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爱,石 蕾,包善驹,许为刚,朱其静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分院,安徽 合肥 230031;3.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以颍上县为例
王爱1,2,石蕾3,包善驹1,许为刚2,朱其静1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分院,安徽 合肥 230031;3.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其内容侧重于城市风貌特色定位、整体风貌区划、分项风貌系统指引等。依托颍上县总体规划,在充分研究地区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取城市风貌控制要素,对颍上县的风貌特色提出控制与指引的具体对策和方法,力求风貌控制要素在不同层面上下一致、逐级细化,体现风貌规划编制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和统一性,实现规划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
城市风貌;特色;规划;颍上县
城市风貌特色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外部显现给人的总体印象。不同城市的风貌特色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1]。城市空间在创造宜人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的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 “橱窗”[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由此带来了城市风貌的巨变。众多城市在大规划的城市建设和快速推进的城市改造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城市风貌和个性特征,“千城一面”现象日渐突出。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强调城镇的环境质量和风貌特征要与自身的地域特色和自然本底相匹配。安徽省积极贯彻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提出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彰显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具体建设要求。颍上县属典型的皖北水乡城市,一直坚持生态立县的建设原则,先后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生态发展已成为颍上县的一张绿色“名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颍上县应抓住契机,优化提升老城风貌,塑造整合新城意象,强化水系格局,保护和发扬地区的历史文化,营造出独特的城区风貌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1.1地缘背景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西接阜阳市颍州区和阜南县,东靠淮南市凤台县,北依阜阳市颍东区和亳州市利辛县,南邻六安市霍邱县及淮南寿县。颍上县地貌类型属典型的淮北冲积平原,境内无山丘,地势平坦。淮河是颍上县南部界河,境内主要支流有润河、颍河、济河、西淝河等。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由北向南从县域中部穿过。
1.2城市建设情况
颍上县城市形态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变,空间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蔓延扩张之势。城市已形成 “一核、两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老城核心区,“两组团”是指城北新区、经开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颍上县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建成区规模逐年扩大。县城建设发挥生态良好、河网众多的天然优势,缘水而建,引绿入城,融田园风光、水乡风情于一体,在规划区内形成了30 km的水系,初步形成了皖北水乡城市的景观风貌,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1.3风貌特色现状评价
城市风貌规划是塑造城市特色、演绎城市文化基因的指导性纲领[3]。独特的城市风貌不仅要具有完善的特色结构,而且更加重视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体现。颍上县是管鲍故里,历史底蕴丰厚,但是城市风貌在建成区内部却较为混乱,缺少对地方文化和自然本底条件的利用和表达。城市风貌规划亟须对风貌基因进行控制指引,促使文化特色与空间的有机融合,维护和保育城市特色[4]。
在深度挖掘颍上县自然环境资源、人工环境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对其风貌特色进行了评价,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老城区的格局、历史遗存等人文要素缺乏重视,忽视了历史文化传承;②重要节点及门户的风貌特色尚未主题化,亟须进一步提升和凸显;③部分水体仅用于城市排水,尚未协调好滨水区域的建设尺度;④街道景观风貌较为混乱,建筑贴线率参差不齐;⑤城市天际线层次失调,建筑风格跳跃较大,色彩统一协调性较差。
2.1风貌特色定位
城市风貌特色规划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彰显地域特色[5]。颍上县风貌特色规划秉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特色为核”的理念,结合颍上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缘背景和城市建设的整体风貌特征,分别从老城建设和新城发展两个方面将颍上县城的风貌特色定位为“千古人文,管鲍梓里”、“八里河畔,生态闲都”。基于此,从生态、文化和特色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风貌特色塑造策略:①挖掘传统特色,传承历史积淀。挖掘颍上传统特色,城市发展的历史积淀,传承地方尺度宜人的传统街巷,传统文化等,将特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协调好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②强化水城格局,提井城市景观。“水绕城、城中绿”富含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城格局是颍上县突出的自然特色,强化水城格局的本底特征,从水城格局的角度规划水系通廊,制定水系保护策略。③构筑多元城市,打造魅力新颜。构筑历史文化、新城魅力、滨河特色等可感知的节点空间,通过这些重要公共空间的塑造,完善颍上风貌特色体系的构建,打造具有特色、识别性强、归属感强烈的重要公共空间,展现城市多元面貌,提升城市魅力。
2.2风貌特色结构
图1 总体风貌规划结构
根据颍上县的风貌特色总体定位,将颍上县的总体风貌结构可以界定为“一核、两带、两轴、多点,多脉”,见图1。一核两带育生态,多脉贯城筑结构,蓝绿织城显特色,两轴支城通灵性。“一核”指颍上县的江心洲生态组团、滨水景观核,是城市的绿肺,体现整个城区的生态景观风貌;“两带”指依托颍河、五里湖景观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两轴”指体现城市空间功能和景观风貌的轴线,分别为迎宾大道轴线、二新路轴线;“多点”是以绿化网络为依托形成的,便于市民活动休憩的点状公共绿地及城市广场;“多脉”指城市内重要的水系脉络,是风貌特色结构的重要元素。
3.1重要节点及门户风貌控制
重要节点及门户作为城市空间的直观展示部分,在城市形象展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6]。通过赋予重要节点、门户特定的文化气息,形成城市景观节点,展示出地区异样的文化形象和风貌特征。根据地区的现状建成环境以及建设规划,分别对颍上县城的重要景观节点和门户进行了具体的风貌控制,见表1。
表1 重要节点及城市门户风貌控制
3.2水乡风貌格局构建与控制
保护并塑造“城中水、水绕城,城中绿、绿绕城”的城、水、绿形态空间。城区营造城水相依的空间层次,重点完善颍河、护城河、M水系和五里湖的带状通廊,保护通廊内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的有机脉络。为更好地增强滨水景观的宜人性和舒适性,在岸线和视线控制上应制定具体的建筑退让、建筑高度控制要求见表2。在县城周边村镇发展自然林、田野绿地、荒坡绿地,提升生态环境、建成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区外围体现水绿环城的结构,八里河及其水系支流作为地区绿地交织的生态屏障。
表2 重要水系周边建设控制要求
3.3街道风貌控制
城市道路不仅仅承担着组织交通的功能,它还是城市形象、文化特色的展示平台,也是城市各风貌区之间的联系桥梁,因此街道的风貌特色营造要基于地方性、人性化以及协调性的原则,表达城市的特征性和代表性元素[7]。在道路沿线风貌控制上,需根据具体的要素退让建筑、控制沿街界面的连续性,具体的控制要求见表3和表4。
表3 建筑高度与退让距离控制一览表
表4 建筑贴线率控制
注:贴线率(P)=建筑物临街道路长度(B)/建筑基地临街道路长度(L)×100%
3.4建筑风貌控制
结合城市建筑现状与城市扩容机遇,针对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空间布局,对新建区域的建筑高度进行引导。控制引导城北中心区域形成12层以上建筑群组,城中片区为老城区改造区域,形成新旧结合的城市风貌。沿迎宾大道、二新路、解放路、河滨路沿线局部宜设置较高的地标建筑,成为颍上县主要的城市形象道路。城东片区作为经济开发区,建筑高度较低,城南片区以及城西片区作为规划的居住用地集中区,建筑高度以多层及小高层为主。老城区要重点控制特色空间周边的建筑高度,凸显空间特色。内护城河以内建筑控制为1~6层建筑。内护城河以外,外护城河以内控制为7~12层建筑。外护城河以外建筑控制为12层以上。
建筑色彩是城市建筑的环境底色,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性格色彩,主要由城市发展历史决定[8]。在遵循颍上县现状建筑主体色系的基础上,建议新建建筑墙面使用与现状协调的灰白色、暖红色、黄色等基础色彩,米黄色、暗黄色、红褐色等色彩只能作为建筑过渡色少量出现。建筑的点缀色可选取暗蓝色、木褐色,建筑屋顶颜色的选取可将灰蓝色作为工业建筑的主体色,灰白色、深灰色作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主体色。
通过对颍上县的文化背景、城市特色等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结构划分,确定将其划分为6个风貌区:城北新区风貌区、江心洲风貌区、经开区风貌区、老城区风貌区、南湖新城风貌区及高铁新区风貌区,见图2。
图2 风貌特色分区
老城区风貌区定位为春秋古韵,管子故里。以春秋建筑为脉络,整合老城区空间内的水、人文、自然资源,形成以管仲商贸街为核心的春秋风貌建设区,以仿春秋建筑体现的穿越古今的情怀,以城市丰富的水系脉络体现“自然”的境界,建设环护城河步行环道,营造生态、休闲、活力的氛围。北部新区风貌区定位为生态绿城,水乡新居。结合保丰大沟、政务新区的景观资源,北部新城将发展成为既有现代城市气息的生态新城,为颍上县提供新兴的宜居和办公新环境。南湖新城风貌区定位为古今融合,水智商都。建筑以现代建筑为脉络,以古建筑元素为配件。整合区域内八里湖与南湖新城的关系、配合旅游建设休闲度假居住区、商业消费区、以及教育文化风貌区。南湖新区总体以休闲旅游为主题,构建“旅游-人-自然”三重境界的整体风貌构想。江心洲生态休闲风貌区定位为滨水特色的湿地公园,要维育湿地的完整性,科学配置植物种类,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开区风貌区定位为简洁明快的现代化生产园区,现代工业园风貌区内的工业厂房应在建筑高度、建筑材料、色彩上尽量统一,形成统一、整齐的工业区形象。工业区与其他片区之间布置面积较大的防护绿带,并呈现一定的规律布局,实现防护功能、休闲功能和景观形象的结合。高铁新区风貌区是快速交通商贸区,需强化与周边主要景观区域的视觉联系,加强站前建筑限高及面宽的控制,保证在广场内眺望自然山脉的视觉通道。建筑宜采用现代主义风格,以明快、奔放的色彩表情为主表达城市门户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城市风貌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点形象的特色营造。因此,为推进城市风貌规划成果的实施,在规划成果编制内容中要增加风貌特色营造的近期行动计划。在充分保护城区历史地段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并与城市风貌塑造、旅游开发、传统文化发掘等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可将江心洲、管仲公园、滨河公园二期、护城河地段以及城东高速下道口等风貌特色基因作为公共空间美化以及标志景观塑造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1]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4):101-108.
[2]杨昌新,龙彬.城市风貌研究的历史进程概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3(9):15-20.
[3]尹潘.城市风貌规划方法及研究[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风貌研究综述[J].华中建筑,2012,30( 1) : 1 - 5.
[5]段德罡,王丽媛,王瑾.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控制研究——以宝鸡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4):25-31.
[6]李爽,文剑钢,叶明强.基于地域文化理念的小城镇形象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11):78-81.
[7]姚亦锋.从南京城市地理格局研究古都风貌规划[J].人文地理,2007(3):93-97.
[8]史大联.建筑风貌的多元性与规划的操作性探讨——以南宁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为例[J].规划师,2009,25(12):37-42.
Planning of cityscape oriented to fine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n Yingshang County
WANG Ai1,2,SHI Lei3,BAO Shan-ju1,XU Wei-gang2,ZHU Qi-jing1
(1.CollegeofTerritorialResourcesandTour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2,China;2.HefeiBranch,Fuzhou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Hefei230031,China;3.School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HuangshanUniversity,Huangshan241021,China)
Cityscape planning,as a special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level,its content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landscape,the overall style zoning,sub style system guidelines,etc..In this paper,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xtract control elements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humanities and natural resources,the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s attempting to be consistent in control elem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unity and realized in fine management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ityscape;features;plan;Yingshang county
2016-03-07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5A027);黄山学院科研项目(2015xkj001)
王爱(1985—),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
1674-7046(2016)05-0040-05
10.14140/j.cnki.hncjxb.2016.05.008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