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11-02 01:51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胜利长征

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记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的激烈较量,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那场气吞山河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长征精神。

作为中国革命无比艰险的一个缩影,前辈用生命谱写、在鲜血中铸就的长征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国精神的源头。今天的新征程路上,尽管不会再有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但长征精神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仍将指引着我们谱写新的辉煌。

永不褪色的地球红飘带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地球上铭刻出一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成为人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象征。

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行程最长的远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也不是一场简单的胜利。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无数次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履险如夷地闯了出来。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甘泉南部的象鼻子湾后,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对长征进行总结。他说:“我们走过了……共11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接受考验最为严峻的远征。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面有几十万人的大军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就凭两只脚,跨江河、爬雪山、过草地,与强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战斗120余次,终于会师陕甘,挺进抗日前线。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战斗之频繁,古今中外闻所未闻。

长征是以血肉之躯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场面最为壮烈,献身最为悲壮。红军将士从出发时的20多万人到长征结束只剩5.7万余人。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极为宝贵的财富。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师、军以上干部90%参加过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各大战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90%参加过长征;中共七大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10人参加过长征;10位元帅中的9位、10位大将中的9位参加过长征。

一面彪炳千秋的胜利旗帜

长征的胜利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一系列原则制度的伟大胜利。从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明确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规定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一系列的原则制度,始终坚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建军之魂,从而确保了党的号令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的坚决贯彻执行。

长征的胜利是万众一心、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长征途中,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党员领导干部总是冲在第一线。长征期间,军官与士兵服装相同、饮食平等。

长征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军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的胜利是党的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长征期间,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保存着一件珍贵文物——一面缝着一颗红色五角星,上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字样的红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传奇故事,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友谊。

一个立根固本的信仰高地

当年,红军离开苏区时根本不曾想到,这一去竟然会走那么远,那么惨烈,那么艰苦卓绝,那么气吞山河。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能在如此艰苦险恶的征程中战不垮、苦不倒、打不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红军将士有着共同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长征路上的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无不闪耀着照彻未来的理想光芒。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在1935年1月的反“围剿”中不幸被俘,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中,他始终坚贞不屈,鼓励安慰难友:“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之后,他与方志敏同时舍身赴死。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不仅体现在高级将领身上,在普通党员身上也很突出。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的吴先恩回忆长征途中的一幕:党龄山上,厚厚的积雪中高高擎起一只胳膊,拳头里紧握着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圆。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薄薄的党证、小小的银圆凝结着的是红军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二万五千里,步步是险境、处处关生死。惊涛拍岸的金沙江、令人胆寒的大渡河铁索桥,挡不住红军的勇士;空气稀薄、鸟兽绝迹的大雪山,沼泽密布、渺无人烟的大草地没有让红军后退半步……红军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绝处求生,表现出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与追求;是“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的胆识与坚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毅与顽强;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钢铁般的纪律;是“战火纷飞共进退,鱼水情深齐并肩”的阶级情、战友爱……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中国和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殊死搏斗。一边是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拥有飞机、汽车、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人多势众;一边是战略转移的20万红军,以步枪、大刀为主,缺少重武器,靠双脚走天下,兵力、装备都居于劣势,而且处于无后方依托的流动作战中。但是,各路红军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腊子口,取胜直罗镇……不仅如此,长征还谱写了一曲人类征服自然的凯歌。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红军所到之处,大部分都是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不进民宅,不违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各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和热情支持。正因为如此,才能极大地吸引当地群众加入红军队伍,使红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补充。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了上万吨粮食,补充了约2万人的兵员。共产党、红军的主张还得到了当地有识之士的拥护。长征是宣传队的意义还不只表现在当年,那些曾经接受过红军宣传教育的广大群众,在后来的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红军创建了黔北苏区,1936年2月至3月,红二、六军团创建了黔西北苏区。这两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黔北高原上点燃了革命火种,给贵州人民带来了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进驻四川邛崃,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惩办土豪劣绅,进行土地革命,传播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红军长征途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创建了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占领丹巴后,在组建丹巴县苏维埃政权的同时也开始组建藏族武装。当年底,成立了丹巴藏民独立师。这支部队着藏族服装,能骑善射,成为主力红军在甘孜地区活动的重要辅助力量。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藏民独立师只存在了几个月,但是培养了民族干部,积累了藏区工作经验,为后来藏族人民的彻底解放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此外,如大凉山地区“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六盘山地区“回民独立师”等,都是红军长征途中播撒下的革命种子,在后来的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一词的由来

解放军档案馆收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最早使用了“长征”一词。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和“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1935年5月。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7个多月的时间了。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彝民地区,红军总部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共156字,以韵律文的形式发布,其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在成立冕宁县革委会的大会上,朱德讲话中又提到“长征”一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长征”一词的布告和讲话。

尽管这张布告本身没有留下具体日期,但从布告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红军在进入或即将进入彝族聚居区时发布的宣传告示。也就是说,此时红军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此次战略转移的艰巨性,于是使用了“长征”这个词。

此后,“长征”一词渐次传播开来。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作出《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明确指出:“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这是在正式的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长征”的名称。

后来,“长征”成了红军从江西到陕北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广泛应用在讲话、文件、文章、报纸、刊物以及教科书中,一直延续至今。

从数字看长征

★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十几个省份,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共有32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途中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牺牲,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3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

不忘初心,习近平的“长征情”

回顾历史:伟大远征历史奇迹

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

直面当下:走好每代人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70年前的长征迸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

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说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

要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动人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说

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胜利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