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

2016-11-02 15:41陈先锋
今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案例理论分析

陈先锋

教师是伴随着一个个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而不断地得到成长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教学案例能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项老中青教师皆宜的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界和法学界,其英文名称为“case”,可引申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事件”。一般的教学案例可以理解为: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或者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我们所讨论的带有教育研究性质的教学案例,不仅包含着具备特定要求的事件(或判断),还包含着对所记录事件(或判断)的深入分析与理论升华。

教学案例写作,对作者自己来说是一种反思、一种积淀、一种实践的提炼,以便日后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对读者而言往往就是介绍一种经验、提供一种借鉴、启发一种思路,或者是引发互动交流。教学案例写作的特征是要记录(记叙)案例的过程、情节、细节以及语言上的你来我往、思维上的碰撞激发,要体现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创新性,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升华。教学案例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主题、背景、问题与故事、解决方法或拟解决方法、分析与反思、总结等(但也不必拘泥于所谓格式)。教学案例的关注点可以是一整堂课、一个章节、一个片断、一个问题(或是相关联的几个片断、问题,但不宜过多)。具体案例,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可以是针对研究主题有所准备的,也可以是“无意间”引发思考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可以是对一个单独事件进行记载,也可以是对一系列相关事件进行的连续性、追踪性的记载。

二、为什么要重视教学案例

教师需要一种方式来引导自己提炼教学经验,完成自我反思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与见解,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教学案例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立足实践、立足课堂进行校本研究的基础,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因此,教学案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

在教学案例写作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认为:“知识的获取源于对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他提出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师的案例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库伯认为经验学习过程(经验转化为知识)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四个阶段,人们的知识就在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中得以增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反思性观察”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教学事件加以思考,需要教师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教学活动,从而诊断出教学问题的根源所在;“抽象概念化”这一环节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理解教学问题,教师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积极实验”这一阶段,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辅助下,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提出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如果从验证行动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则学习循环又有了新的起点。

与“经验学习圈理论”后三个环节相对应,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应该有这样三个关键因素:研究者(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善于捕捉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者(教师)要有独到的思考,通过事件呈现要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中提炼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思辨能力(这决定着案例分析的深度),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教学问题不断进行思辨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问题的本质,并运用于新的教学实践。

教学案例写作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能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意识去观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改善思维结构,建构个人知识,生成教学智慧。

三、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笔者先介绍两个“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的案例,然后就教学案例写作提出若干建议。

【例文分析1】李萍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函数》一文(《现代教学》2016/3A,约2000字,高中数学教学案例),除去开头与结尾(案例反思)各用200多字来介绍背景与总结升华,文章大部分篇幅是从“学案引导,自学自研”“互学互研,跌入‘陷阱”“深学深研,辨析矫正”三个步骤(各步骤具体内容字体均以楷书呈现)来介绍所谓“三学三研”的教学过程,并且在每一步骤之后就其设计意图做了简单阐释。

【例文分析2】向莉老师《判断理由到底该怎么写》一文(《现代教学》2016/4A,约3000字,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问题导向”“情境再现”“分析与反思”三部分。文章开头200字左右的“问题导向”类似于“背景介绍”,“情境再现”以约60%的篇幅(包括三幅地图)围绕一次模拟考试中的一道综合分析题的小题,由一位学生的发问引出了教师与几位学生之间的对话探讨(期间教师还引入了网络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最后师生各自获得了启示。作者在“分析与反思”部分又分“掌握识图的技巧”“善读复杂的地图”“穷尽图中信息”“基于地理图表的问题设计”四个方面,围绕“判断理由到底该怎么写”以及相关内容该怎么教、怎么学做了总结说明。

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写作,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主题)

写作教学案例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学案例需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醒目的标题。同时,教师可以认准某个主题,形成系列化的案例研究,并且应该有相关的理论学习跟进,有自己原创的、对别人教学活动观摩的教学案例写作,还要不断地搜集同一主题下别人的相关实践尝试与研究成果。

(二)不拘泥于格式

教学案例本质上不需要固定的格式,或者说可以不规定格式,具体写法应该根据案例的实际特点与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来确定。可以先是整体的“案例呈现”,然后是“分析与反思”,即为先叙后议;也可以在呈现一部分案例段落(或步骤)的同时插入“意图说明”或“分析与反思”,即夹叙夹议,最后总体评述与提炼。当然,无论作者采用哪一种格式,一般都是“先案例呈现、后理论分析”,而且教学案例本身(情节呈现)占全文篇幅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

(三)写清楚细节

要写出优秀的有价值的案例就需要有典型的事例,典型事例的挖掘需要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学会甄别,更需要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写清楚细节很关键,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过程就一笔带过了。

(四)分析与反思

教学案例写作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分析与反思”是撰写案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剖析隐藏于教学事件后面的观念、思想和规律的具体环节,是对教学事件的批判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它需要作者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作者可以通过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揭示教学案例中特定事件(片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对问题分析的水平高低所决定的。

能在教学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的教师,一定会自觉地看到案例写作带给他们的改变,从内心感受到案例写作能促使其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猜你喜欢
案例理论分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