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佳
又将是一年的三月三。明媚的三月三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奶奶挥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树儿干……”我依稀记得奶奶挥舞着刀朝院子里的一棵枣树砍去。锃亮的刀在树干上跳着舞,揭下一层又一层树皮,发出“咔咔”声。那棵不太高却笔直的枣树就这样在刀的磨砺下变得伤痕累累。我有些惊悸,又有些疑惑。树竟如此从容地卸下饱含沧桑的树皮,默默忍受着刀的肆虐。不过,俗语说得好:“人活靠张脸,树活靠张皮。”“这样随意砍掉一些树皮,树还能成活吗?”我不解地问。
“小孩子,懂什么!”奶奶依旧一刀一刀地砍着,是那样“专注”,似乎正从事着一项伟大的工作,以至于我不得不产生这样的想法:奶奶是不是和院子里的枣树结了仇。
每当我吃着又大又甜的枣子时,耳边似乎就响起那“咔咔”声,脑海中马上又出现了木屑在空中漫天飞舞的情景。我暗自为这棵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起来。心中的疑惑愈来愈强烈,却不敢再多问。
多年之后,我长大了。熟悉的声响与场景又把我拉回了渐渐模糊的童年。
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我来到一个叫梨乡的地方,那儿漫山遍野都是梨树。又是锃亮的刀在梨树上挥舞着,不过不是一把,而是数千把刀向一棵棵梨树砍去。砍树的人们是那么虔诚,仿佛不是在砍树,而是在雕刻着一件件精细的艺术品。童年的疑惑又从脑海中升起,我问一位老人:“老伯,为什么要这样砍树呢?”他笑着告诉我:“你读了书,也应该知道树皮是用来运输养料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植物生长很快,抽出许多枝条,砍砍树皮对树有好处。”我惊奇地问:“抽出枝条有什么不好吗?”“如果抽出的枝条过多,养料用完了,秋天时还拿什么结果呢?就算结了果,也只能吃出一嘴渣子。”
我怔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
这句普通的话,敲醒了我的心灵。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年轻时过得无忧无虑,一帆风顺,抽出许多傲慢的枝条,到了晚年,就只能结出又苦又涩的果子。但有些人,在生命的春天,就被命运斩断了酣畅的咽喉,他们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最终将芬芳的气息酿成了一壶绝世好酒。
当然,人与树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的磨砺,但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能做的,唯有在挫折面前,承受得起刀的打击,在顺境面前,慎用养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在那锋利的刀的轻抚下,我轻轻地吟唱起奶奶的歌谣:“三月三,砍枣儿干……”
(指导老师:李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