于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可见喜爱的程度。李廷珪墨,南唐时号称“天下第一墨”。李氏祖籍易州(今河北易县),唐未迁居歙州,制墨绝佳,深得李煜赏识,赐国姓李,并任墨务官。据说李氏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至宋代时已被视为墨中极品,且已有“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美誉。龙尾砚为四大名砚之一,因石产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唐时已开发。南唐中主李璟精意翰墨,歙守献砚,并荐工李少微,李璟嘉之擢为砚官,特置砚务,此时龙尾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其色如碧玉,声如金石,纹理妍丽,缜密发墨,具有涩、细、润、坚四大特色。南唐宣州葛氏所制的“诸葛笔”亦称“散卓笔”,工艺精湛,锋毫尖锐,外形圆润,铺下不软。据载大周后专用此笔,特命名为“点青螺”。李煜弟从谦亦喜用诸葛笔,每枝酬价十金,妙甲于当时,号为翘轩宝帚。精妙绝伦的南唐文房四宝为南唐书画的勃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为南唐书画发展提供了助力,也为日后宋代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铺垫。对文房四宝的精益追求也正是源于对书画艺术品质的追求,这也是南唐书画发展的一个见证。

《江行初雪图》所描绘的生活化场景,亦反映出了南唐绘画艺术上平民化的艺术风尚,这是南唐绘画最具时代性的特征。先主时由于以武人为主导,故其风气粗犷而质朴,随着大量文人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又由于其远离中原故而少了些贵族的皇家气而多了些社会化的文人气。这种重艺追雅的结果带来的是士人追求个性自由,常有率性而为的举动,李煜、韩熙载等都是其代表。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群臣效仿成为风气,一时“魏晋风范”似又再现。体现在书画创作上表现为:标新立异,冲破传统法度,追求自我个性,反映现实生活。

有史籍载《江行初雪图》可能是临摹了王维的《捕鱼图》。可据笔者考察,现存世王维的绘画有十多幅,与赵幹《江行初雪图》题意相近的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江干雪意图》《山阴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江干雪霁图》以及美国火奴鲁鲁美术馆藏的《长江积雪图》,以上绘画皆以江景、山水、树木、雪景为主体,人物为点缀,与《江行初雪图》以近景、中景人物特写为主体,具有情节的以山水为背景突出人物有着较大的区别。此外再看王维的人物画,现藏日本国立国际美术馆的《伏生授经图》就是单纯的人物,而无背景,更不用说情节了。如果说赵幹的《江行初雪图》是临习,那也是对临习对象的取舍概括并加入了自己的审美思想。

《江行初雪图》描绘的正是水网密布、芦苇重生、长江下游的人物景致,也可谓赵幹熟习的家门口的江景人物。描绘生活出神入化正是《江行初雪图》的艺术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政协)

责任编辑:郑寒白

[北宋]赵幹 烟霭秋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佚名 仿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 28.8×117.2cm 绢本设色 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藏

[北宋]郭熙 幽谷图 167.7×53.6cm 绢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宋]佚名 云关雪栈图 25.2×26.5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李迪(传) 古木寒禽图 25.3×26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夏圭(传) 山庄暮雪图 24.4×26cm 绢本设色 日本私人藏

[南宋]夏圭 雪溪放牧图 25.7×26.6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夏圭 雪堂客话图 28.2×29.5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刘松年 雪山图 21.6×142.6cm 纸本水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刘松年 雪山图(局部)

[南宋]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冬景) 41×69.2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朱□ 溪山行旅图 24.8×26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款识:朱□。

[南宋]梁楷 雪栈行骑图 23.5×24.26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宋]佚名 雪栈牛车图 164.2×104.1cm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远 雪滩双鹭 59×37.6cm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唐棣 西湖暮雪图 25.3×27.4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吴兴唐棣。钤印:太平之民(朱)

[元]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29.7×104.6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元]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117×55.5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钤印:大痴(朱) 黄氏子久(白) 一峰道人(朱)

[元]曹知白 雪山图 97×55.3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云西为古泉作。钤印:云西(白)

[元]曹知白 雪山图(局部)

[元]佚名 雪山行旅图 106×51.5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说明:旧题郭熙作。

[明]朱邦 雪江卖鱼图 163.5×101cm 绢本设色 安徽省博物馆藏款识:丰溪渔父朱邦写。钤印:朱邦之印(朱) 九龙山樵(白)

[明]吴伟 寒山积雪 242.6×156.4cm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小仙。钤印:小仙吴伟(朱)

[明]钟钦礼 雪景山水 170×102.8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会稽山人钟钦礼书于一尘不到处。

[明]刘俊 雪夜访普图 143.2×75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锦衣都指挥刘俊写。

[明]刘俊 雪夜访普图(局部)

[明]刘原起 灵岩雪积图 63.3×31.6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灵岩雪积。壬子冬月写,刘原起。钤印:刘氏振之(白) 原起(白)

[明]唐寅 函关雪霁图 69.9×37.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函关雪霁旅人稠,轻载驴骡重载牛。科斗店前山积铁,虾蟆陵下酒倾油。晋昌唐寅作。钤印:唐白虎(朱) 学圃堂(朱)

[明]钱穀 南城看雪 116.7×26.5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嘉靖壬戌正月既望。看雪南城。归坐小斋作此。钱穀。钤印:钱谷私印(白) 十友斋(白)

[明]谢时臣 峨嵋雪图 127×64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峨嵋雪。嘉靖戊午二月,苏郡年七十二翁谢时臣写天下四大景。钤印:虎丘谢时臣(朱) 樗仙子(白)

[明]谢时臣 寒山雪溪图 144×80.5cm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怪来诗思侵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嘉靖庚申二月花朝,苏郡谢时臣述景。

[明]宋旭 峨嵋雪霁图 225×101.5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峨嵋雪霁。万历乙巳秋九月望前日写,槜李八十一翁宋旭初旸识。钤印:宋旭之印(白) 宋初旸氏(白)

[明]宋旭 关山雪月图 195.7×94.2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关山雪月。万历己丑春仲,语溪宋旭。钤印:石门居士(朱) 宋旭之印(白)

[明]蓝瑛 万山飞雪 154.6×63.2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李咸熙有《万山飞雪图》,余观北宋名手摹之何只十馀帧,皆具一种奇妙。夏日炎甚,漫拟其意,以释挥雨也。己巳,蝶圃蓝瑛。钤印:蓝瑛之印(朱) 田叔父(白)

[清]黄鼎 群峰雪霁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群峰雪霁。 雍正己酉秋七月写,净垢老人黄鼎。

[清]萧云从 雪岳读书图 125.3×47.7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西畤屏天华岳名,宝鸡玉马列纷纭。春风不到碧草细,紫气空凝白雪雰。万卷环山幽阁迥,绿烟袅动炊秋茗。漫漫夜读古人书,襄邓星分乌足鼎。二陵风雨已挥戈,皇旅云腾度渭河。铁骑金雕飞电下,将军高唱大风歌。严霜毒霰催天骄,犹有诗怀在灞桥。琼花已献四海瑞,松柏聊为山客描。壬辰长至,为以至社盟作雪岳读书图。时得三秦好音,附此小歌呈教。钟山梅下弟萧云从。钤印:萧云从(朱) 尺木子(朱)

[清]梅清 千峰雪色图 178.5×48cm 绫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同云千岭白漫漫,无恙青松映户看。鹤氅不须还踏雪,清风吾最慕袁安。仿松雪老人笔意,瞿山梅清并题。钤印:瞿硎清(白) 渊公(朱)

[清]王翚 仿李成《雪霁图》 112.7×35.9cm 纸本设色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款识:岁次乙酉小春念二日,临发白下,舟泊毗陵,剪烛作李成《雪霁图》。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识。钤印:乌目山樵(朱) 王翚之印(白)

林纾 雪景山水 112×52cm 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痴翁为雪图渲染多于皴擦,望之崭然,能以简笔为乱柴。山樵则否。余爱山樵妩媚,有时绝似松雪,松雪不为槎枒一派,得力于唐人甚深,山樵得其家法,不明白觉流媚耳。甲寅冬连日风雪,足不出户,写此遣兴。述陶三兄大人属,畏庐林纾识。钤印:林纾长寿(白)

齐白石 一白高天下 128×62cm 纸本设色 1932年 重庆市博物馆藏款识:一白高天下。三百石印富翁制。钤印:老木(朱) 痴齐(朱)

溥儒 雪山行旅图 145.5×59cm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院藏款识:雪压寒林万木垂,经旬不与野人期。蹇驴借得如黄犊,犹怕山桥不敢骑。心畬。钤印:荒寒(朱) 溥儒(白) 心畬(朱)

溥儒 雪霁图 85×27cm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院藏款识:月来雪初霁,寒光正摇漾。矫首无纤云,天地皆殊状。榆柳影时越,池台寐相望。海上孤鸿灭,河岳多清旷。揽衣欲乘风,中宵发惆怅。甲戌冬日,心畬。钤印:一朵红云(朱) 溥儒之印(白) 心畬(朱)

金城 临黄小松山水册(之一) 21×26.2cm 纸本设色款识:绕院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芋熟,更有何人似我慵。小松画参寥子句。钤印:金城(朱)

傅抱石 长城雪霁图 61×102cm 纸本水墨 1959年款识:傅抱石印(白) 新谕(朱)

傅抱石 雪霁归庄图 92×34cm 纸本设色 1946年款识:伯郊先生雅鉴。丙戌雨水后一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傅抱石写。钤印:抱石大利(白) 抱石得心之作(朱)

田寄苇、陆俨少、吴琴木、吴伟、张大壮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图 144×360cm 纸本设色 1953年款识:画家田寄苇、陆俨少、吴琴木、吴伟、张大壮合写毛泽东《沁园春》词意图,奉赠定慧寺,以为弘一法师舍利塔落成纪念。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丰子恺记。钤印:石门丰氏(白) 子恺书画(白) 江山如此多娇(朱)

猜你喜欢
绢本款识初雪
《与·游》
作品:初雪之二
初雪梅:朝深处学、往高处站、向远处行
冉茂列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秦岭初雪』
《鹿鸣》绢本设色
吉祥法螺-11 45×68cm 绢本重彩 2018年
初雪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