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学过拓片,都是自己悟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地里就能捡瓦当了。小的时候不知道收藏,也不懂收藏,就是知道捡到瓦片能卖钱,一块能卖两三元,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能买很多东西,因此就开始喜欢这个。后来,在我舅舅家见到一张拓片,很惊讶一件瓦当还能做这种东西!回来后就自己琢磨怎么做。我问过我舅,我舅说不知道怎么弄的,这是姥爷留下的。我对我姥爷是没有印象的,连我妈都对我姥爷没印象,因为在我妈很小的时候,我姥爷就已经去世了。我姥爷在他们那个时代属于富农,算是当地的文人,会修表,特别是怀表,我妈就记得我姥爷有金怀表。我小时候还找到过我姥爷的铜怀表、银怀表的壳子,拿着玩。听我妈说,我姥爷收藏了很多字画,但文革的时候都烧了火了。不知道怎么着,我舅从中捡了一个小拓片,留了下来,后来让我见到了。
我看了那张拓片后,就打算自己做,那时候没人教我,也没人会,我也没有纸,就找个月份牌,拿出来用,也没有墨,就用我爸他们小学里用的那种印油,做出来也不像东西。用月份牌在瓦当上印,一印纸就烂了,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用小手绢代替纸。那时候去饭店吃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白色的餐巾,印着饭店的名字,我就拿回很多,用这个来印。印完之后,印油不掉色,在水里一过,拿出来压平了,挂家里。
那时候啥也不懂的。后来问其他人,都用什么做拓片,他们告诉我,用的那种纸叫宣纸,我就到卖字画的那里去买宣纸,也开始用墨,慢慢的做。现在一回想,我就跟几个朋友说,我们那时候做拓片,宣纸揭下来之后,正面和反面是一样的,也就是墨都透到背面去了。现在做拓片,揭下来后纸的背面基本是白的,很干净,就是慢慢的磨合出来的。那时候看到古人做的拓片,能做到不透墨,我就想,自己要是能做到这样就了不得了。逐渐自己摸索着,就能做到不透墨了,但背面发乌,不好看。后来又从我朋友手里见到一张拓片,他们说是日本人做的甲骨拓片,用的纸很薄,是以前做出来的,基本上不透墨,稍稍只透一点,拓片迎着光一看,那个墨都是发亮的。我就感觉,拓片能做到这个程度,太厉害了!就回去琢磨,怎么能把拓片的墨做的发亮呢?我们当地的也有做拓片的,但墨都是乌的,只能把图案拓出来,却没有那种厚重的感觉。我问他们,他们没人知道原理,更没能做到的。我那时候琢磨得几个月睡不着觉,后来终于琢磨出来了,原来墨必须堆积到一定层次才行,还不能一次把墨堆积出来,必须层层堆积,用一张很薄的纸,在墨刷上之后,干到一定层次拓出来之后,再晾干,再一层一层的上墨,堆积到五六层之后,墨不往纸里渗了,外面就有了一层明皮。但是还不能太明,太明就会感觉很浮躁似的,也不行。现在再做,就感觉得心应手了,但在那时候的摸索阶段,是很难的。
只有见了好的东西,才能知道有更好的。你如果没见到,只是自己琢磨,连追求做成什么样的都不知道,那是不行的。后来,我去潍坊,又见到我朋友展览的一些陈介祺的拓片,我看了感觉虽然陈介祺做的不是很精细,但有我们现代人做出来的拓片不具备的味道。从清朝到现代一二百年了,他的墨的韵色油光,现代的墨做得再精细,墨不经过时间的沉淀,味道也还是不足的。现在尽量在精细的基础上追求古人的味道。后来我也收藏了一部分陈介祺的瓦当拓片,研究后再进行考证,有可能我姥爷留下的拓片就出自潍坊,不一定是陈介祺的,但也是潍坊那里一个拓片高手做的。因为我们临淄在清末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做拓片的,潍坊那边有文人画匠的圈子,而临淄没有这样的文化圈子。
在做拓片的时候,我也尝试了很多的纸。从最早的月份牌,手绢布,到临朐的皮纸,那种皮纸是化纤的,后来就不用了。再后来买宣纸,宣纸那时候很贵,我记得最贵是我上高中的时候,一张纸4块钱,等于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买回来不舍得用,还得正着反着都用,去拓瓦当。我用的纸是红星宣纸,净皮,还是宣纸店卖不出去,存了十年的纸。我让他们给我找纸的时候说,要质量比较好的,涂蜡比较强的。他们就给我推荐了这种纸,并告诉我,这是他们存了十几年卖不出去的,因为写字画画的都不舍得用这种纸,因为平时用的纸几毛钱一张,而这种纸4块钱一张。到现在这种纸根本买不着,开价好几百也买不着。现在再去宣纸店买纸,就是从买红星的,买汪六吉的,变成定做纸了。我需要什么样的纸,尺寸厚薄都可以定,有一个小纸厂给我做。对我的朋友,我也是推荐用定做的纸。虽然这种纸价格不是太高,但是对我们来说比较符合要求,用着比较舒服一点。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再做拓片,就是在追求那种味道的基础上,磨墨来做了。现在我找了一家比较好的个人作坊,全是手工做墨,做得比较不错,用的效果也可以。但是,虽然新墨效果很好,我还是得掺着一些清代民国的老墨来拓。老墨磨出来颜色发白,新墨就不出那种古味,因此我就是老墨新墨掺着用,如果只用老墨,现在市面上也没有多少,用不起。去年我跟一个朋友说,我要找老墨,你给我买一点,他说,现在买也买不着啊,就送了我几块先用着。有些墨是做旧了的,那种墨不能用。几年前我在一个古玩店里淘了一块墨,上面写着明代的,回来让我朋友一看,连墨都不是!里面都是塑料,外面做成残墨的样子罢了。
个人的特色在拓片之中,也是能反映出来的。就和画画写字一样,字如其人,拓如其人。做拓片,不要把它当成职业去做。如果当作职业去做,有可能就不会达到这种效果了。以前我的一个朋友开了个人博物馆,雇了一些工人做拓片,让朋友们去培训他们干活。我朋友也让我去,我说我去没法指导。我做一张瓦当拓片,静下心来要做半个小时。工人来做,十几分钟一张。一天一个工人做60张拓片,一张才给工钱1元钱。我还是比较熟练才做一张花半个小时,如果是让我教出的工人来干,按我的速度,一天工作8个小时才能完成十几张,就影响工人干活了,一天做不出几张,连饭钱都挣不出来。拓工做的拓片,是作为商品,他拓到一定程度,再教也已经定型了,教不出来了。
做拓片,我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临淄是齐国国都,这几年自然出土的东西比较多,我朋友他们发现了什么东西也都给我留着,这样做下去,不成功都难。现在自我追求的是更好的,是那种味道,不一定追求多精细,但拓片一定要保留最原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