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教育理性变革之道

2016-11-02 16:08张磊
今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盲从教育领域网络时代

张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们从网上方便地获取信息,自由地发表观点,即时地交流互动,重新塑造着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然而,正如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6年北大本科毕业典礼上所言,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侵占了人们的静心与沉思,也阻碍了令人感动的眼神与关切。在虚拟的社区里,人们的猎奇心态被放大,善良,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闻逸事、耸人听闻的传言被广为传播。缺少了当面的观点交锋和理性思考,肤浅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鲁的观点大行其道。网络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任性了!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

在教育领域,“任性”的言行也随着网络推波助澜。今年两会期间,作家莫言提出将中小学阶段的十二年学制改成十年,缩短学生的受教育年限的建议,就曾引发热议。七月,一场由民间教育研究机构发起的研讨会上,众多教育专家就基础教育学制改革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同月,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原局长郝金伦,因在全县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改革遭遇学生家长反对而被县委“叫停”后,发表“激情演讲”,毅然辞职,更是引发众多媒体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改革?”

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的泛滥化传播、立场观点的情绪化表达,很容易将一些严肃的问题变成一种泛娱乐化的狂欢。在教育领域中,对理念口号、经验模式、权威偶像等不加批判的盲从,对技术工具的迷恋,对价值观念、言语行为等不加审思的维持等现象,多少都体现出理性精神的缺失。

理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独立思考,认识世界,善于反省并不断实现自身超越的一种态度或方式。教育哲学学者金生鈜认为:“理性精神不仅是社会走向自由、公正和繁荣的关键,而且也是形成个人的生活目的、承担责任、形成道德自律的关键。”“表现为一种追求美好生活时的卓越品质,没有这种品质,生活就可能无法判断自身的善,可能就会失去价值信念的支撑,就会导致对个人自私的放纵,就会迷恋于狂热和盲从”。

在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的时期,在世界日益复杂多元又日益扁平化的时代,我们呼唤重塑教育理性精神,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功能、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制度等。不忘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认识有限又能追求无限,恪守边界又能积极作为,勇于批判又能理智包容,尊重常识又能突破常规,理性地寻求教育问题破解和改革创新之道,最终通过理性的教育培育具有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人。

猜你喜欢
盲从教育领域网络时代
唱出她的新“声”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新新人类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哲理思辨
哲理思辨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网络时代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