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羚羚
摘 要:语言是民族的符号,是民族文化的直观体现。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当前在新媒体等传播技术的冲击下,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着保护不力以及被同化等风险。同时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的过程中,信息数据库仍没有建构起来,这些都影响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 保护策略 传承策略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城镇家庭外语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242016S30024;项目名称:江苏策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外语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5YYA003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当前在新媒体、手机客户端等传播技术的冲击下,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越来越深刻,同时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文化交融也如火如荼。科学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保护和传承措施,才能真正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才能真正发挥语言文化瑰宝的魅力与价值。
一、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的象征,是少数民族地方风俗和发展历史的直观呈现。随着少数民族语言的流失及口口相传带来的传承难题等,我国已经开始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特色语言。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国际间文化交融的日益蔓延,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由于缺乏文本或纸质资料,在口口相传或代代传承中逐步地遗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国际范围内平均每一周就会有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丧失。可见,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虽然从名义上我国拥有56个民族,但少数民族的语言习惯在使用过程中是多样化的,甚至一个少数民族就拥有多种语言,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西南、西藏、新疆等地区,几乎每隔一座山就存在一种语言。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过程中,仍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人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未能得到官方认可和记载,这增加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里,随着新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可以通过电视、上网等方式便捷地与外界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汉化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同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为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特别是一些仅有少数人使用的民族语言,他们往往生活在封闭的山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短缺,这使得当地的教育资源稀缺,教师无法承担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当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新技术、新环境等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盛行,不少人认为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成为了狗尾续貂,无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费来开展针对性的保护工作。同时还有不少人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应该属于历史,不应该下大力气来传承,而应该直接舍弃。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历史进程的见证,更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这就使得语言并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而存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烙印和文化宝藏。在少数民族语言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质,语言中包含着故事、传说、寓言、哲理等,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能够有效地挖掘语言中的这些文化特质,从而丰富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等等,都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发掘出来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逐步地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要取材地,一些影视作品等也通过挖掘少数民族语言来汲取丰富的营养。当然相比于被挖掘出来的文化素材,少数民族语言中蕴含着的东西和内质是非常丰富的,仍有待开发与利用。
(二)少数民族语言中饱含着历史经验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历史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它如同一台吸尘器,将千百年来的历史信息记录和收集起来,并通过代代相传和口口相传传承下来。
从少数民族聚集地出现到少数民族的繁荣、衰落周期等,都能够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得到体现。如满语的发展,是满族部落逐步兴起、并占领中原、一统中国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研究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从少数民族语言的演变中就能够获得答案。因此,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帮助史学家深入地分析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丧失影响民族感情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象征,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情节所在。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及国际间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能够有效地维系民族团结,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情节和民族情感。一般来说,语言的消失会给这个民族或族群带来心理上不可弥补的创伤和心理阴影,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策略
随着少数民族语言丧失情况的日益严峻,我国政府已经认知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关键作用,并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全面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但受新媒体等冲击,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仍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因此亟需采用科学全面的保护和传承策略,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立法工作
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强制性地予以保护。国家已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文化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国家民委承担了濒危语言资料的记录和抢救工作,这些都从宏观调节上,强有力地保护了少数民族语言。但从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全局角度来看,当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仍存在着巨大的法律空白,这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在实践中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和困境。因此,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应该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通过立法保护来深刻地全面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同时,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结果立法是不全面的,还应该针对性地进行程序立法,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环节及保护措施进行程序立法,不断规范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行为。此外,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来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特别是民族自治地区,应该结合本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的实际进度和实际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共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的切实有效地施行。
(二)大力开展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
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仅仅以研究人员的一己之力显然是无法深入开展的,更是难以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效果与质量的。鉴于此,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中,应该积极开展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将民族语言的研究纳入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中。一方面,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应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将少数民族的语言通过数据库、信息技术等方式予以记录下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语言中蕴含着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内质。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加强其语言研究工作,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和角色。通过学科构建、体系优化等来深入地开展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此外,社会其他部门应该注重挖掘少数民族语言中的经济元素,如将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成果搬上荧幕、网络等。
(三)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工作
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学校应该成为起点,通过提升教师的民族语言的掌握水平,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编订,通过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莘莘学子们,全面掌握本民族的语言。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教师不仅应掌握科学的普通话,同时更应该了解和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习惯及表达方式。同时通过加强对教师素养的提升和培训,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其次,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科学编订和修订语言教材。根据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实际,编写科学的全面的教材,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在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有效地改良教学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整体教学质量,优化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结语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在实践中,通过完善非物质文化立法工作,通过改良教学方式,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等,能够综合性地全面化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J].中国语言,2010(4).
[2] 高悦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调查:有的小语种几年就消失[J].200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