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星
“一带一路”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构建中国特色全球治理体系的一项大战略。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提出构想到步入实践,“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目前已有30多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在国家高层的大力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极为高效高速。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倘若因此便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顺风顺水、一路坦途,恐怕也是低估了“一带一路”的复杂性。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是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新世纪重新绽放光彩的一个新概念。这也从另一面提醒我们,“一带一路”主要包括的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传统最深厚、文化最丰富也最牢固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生活着占据全球人口三分之二的44亿人民,使用着约50种国家通用语言,以及不下200种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在这里拥有众多教派和信众,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差异更是随处可见。
在这样一个跨文化环境中,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应对差异,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认识差异。不仅要认识到他文化的不同,而且要借助他文化的差异,反观认识自己的文化,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之花也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从而增加对文化多样性和自身文化的认识,达到基于整体认识之上的“各美其美”。其次要尊重差异,不仅认识到差异的存在,而且要了解差异的由来,理解差异背后的“情”和“理”,进而尊重差异及相关人群,达到在“同情之理解”和“理解之同情”基础之上的“美人之美”。最后要善于应对差异,根据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保持差异、求同存异或者化异为同,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演,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肯定和期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渐深入,我们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交往理念同当今时代和沿线各国的共鸣点,坚定和丰富文化的多样性,防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明单极化倾向,摒弃单线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一带一路”地区的多彩与和谐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众能否做到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而媒体在促进“民相亲”“心相通”的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指出,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年七月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王晨副委员长指出,媒体要做“一带一路”上的行者、歌者、使者。我仅就媒体的价值担当层面谈一谈,希望媒体要做“一带一路”上文化交流的勇者、仁者、智者。
媒体要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勇者。文化交流互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汉代张謇出使西域,西晋高僧法显赴古印度求经,大唐玄奘法师西天取经,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方才有所成就。媒体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当中,应该借助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文化交流第一线,捕捉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用亲见亲闻取代道听途说,用切身感受消除隔膜空洞,勇当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媒体要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仁者。文化交流对双方都是利好,但以媒体为载体进行文化交流时,必须秉承交流的初心,端正交流的态度,要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对方着想,坚持道义为先,坚持公正客观,坚持友善仁爱,坚持职业道德和操守。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无敌”,坚持把道义、仁义摆在中间,坚持“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我们的媒体当有这样的“仁心”,真正成为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
媒体要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智者。文化交流要讲究技巧,方式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所以要多讲故事、讲好故事。路径要循序渐进、行稳致远,所以要稳步推进、控制步调,要会抓住时机、懂得权变,善于借势、借力,追求交流效果的事半功倍。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而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媒体要做好“危机公关”,多承担责任,多进行补救,以快速而有效的实际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尚未发生的时候,媒体要做好防范工作,杜绝低水平的失误,不要做麻烦制造者,做好“治未病”的工作。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媒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始终做智者、仁者、勇者,在文化交流中不惑、不忧、不惧,发挥好媒体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习近平主席特别称赞老子“大邦者下流”的智慧,就是希望作为大国的中国,要像处于江河的下游一样,谦虚包容,海纳百川,这是大国得以更加强大的基础。我们媒体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进程中,也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平等对待任何国家和民族,虚心吸纳别国的优长和经验,让我们的文化“博采众长”,永远保持常新。
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国,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国家。“无中不成局”,全球媒体议题中的中国权重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国际舆论中我们“自塑”能力还不强这一现实,还需加强“一带一路”的公共外交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更有效地塑造沿线沿带国家公众对中国的态度。
内容永远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石,尽管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技术越是进步,传播方式越是多样,受众群体越是巨大,越需要能触及灵魂的内容、能入心入脑的题材。“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媒体都需要讲好故事,特别要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还要改变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各国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光明日报是一家以文化知识见长的中央主流媒体,被称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我们有庞大丰厚的专家学者资源,据我报内部检索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报纸刊发的相关文章多达2500篇。我们有近30家海外记者站,我们的国际版更是刊发了众多第一手的“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新闻,我们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域外采风活动,也曾派出多名记者从西安一路开车到罗马,重走丝绸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既锻炼了队伍,也积累了经验。今后,我们愿意在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中,和更多的媒体合作,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本文系作者在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