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晓
目前在语文复习课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师生认为语文课的知识点繁多,考试时又重在考查课外迁移的能力,所以将精力放在一些可以速成的题目上,对课本内容的复习很少;还有部分师生认为文言文是考试中的重头,把大块儿时间都用来梳理文言文……针对以上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复习。
一、齐心协力,夯实重点
首先是以课本为本,抓好基础,夯实重点。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应该利用好这个“例子”,为知识的延伸拓展打好基础。复习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吃透教材。
二、注重阅读,加深感悟
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要督促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语感,在考试的时候学生才会得心应手。这一过程由于考试之前的复习时间有限,应当安排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课余阅读后,组织读后感交流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考前可以选取一些精练的中外名篇指导学生阅读,优秀考场作文也可以作为考前复习的阅读题材,用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以本为据,延伸拓展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可借助每个学生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把与教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等搜集起来整理好,制作出测试题,由学生自荐出“台主”(负责出示题目),然后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定某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台主”,继续“摆擂台”。在此活动中,教师除维持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外,还要给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要予以点拨、讲解,对提问巧妙或见解独到的学生要给以热情鼓励。
四、以生为本,内化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其中的规律、用途,如学习写作中的“对比手法”时,教师可能没少讲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及特点,但是学生听了以后,并没有真正领会,因此再遇到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分析短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自己用对比手法来写一段文字等)时,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应对。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指引、点拨,让学生的学习从记住知识到内化为能力。
五、重视作文,加强指导
作文作为试卷中的重头,当然不能等闲视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在作文的基础得分上可以加书写分、扣错别字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教师要限定时间(50分钟左右)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的实战演练。学生依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至成文的顺序,严格按时间认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对作文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这样,在考试中,学生就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写作角度和文体,顺利完成习作。
总之,在语文复习中,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新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在学习上取得明显进步。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