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辉,曹 琰,熊德友
(1. 湖南省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湖南娄底 417000;2. 湖南省新化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新化 417600)
湖南省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暴发调查
谭庆辉1,曹 琰2,熊德友1
(1. 湖南省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湖南娄底417000;2. 湖南省新化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新化417600)
2015年11月,湖南省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秋季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监测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本次疫情共有确诊病例89例,袭击率为25%(89/356)。其中,确诊牛4例,袭击率为33.3%(4/12);确诊羊85例,袭击率为24.7%(85/344)。阳性户数为7户,群流行率为41.2%(7/17)。经调查,该起疫情由不规范引种引起,并通过传统放牧、配种等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通过采取监测、扑杀、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该起疫情。分析还表明,当地人员感染与其和病畜接触强度密切相关。
牛;羊;人;布鲁氏菌病;动物引种;暴发调查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布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以及东北、西北等牧区,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湖南省娄底市以山丘为主,植被丰富,气候适宜,比较适合山羊养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肉需求的日趋旺盛,该地区的养羊户越来越多,随之也加大了很多疫病的暴发风险。2015年11月,湖南省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了一起布病疫情。为了解疫情的发生经过,追溯疫病来源,评估扩散风险,开展了本次疫情调查。
1.1病例定义
符合下述情况之一的,作为此次调查的病例。阳性群为出现至少1例确诊病例的群体。
1.1.1疑似病例。2015年4月1日以来,娄底市某县王熙村罗某、茶坪村奉某、枫林村周某饲养的及其家居住地附近的牛羊群中,出现流产、产死胎、胎衣不下的母牛羊,以及睾丸肿大的公牛羊。
1.1.2确诊病例。被检动物血清经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检测,结果全部为抗体阳性的病例。
1.2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
1.2.1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发病场的基本情况、牛羊临床症状、牛羊群调动情况和疫情空间分布等。
1.2.2抽样检测。对疑似感染的牛羊群,采集血清样本,通过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检测。
1.2.3统计分析。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袭击率、OR值,描述病例时间分布。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2.1首发病例诊断经过
2015年11月份,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在秋季集中监测中发现1份疑似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血清样品。样品来源于某县枫林村养羊户周某羊群。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周某养殖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羊场有母羊流产,流产后胎衣不下,产道流出恶臭液体,以及乳房炎、关节炎,部分山羊跛行等现象,临床诊断为疑似羊布病。采集10头流产母羊血清样品,经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10份血清样本均为阳性。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布病C-ELISA复检,10份样品仍全为阳性。
2.2总体情况
枫林村周某以及其家居地附近的15户养殖户,共饲养牛12头、羊211只(图1);王熙村罗某饲养羊48只,茶坪村奉某饲养羊85只。本次疫情共确诊89例病例,另有57例疑似病例,袭击率为25%。其中,检出牛阳性4份,袭击率为33.3%,羊阳性85份,袭击率为24.7%;检出阳性养殖户7户,群流行率为41.2%。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2.3时间分布
枫林村周某家羊群自2015年8月初开始出现母羊流产、产死胎、胎衣不下、关节炎,公羊睾丸肿大、关节炎等症状。场内连续发病,到10月份出现高峰。邻居曾某家母羊10月份出现流产。从2015年4月至调查时止,枫林村所有养殖户累计发现疑似病例57例。王熙村罗某和茶坪村奉某家羊群虽未出现流产现象,但2015年11月20日对其羊群抽样检测,结果确诊89份。采取干预措施后,枫林村和茶坪村没有出现新病例,但是王熙村又出现了7例病例。流行病学曲线见图2。
图1 枫林村布病疫点地理分布
表1 可疑群体抽样检测结果统计(头/只/份)
图2 流行病学曲线
2.4地理分布
枫林村东面和南面为水稻田和池塘,西面为山地丘陵,北面为高速公路和铁路。王熙村罗某和茶坪村奉某养殖场均位于深山丘陵中,羊养殖方式为单群放牧饲养。疫情首先出现在枫林村周某养殖场,随后邻居家羊群也出现临床异常。介入调查后,确认7户羊群受到感染,其中6户位于枫林村,1户位于王熙村。病例主要集中在周某羊放牧区周围的养殖户(图1)。
2.5干预措施
2015年11月20日接到报告后,当地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立即封锁相应的村,并要求养殖户对牛羊实行圈养舍饲,严禁流动。
对该村养殖户下发消毒药品,指导和督促每户彻底消毒(图3)。
图3 羊养殖舍消毒
对疑似草地、林地等放牧污染区进行环境消毒,设立警示牌,禁止放牧。
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下达扑杀令,于11月30日对周某家108只羊和曾某家50只羊进行全群扑杀,对其余养殖户检测为阳性的牛羊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图4)。
图4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2.6效果评估
2016年2月29日,在疫情处置3个月后,对枫林村牛羊养殖户、王熙村罗某羊场、茶坪村奉某羊场进行抽样复查,评估干预效果。采集牛血清8份、羊血清108份进行布病检测,检测出阳性样品6份,全部来自王熙村罗某羊场(表2)。2016年3月1日,该地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立即封锁罗某羊场,采取圈养舍饲,严禁牲畜流动。3月5日,对全群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栏舍进行了彻底消毒。
表2 干预效果评估采样监测统计结果
3.1疫病来源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枫林村周某家羊群首先发病。周某从2015年1月至调查时止,唯一次调入羊只是在4月份。2015年4月,本地经纪人段某从外省购回一批种羊,其中母羊40只、公羊3只。该批羊群未经过引种审批,且未有产地检疫证明。该批羊群中的1只种公羊卖给了枫林村周某,其余42只种羊饲养在茶坪村奉某家羊场。周某在该只种公羊调入前,其场内从未发生过布病疫情,该村也无布病发生史。附近居民的羊只均来自于周某家,无羊只调入情况(表3)。从绘制的流行病学曲线观察,在该只种羊调入4个月后,该场开始出现母羊流产、产死胎等临床症状,在时间上符合布病传播的流行病学时间节点,可以确定这是一起输入型疫情。
表3 周某家病羊及同群羊移动情况调查
3.2疫情传播因素
当地牛羊均实行传统放牧饲养。周某发病场放牧区与周围养殖户没有隔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疫情的扩散,通过此途径扩散的风险很高。从感染场分布点来看,近距离场户发病比例明显高于远距离场户(图1)。共同在1区放牧的场户与不共同放牧的场户相比,在95%CI(1.48~389.63)发病风险的差异OR值为24。这说明病羊在放牧区排毒,污染牧草,使在同一区域采食的牛羊受到感染,造成疫情扩散,可视为疫情扩散高风险因素。另外,发病场的种公羊曾给邻居家母羊配种,检测结果显示配种母羊被感染。用周某的种羊配种的场户与不配种的场户相比,在95%CI(0.39~116.17)的OR值为6.75,说明通过精液向外传播疫情的可能性较大(表4)。
表4 不同风险因素的感染户数统计
王熙村罗某在8月份从周某家引进1只未经检疫的种公羊。 11月介入调查,检测确认该只公羊为布病阳性。由于当时只扑杀了这只阳性公羊,对于检测为阴性的其他羊仅采取限制流动和圈养措施,结果3个月后进行复查,检出阳性样品6份,同时羊群开始出现流产等症状。这说明该病潜伏期较长,只扑杀阳性动物,会导致疫情继续扩散。
调查发现,本次疫情中,严重感染的羊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牛基本没有,但牛的袭击率为33.3%,比羊高8.6%。这说明布鲁氏菌对牛同样高度易感。
3.3公共卫生意义
此次疫情除了有牛羊感染外,还有人员感染。当地养殖方式比较原始,羊通常自然分娩。养殖户没有自我防护意识,遇到难产时,习惯徒手助产,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感染人员主要为跟病羊密切接触的养殖户。周某早在2015年8月就出现身体不适,间歇性体温升高、盗汗、游走性关节疼痛,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均未确诊。其妻亦有类似症状和经期延长的症状。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夫妻两人均为布病血清学抗体阳性。调查得知,在羊群发病过程中,周某夫妻经常徒手助产,长时间密切接触病羊及其排泄物。根据当地疾控中心在此次疫情中的检测数据,用χ2检验对密切接触严重感染病羊的人员与非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显著性分析,χ2=6.87,P<0.05,说明人员感染率与接触强度和密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本次布病疫情为从外省引羊所致的输入性疫情。带菌活羊的长途调运在这起疫情中起了关键作用。同时传统放牧式饲养、借种等行为导致了疫情扩散。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羊肉需求量加大,使得羊只调运频繁。如果在羊群调运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检疫和隔离,就极易引进病羊,导致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活羊的调运检疫监管,严防带菌病畜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本次调查发现,很多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不知道该病的存在,更不知其为人兽共患病。因此,急需对养殖户加强防疫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此次疫情得以及早发现,说明动物疫病的日常监测非常重要。早发现、早处理,可避免更多的人员和牲畜感染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人兽共患疾病威胁不断增大的今天,动物防疫和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合作,互通情报,联手防控,携手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01-134.
[2] 张晨飞,陈昌海,董永毅. 江苏省某市一起奶牛布鲁氏菌病暴发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 2014,31(11):44-47.
[3] 吴景文,李辉,陶卉英,等.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4(2):177-179.
[4] 马鹏革,周寒,刘万年,等. 一羊场暴发布鲁氏菌病的处置[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3):60-60.
[5] 程志勇,赵贺春.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6):29-31.
[6] 徐卫民,胡松林,王衡. 浙江省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5):380-381.
(责任编辑:朱迪国)
An Outbreak Investigation of Brucellosis in Hunan Province
Tan Qinghui1,Cao Yan2,Xiong Deyou1
(1. Loud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Loudi,Hunan 417000;2. Xinhua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Xinhua,Hunan 417600)
An outbreak of Brucellosis in Hunan Province was discovered in 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 animal diseases antibody in autumn by the laboratory of Loud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November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9 cases were confi rmed,and the attack rate was 25%(89/356). Among them,the cattle attack rate was 33.3%(4/12),the goats attack rate was 33.3%(4/12). The number of positive livestock farms was 7 and the herd prevalence rate was 41.2%(7/17).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is outbreak was caused by non-standard breeding stock introduction,and then was spread via traditional grazing and mating. Finally,it was i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local bureau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y the measures of monitoring,culling and disinfecting.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human infection wa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exposure to sick animals.
cattle;goat;human;brucellosis;introduction of breeding stock;outbreak investigation
S851.3
B
1005-944X(2016)09-0001-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