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蓉,袁雪梅
(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5)
护理研究
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对重型肝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
华蓉,袁雪梅
(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5)
目的探究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对其身心健康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指导方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干预方案;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重症肝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情感支持照护策略,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2组于入院后1 d与第6周末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2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结果2组干预前SAS、SDS及D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和D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组干预前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能优化肝炎相关生化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肝炎;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心理健康;生化指标
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严重传染病,其病程进展至最严重时则转归为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是以机体大量肝细胞损害、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类肝脏疾病,可导致肝衰竭,严重者将危及性命。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尽力挽救并修复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使患者的肝细胞重新“再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因此,患者必须长期接受基础治疗、重症监护及抗病毒治疗。据调查显示[2],由于重型肝炎病情凶险难测、发展迅猛、病程易迁延且病死率高,该类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躯体症状表现,亦因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焦躁、恐惧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而这种长期心理应激反应可通过下丘脑-神经途径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3]。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极具现实意义。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对收治的9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取对照护理干预,旨在进一步探究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应用于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给予如下报道。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7~68(46.3±11.4)岁。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重症肝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5~70(47.0±11.7)岁。纳入对象均经PTA、肝功能及胆碱酯酶检查,并联合其临床表现诊断,确诊为重型肝炎,诊断依据参照第8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无心、肾、脑等严重躯体脏器疾病者;无既往精神病史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婚配状况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即遵医嘱用药、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锻炼等。
1.2.2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
1.2.2.1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通过收集患者家庭状况、病历、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并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疾患,以此制定合理的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案。①心理干预:护士应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理解并同情患者的抱怨,在倾听的过程中,应给予语言、目光安慰,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除此之外,沟通时应注意其问题关键不在于患者所抱怨的内容,而是生活事件压力所致的应对障碍等问题。应从解决问题的关键入手,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②音乐疗法:护士根据患者的音乐偏好、秉性等各方面因素为其确定音乐类型,可优先考虑轻柔音乐。实施音乐疗法前叮嘱患者事先排空大、小便,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取坐位或卧位,在干预期间应尽可能排除噪声、强光等干扰因素。指导患者在聆听音乐时闭上眼睛,放松全身肌肉,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哼唱等。护士应仔细留意患者对音乐的态度,在患者聆听音乐完毕后,及时与其探讨音乐疗法的效果,在综合考虑患者意见后,进一步完善音乐干预方案。
1.2.2.2情感认知疗法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立个体,按照其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层次等,针对每个特异个体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向患者解释其心理、躯体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向其讲明身心效应及应对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对其解释时,应注意语义明晰、通俗易懂,在分析过程中患者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切不可与患者辩论。若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应采用积极的语言予以安慰,肯定患者存在病情好转的征象,引导患者直面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项目①心理状况:在入院后1 d与第6周末,2组均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心理状况评估。②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检验: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情况,监测指标包括ALT、ALB、TBil及PTA。
2.12组干预前后SAS、SDS和DAS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2组干预前SAS、SDS及D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和D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见表2。
2.22组干预前后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干预前后SAS、SDS和DAS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肝炎相关生化指标的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等特点,极可能演变为重型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脏器疾病[4]。而重型肝炎易导致患者产生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情不可控者将危及生命[5]。针对该疾病,目前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根治方案,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会产生躯体化、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不仅加重了患者身体的不适感,亦将对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6]。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模式转变的助力下,护理模式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7]。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基础心理干预方案,强调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以培养护患间互信、互爱的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前SAS、SDS及D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和D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本次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大有裨益。这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及其家属对重型肝炎没有形成正确认知,而社会对重型肝炎患者通常抱有偏见,这极易导致患者心理失衡,继而造成患者自行中断治疗或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情况出现[9]。因此,本次研究采取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试图打开患者心扉,因受疾病困扰而痛苦不堪的患者一旦得到别人的同情、理解及支持,心理便会获得满足感[10]。有了精神依靠及寄托,焦躁不安的心情将得以缓解,因此支持疗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从而缓解心理压力[11]。2组干预前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情感认知疗法能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炎相关生化指标,这由于负性情绪反应是不良刺激源,可造成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因此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对其生化指标的改善至关重要。认知疗法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强调负性情绪与患者的认知评价是相互影响及相互加强的,护理人员应对肝炎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力度,帮助患者构建关于重型肝炎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认知及情绪行为的改善。
综上所述,重型肝炎患者采取基于情感支持性照护策略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保证患者心理健康,并改善肝炎相关生化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王婷婷,黄晓美,郑谊,等. 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26-28
[3]王崇慧.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7):1830-1831
[4]贾莹,李晓光,李璐,等.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门诊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695-1698
[5]翟清华,郑蔚,张利霞,等.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422-3424
[6]赵丽军,刘怡素,李娜.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5,32(3):612-613
[7]王晓英,胡映波.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624-4626
[8]Lee H,Fawcett J,Yang JH,et al. Correlates of hepatitis B virus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of korean Americans:A situation-specific nursing theory[J]. J Nur Scholarsh,2012,44(4):315-322
[9]Jack K,Cooper J,Ryder S. Hepatitis B virus part 1: risk factors, blood results and nursing care[J]. Gastrointest Nurs,2013,11(3):212-213
[10] 高飞,梁首勤,靳秀,等. 两种不同序贯方式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91-693
[11] 丁卫芳.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病案,2013,14(6):73-74
[12] Han JS,Cho H,Kim Y,et al. Nurs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nursing intention toward AID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J]. Kor J Occupat Health Nurs,2012,21(3):201-208
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科研项目(YGZXH1310)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0.036
R473.5
B
1008-8849(2016)30-3407-03
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