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研究

2016-11-03 22:19周媛媛
科技视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互联网+互联网

周媛媛

【摘 要】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方式改革的必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通过对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人员方面、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进行详细介绍,建立一个免费、自由、全天候、双向交流的综合立体式移动服务平台,为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全民阅读,提供一个参考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移动服务;服务平台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要求传统行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向利用互联网资源相结合,这是未来几年的一个发展趋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发展策略,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这也要求图书馆服务方式必然要进行改革。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为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全面阅读,提供一个参考途径。

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现状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研究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多个专家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韩翠峰[3]在文章中提出: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将呈现向创业创新支撑空间、融合型图书馆、数据管理中心方向转型,加强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力的人才建设、注重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标准政策制度的建设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三大发展途径。赵欣[4]探讨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难题,并从技术基础合作与合作方式两个角度对“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创新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最后从创新著作权保护问题和创新合作共赢互利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创新的发展方向。罗绘秀[5]结合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总结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包括以用户为主导,做好用户需求调查工作,加快数字化进程;推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重视资源组合;拥有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完善门户网站;奠定信息服务坚实基础等,以期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资源整合和用户服务方面,服务手段相对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方法。

2 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研究现状

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各大高校,因为高校网络资源丰富,移动终端普及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为移动服务方式改革提供了基础,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覃凤兰[6]在文章中提出:通过对“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调查,发现“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开放率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栏目设置混乱等问题,提出“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多渠道、多方位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合作。龙泉等[7],在研究中指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最根本差异是服务理念,国外从读者角度出发提供移动服务、设置图书馆各项功能,在保证基本服务顺畅开展的前提下,不断寻求突破,同时重视与不同部门、不同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细节,增强读者利用移动服务的灵活性,而国内仍然没有摆脱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单一的局面,大多服务以移植传统网页的静态文字为主,尽管已有图书馆开始着力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方式,但尚处在起步阶段,框架搭起来了,内容还很单薄。刘红丽[8]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结合移动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国外移动图书馆研究发展的历程,对国内移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尚不成熟,3G、云计算和移动学习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要维度。田蕊等[9]指出:国外图书馆提供的APP移动服务包括基本移动业务、数字资源推送、用户社区服务、科普游戏社区等。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图书馆尝试了利用APP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服务,并且其中大多服务是传统服务的延伸,其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图书馆应通过关注用户潜在移动信息需求、挖掘并集成馆藏特色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注重与第三方技术合作、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等策略推进国内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的进程。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改革进展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与国外想比较,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少,很少从读者角度考虑服务方式改革,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零距离交流互动的移动服务方式。

3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探讨

“互联网+”环境对于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改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普及率较高的移动终端,提出建立一个线上和线下、固定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和图书馆资源能源直接信息交流的综合立体式移动服务平台。

3.1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主要包括固定图书馆硬件建设、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各种软件建设和相关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硬件方面:首先,是建立图书馆移动服务工作站,提供大容量的数据库,图书馆图书、期刊、影像资料等信息量大,拥有大容量的信息储存设备才能保证信息能够完整的储存入库;其次,是固定图书馆资源整合,包括资源的按类排架、信息入库等,由于平时借阅过程中资源流通量较大,排架、上架难度增加,容易出现混乱现象,因此该工作完成难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最后,是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这是整个“互联网+”移动平台建立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实现了资源的电子化,能将固定图书馆转化为数字移动图书馆,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零距离交流互动。

软件方面:首先,是图书馆移动平台管理软件的开发,包括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交流平台等;其次,是互联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数字图书馆主页设计、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手机WAP、手机APP、用户社区建设等在互联网中展示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便于读者使用。

人员方面:包括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是对设备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管理人员除了要保证固定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以外,还要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以及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对于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方面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给予解答,要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经验外,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自然科学书库管理人员应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才能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读者的需求并解决读者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针对不同类型的书库建立专业管理人员团队,加强服务人员的学习与培训,真正做到管理人员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需要。

3.2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运行管理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除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合理的软件开发、完善的人员搭配外,运行管理同样重要。

首先,是硬件设备管理方面,移动服务工作站设备容量要跟上资源量增加的步伐,数据库建设需要每天每时都要随着图书馆资源增加而更新,除了本馆的资源库以外,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成立国家级、省级或者地区级图书馆资源共享库,充实信息量。

其次,是上架排架要及时有序,资源信息统计与整理要全面正确,应适当增加该部分管理人员数量,除了专业管理人员外应配备一些辅助管理人员共同完成本工作;再次是图书、期刊电子化问题,应成立专门的电子化部门专用于该工作,尤其是在移动服务平台建立前期,电子化及影像资料等资源量过大,需要调派大量人员来协同完成。

最后,是阅读推广问题,建立“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但如果阅读推广没有做到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不了解,再好的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摆设,因此除了用常规的阅读推广手段外,还可以依靠“互联网+”资源,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同时还能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发现服务平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

3.3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移动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度,一个是争取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

移动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度是保证系统能够以最大效率运行的关键。首先是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合理的调班方法,保证平台24小时能够正常运行,由于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特点,读者希望得到的是全天候能够享受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交流互动;其次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评价制度,对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年终考勤的一项重要指标,表现优秀者奖励,较差者进行一定处罚。

争取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能够减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确定“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的负责单位,以便于在进行审批文件和技术开发方面能够给予支持;其次,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事业编制问题,要建立移动服务平台所需求图书馆人员必然要加大,不解决事业编制问题该部分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最后,是经费问题,无论是工作站资源库的建立、相关软件方面的技术开发与阅读推广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才能实现,需要国家政策制度方面给予帮助。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服务终端,积极的寻求科学的服务方式,才能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服务方式平台的建立,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方法,为寻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OL].[2015-03-0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05/7103283_4.shtml.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5].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3]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05):29-33.

[4]赵欣.“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00-102.

[5]罗绘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5(11):25-27.

[6]覃凤兰.“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85):26-32.

[7]龙泉,谢春枝,申艳,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及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3(2):173-177.

[8]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92-98,112.

[9]田蕊,陈朝晖,杨琳,等.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 APP 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36-4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互联网+互联网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