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宇飞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陕西省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存在偏重技术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忽略篮球运动的体育文化功能、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全面以及学时不足等问题。结合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设校园篮球文化、设置“多元化”考评机制以及适量增加学时等措施,旨在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不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 文章标识码:A
引言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高校是其系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最后一站。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成果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即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因此,抓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具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篮球课程是以学生的篮球实践活动为主、身体素质锻炼为辅的实践性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受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1]但是,受到传统体育观念、办学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教学目标及方法等均存在诸多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篮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导致篮球教学停滞不前,不能满足“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
本文对陕西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总结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篮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过于重视技术的提高,并未将篮球的文化功能、娱乐功能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且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原始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的根本出发点。[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篮球技术的传授,要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但却未能在教学中体现出篮球的群体性、竞技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关注度不够,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4]
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多数篮球教学普遍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传授篮球技能时,通常采用先讲授后练习的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在该种教学方法中,篮球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即便教师知识储备丰富,备课认真,但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仍限制了教师的发挥,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消磨殆尽,从而出现了“教师费劲、学生不听”的矛盾问题,一些与篮球相关的内容得不到学习,未能针对职业教育篮球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教学评价手段不够科学、有效、合理。现阶段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方式仍束缚于传统考评模式,难以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而学生表现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集中在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中,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表现。学生在课中的进步幅度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团队配合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方面均未能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将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
4.课程的学时设置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基础。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保证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但个别职业院校存在学时设置不足和师生比过大的问题。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对30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经网络评审、现场考核、专家小组评议等程序,有4所高校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大致相似,即体育课没有开设足够的学时,生师比过高,学生的体育课质量难以保证。然而,篮球作为一门综合性体育项目,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显然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一个制约篮球课程发展的巨大问题。
对所存在问题的反思
1.在篮球课程中应重视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功能,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篮球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会是一项运动,而在美国,篮球还代表着一种特殊内涵,如同爵士乐和猫王一样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的校园篮球文化是一种具有校园特色的学生群体文化。通过参与篮球活动,学生们体会到了参与篮球运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学习生话和放松身心的方法。众所周知,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篮球的趣味性、集体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而爱上这项运动。篮球运动也不仅仅是一种校园体育锻炼的方式,它已发展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运动。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无疑成为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
2.根据高职特点,增加篮球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等相关理论的教学,充实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内容。高职篮球教学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过程中也应适当增加篮球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首先,需要了解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所学专业可能出现的职业病的类型,选择应对该职业病的篮球训练方法,从而使预防更具有针对性。并加强相应素质的练习。(1)根据职业规划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见线折、打板接力、绳梯等;(2)根据将来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自身抗压抗挫能力等;(3)篮球运动是体验性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方式,例如参加校内篮球赛、课外练习等。
3.考核评价机制“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准确、及时地反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通过文中的分析讨论,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淡化选拔及甄别在考核中的地位,逐步确立启发式、拓展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加入过程性评价如进步幅度、努力程度以及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
4.明确教学目标,适量增加学时,开拓第二课堂。篮球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设施条件所确立的教学要求及应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引导着篮球教学的方向,高职院校篮球课的教学学时有限,而篮球教学时数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成效,故应适当调整这一状况;在总课时数方面,各院校应按照有关要求,保证在校学生的篮球学习时间至少达到三个学期;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课外篮球运动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总课时数不足的形势下,利用篮球运动队、篮球俱乐部等多种课外活动弥补篮球课时数不足的缺陷,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以重视身体技能为主,缺乏理论性的科学锻炼方法的教学和篮球赏析等人文性内容,教学内容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
(2)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还在原地踏步,现代化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应用,但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3)高职院校篮球课的学生成绩评价内容不够完善,主要以技术动作达标、身体素质和出勤率为主,而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的重视不够,评价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4)调研表明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很高,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开课时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议
(1)向“实用性”篮球教学理念发展,改变现有篮球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原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自觉性,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融入学生将来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体能要素。增加室内理论课的比例,在原有内容上增加教学视频赏析等,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比赛。在教学比赛中倡导篮球运动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断注入篮球运动所传播的正能量。
(2)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合理利用探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方法、科研成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去,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具有职业实用性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过程中,增加篮球课程职业实用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实实践课中职业实用性的篮球教学内容。
(3)改变教师的评价考核理念。学生成绩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动作技能考核,更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运动参与度等各个方面,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完善篮球课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4)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篮球课教学时数,在保证基本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大学经验,组建院系篮球俱乐部,以此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一方面补充课内学时数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实现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有序延伸。
参考文献:
[1]薛海涛、郑爱莲、谢向阳:《关于校园篮球文化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08年第53期,第159-160页。
[2]张巍:《职业实用性视角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13期,第137-139页。
[3]陈桂兰:《营造校园篮球文化的理念研究》,《科技信息》2012年第10期,第257页。
[4]高峰、王莹莹:《探析篮球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构建》,《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第190-191页。
[5]欧世伟:《新时期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路径研究》,《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四期,第84-86页。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