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的临床成效比较

2016-11-04 07:52:47龚伟
保健文汇 2016年8期
关键词:住院治疗卧床阑尾

●龚伟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的临床成效比较

●龚伟

目的:探究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4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22人)和对照组(22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治疗。从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卧床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状况多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1%)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3%),(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与开腹手术相比,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使患者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且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腹腔镜;开腹手术;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导致阑尾出现的炎症反应,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想吐,少数病人有发热,有转移性固定性右下腹疼痛【2】。若治疗不及时,将发展为复杂性阑尾炎,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需进行有效治疗。本文为探究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4例,请看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4例确定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2人)和对照组(22人),其中13人和9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45±2.1)岁为平均年龄;11人、11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41±1.5)岁为平均年龄。在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患者无任何差异(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3】;(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伴有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及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主要方法为:选择手术切口,临床一般将右下腹麦氏点部位作为手术切口,常规消毒皮肤,将患者腹部肌层依此切开,对腹腔进行清理,明确结肠位置后,在结肠带附近找到患者阑尾病灶,同时将其病灶组织彻底清除干净,严格消毒阑尾断端,将其放于盲肠内部,对腹腔内部进行彻底检查,确认无出血点后,缝合腹腔。注意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3.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选择脐部作为切口,通过气腹针将CO2注入患者体内,形成气腹,13-15mmHg是压力大小。进行腹腔镜探查后,在脐部周围4cm处左下腹位置做两个切口,在右下腹位置同样做两个切口,右侧由分离钳进入,左侧由抓钳进入,提起阑尾,分离系膜组织,在阑尾血管根部位置放置两个银夹,并切断阑尾血管。对阑尾结扎时一般选择7号线,结扎位置在阑尾根部距离盲部0.5cm的部位,同时对阑尾残端进行包埋,将无菌塑料袋置于其中,阑尾通过袋子的包裹取出,并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情况;

(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系统软件作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X2进行相关分析;(±s )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t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对比(x±s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1%)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27.3%)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环境因素观察组22 86.1±10.2 80.1±9.2 87.3±9.7 88.5±11.3对照组22 63.2±9.7 52.3±12.6 70.8±10.1 73.5±11.4 t 4.976 4.235 4.573 4.346 P<0.05<0.05<0.05<0.05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细菌侵袭、阑尾管道阻塞、胃和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反射、精神紧张及饮食失调等诱因的刺激【4-5】。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复杂性阑尾炎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由于探头的指引,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手术视野,且观察范围比较广泛,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因腹腔镜手术不需要进入患者腹腔内进行手术,有效避免了对腹腔内各脏器的牵拉,进而使腹腔粘连、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见腹腔镜技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具有显著临床价值【6-7】。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同时,在诊断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也较明显,尤其在不明急腹症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诊断价值【8】。

本文通过探究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分别为(28.62±2.83)m in、(7.31±3.81)d、(2.37±2.13)d,对照组分别为(31.73±3.10)min、(9.27±2.91)d、(3.35±3.15)d,观察组的平均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9】。

综上所述,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后均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手术、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江阴市长寿医院)

[1]滕廷鹏,张春皎,李胜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70-2673.

[2]胡伟来,何海荣,叶德夫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3):50-51.

[3]邵华,孙威,孙杰等.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91-494.

[4]汤浩,孙键,吴登峰等.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9):1318-1320.

[5]刘春义,董彦清,王丽亚等.经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婴幼儿重症阑尾炎中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6,38(16):2425-2427.

[6]李春生,刘铜军,申震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8):647-649.

[7]张展志,于军辉,罗成华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1):36-38.

[8]伍贵祥,高龙.腹腔镜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260-1262.

[9]程凯,孙发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05-707.

猜你喜欢
住院治疗卧床阑尾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干预意义研究
儿科疗区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1期)2017-02-27 01:04:10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晚期癌症患者住院及居家姑息治疗模式的生活质量及费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