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飞+娄娟
摘 要:该文通过对风穴寺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踏查,对风穴寺边界空间的经营手法进行了研究,对其边界空间的特点和意匠手法进行阐述,并针对风穴寺的现状提出了其边界空间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边界空间;经营手法;保护策略;风穴寺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67-03
Abstract:This paper have studied ways of garden building of boundary space of Fengxue temple based on fact-finding and relative re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roaches of gardening were expounded profoundly and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protection we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status of Fengxue templ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Boundary Space;Management;Protection Strategy;Fengxue temple
1 风穴寺概况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位于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始名香积寺,后世称之为风穴寺。风穴寺隐现于少室山南麓,北靠玉皇紫宵峰,南眺汝水,东傍龙山,西偎黄鹿山,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和石榴嘴峰,山势呈三面合抱势;茂林修竹,泉涌溪曲,风景幽美。寺院背山向阳,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布局高低错落,打破了佛教寺院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格局(如图1)。
2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与经营
风穴寺选址位于山势环抱的山麓地区,地势高低错落,寺庙的宗教部分位于平坦处,山、水、石、建筑、植物在人工的经营中显得巧若天工。
2.1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与特征
2.1.1 边界空间的划定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有2种类型:一种是异质性空间的交界,香道和宗教主体空间的交界,即入口空间区域;另一种是宗教空间和自然环境空间的过渡,即游览序列,包括西部过渡区域、北部珍珠帘过渡区域、东部青龙河(东溪)区域。
2.1.2 風穴寺边界空间的特征(1)风穴寺的边界空间是一个以真山真为骨、以水为线,由翠岚亭、山道、珍珠帘、竹径、观音阁庭院、青龙河、桃花岸7个小空间串联成的一个复合型的空间序列。(2)少人工事,数笔点缀,塑造了一个自然和谐、空寂灵动、物我两忘的意境空间。
2.2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经营手法
2.2.1 顺应自然,巧妙利用山林地,融自然于园林之中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2]。风穴寺中的珍珠帘处在悬崖凹陷处,空间狭小,不易立基,匠人随机经营,凿平石壁,设置石阶,山石植物围合而造,创造妙境奇观,扣住特征,以有效的人力而取得巧夺天工的效果(如图2)。
2.2.1.1 顺应山势,因地制宜,保持山水脉理 风穴寺的边界空间处理中,极力保持自然的山水脉理,顺应山势,因地制宜,少施斧凿,存其自然之势,而得其天然之意趣。如翠岚亭后山序列,山势陡而下,顺山势而造两列石阶,由山石花草点缀垂直界面,树木高耸,形成较封闭的林下空间,顺石阶而下,可观周围树影斑驳,嶙嶙怪石;瀑布顺山势而下,可听水流击石之声。
2.2.1.2 提高观赏点,纳自然风光于园林之内 风穴寺景观序列中,翠岚亭位于后山锦屏风上,该处地势较高,视线较开阔,从远处观看,丰富了整个寺庙序列的轮廓线(如图3),增强了整个寺庙立面的节奏感,使得寺庙的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有一个联系和过渡;在翠岚亭上可远观群山萦回,白云渺渺、泉水潺潺,鹿影依依,将远处景色尽收眼底。明代很多诗人在此处都留下了题咏诗,从诗词中可以得到一些远借的风光,如远山鹿影、竹林翠柏、塔影桐花等,均被纳入到园林之内。
2.2.2 调整空间关系,改善空间状态 风穴寺东部边界空间,与东溪(青龙河)相邻,地势陡峭,建筑骑跨于河岸,建筑墙体后退,形成两层台地,出现地势狭长,空间狭促,景观单调等等不利状态。这里,匠人为调整空间关系和改善空间状态,种植桃花,在视觉上,产生桃花前跳,墙体后移的错觉,并且毛石的粗糙质感与桃花的细腻的质感产生对比,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有力地处理了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打破了建筑墙体的单调沉闷(如图4、5)。
2.2.2.1 虚实相生,藏漏结合 明代徐衍在《次韵》这样描写了寺院入口空间的外观形象:“万柏参差插太清,禅林遥望碧澄澄。珠帘卷地山光静,宝塔钻天日色清。玩月台前泉涌出,仙人桥畔竹丛生。无边光境言难尽,且酌金罍洒一觥[1]。”在入口过渡空间的经营中,香道尽头过接仙桥就已经进入香道和宗教空间的过渡区域,诗词的描述可以得出一些信息,“仙人桥畔竹丛生”也就是说,从香道进入宗教的院落空间要经过一条竹径,山门隐现于竹林之后,“宝塔钻天”在视线上还可以依稀看见寺院内的宝塔,突出了“曲径通幽处”“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2.2.2 俗屏佳收,因借有无 在西部和西北建筑和自然环境过度地区,近景和中景皆为枯草杂木,凌乱粗糙,但远山山形秀美,因此,在经营中应扬长避短,俗摒佳收,以云墙摒弃中景和近景,远借山形为背景,纳自然之景色与寺院之内,表达无限之境。
珍珠帘是游赏路线中的高潮之景,疏水无尽,藏源于凹,以水声贯穿整个游览序列之中,在整个游览路线中都可以虚借水声,丰富景色。
此外,许多诗人的诗句都可以得到一些园林经营中借自然之景的信息,如:“十里青山一片云,石泉芝草鹿成群”,“靖节遥来犬吠屋,子瞻适至鹊鸣巢”,“归鸦数点晴岚里,一片红霞万柏事”,“绝献晴飞雨,虚岩暗响泉”[1]。
匠人远借鹿影,青山;实借归鸟、红霞;虚借远处声景与泉声等,纳万物于寺院空间之中,延长了观赏视线,扩充观赏内涵,以有限的观赏空间表达无限的观赏内容,成就以有限表达无限和心量广大、犹如空虚的妙境。
3 风穴寺边界空间现状与保护策略
3.1 边界空间现状 风穴寺历经千年,经历了数次灭佛运动,经历了修建、重建,保留了院落和园林空间的基本格局,但是寺庙的界空间并不被重视,某些边界空间的空间布局逐步的被破坏,或者倾毁(如图6、7、8、9)。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入口空间格局的破坏。由于当前旅游经济的刺激和游客的增加,寺庙入口过渡空间的曲溪竹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水泥停车场;原有山门东移,香道的尽头直接与寺庙的墙体相连,使得寺庙原有的园林意境和空间布局丧失尽。二是上游水源淤积,导致珍珠帘和青龙河干涸,景观序列破坏。上游水源由于山体的复耕,导致水源淤积,致使珍珠帘和青龙河河水的干涸,风穴寺主要的园林精华部分丧失。三是植物的毁坏导致过渡空间天际线的破坏和景观单一,影响园林构景。根据古籍描述,风穴寺寺院内多植泡桐、竹、松柏,寺院周边山体多植松柏类、榆、柿、栗等植物,树种复杂,天际线高低错落;解放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众多树龄较大的乔木被伐,导致了天际线的破坏和景观单一等等。四是桃花岸空间(垂直界面和底面)的破坏,园林意境丧失。因此,对风穴寺边界空间进行保护和修复迫在眉睫,边界空间的保护和修复对于整个寺院的长久发展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3.2 保护原则与策略
3.2.1 保护原则 风穴寺历经千年,由于各种因素,不可能恢复唐宋时期的寺庙盛况,但是为保护其院落空间和造园艺术成就,就要恢复一些比较重要的园林空间,因此应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为基本原则。
3.2.2 保护措施(1)保护风穴寺原始的空间关系。主要包括从香道、宗教空間、园林空间、边界空间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序列关系;以及保护边界空间的山水骨线,包括翠岚亭、山道、珍珠帘、竹境、观音阁庭院、青龙河、桃花岸7个小空间所串联的复合型的空间序列。(2)风穴寺边界空间中,对一些重要的小空间的修复。在构成复杂的边界空间中,有许多小而精细并且在空间组合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些小空间,如桃花岸空间,几乎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对这些被破坏的小空间,根据典籍和诗词的描写,因地制宜,进行修复。(3)疏通河道,梳理理水系统。风穴寺的水系,关系到整个边界空间乃至整个寺庙园林空间的构景和园林意境的塑造,青龙河和珍珠帘构成了边界空间的最重要的景观序列的景线,所以要对其进行梳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水系的梳理主要包括:珍珠帘水源的清淤,青龙河河道的清理及接仙桥的修复。
4 结语
风穴寺的边界空间的经营中,顺应自然脉理对山水进行梳理,在河南的寺庙园林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平顶山汝州风穴寺的边界空间的经营和保护措施的研究,以期对风穴寺乃至河南寺庙园林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天福.风穴寺文史荟萃[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1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