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1-02 08:33吴秋红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时事自然阅读

吴秋红

摘 要: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生活入手。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作文之路,是一条有效之路。

关键词:生活;自然;实践;情感;时事;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追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整天对着课本,写完课内作业写家庭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没有素材可写。(2)教师的指导空泛。有些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只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好习作?课堂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这为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了。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呢?本人身在教学一线,在实际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体验生活。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

例如,在进行“第一次做家务”的习作教学前,我考虑到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各种家务是一手包办,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做家务,于是就提前一周先布置孩子在家学做家务。学生在体验第一次做家务的过程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为后面的习作提供了源头活水,此时再进行习作就不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了。又如,我们学校门前毗邻王厝市场,为此我布置学生平时经过菜市场要留心观察菜市场的各种场面,留意人们的表情、语言、动作,后来让学生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菜市场的早晨》。因为有了前期的认真观察,学生写得很真实、生动精彩。

由此可见,习作动笔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挖掘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才有兴趣。

二、亲近自然,开阔视野

美丽的大自然,既让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要鼓励学生节假日多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例如,我在教学习作《春天的发现》之前,布置学生到校园、小区、公园、田野、农村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里自然景物的特点和人们的活动特点,并拍成照片,然后安排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交流对春天的发现和感受。那节课学生的描述可丰富多彩了:有的学生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树木、万紫千红的花儿;有的描述了蜜蜂声、小河流水声、雷声;有的描写绵绵的春雨、和暖的春风,有的赞美了农民春天里播种希望、辛勤耕耘;还有倾诉了对春天阴雨绵绵、室内潮湿而无可奈何的感受……学生那次习作的内容充实,感受丰富独特,文笔优美,一气呵成。

又如,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我提前布置家长利用周末带学生走进晋阳湖、八仙山、五里桥、五店市、世纪公园等家乡的景区。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山、水、花、草、树木的形态和颜色,动态和静态的特点。因为真正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所以学生的习作中对写自然景状物的描写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读之感觉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三、参与实践,增长见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习作教学也应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练笔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见识感受和写作资源,习作才能言之有物。

我曾利用假日带学生到蛋糕店DIY。回来后,让学生交流学做蛋糕的经过和感受,然后再让他们习作。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都生动、充满童趣。如,陈××同学在《第一次当蛋糕师傅》中写:“做完蛋糕,我呼了一口气,额头和手心已经冒出汗水。再照一下镜子,我的脸成了大花猫。望着保鲜柜里那些精美的蛋糕,我终于体会到了:原来制作一个小小的蛋糕是多么不容易啊!劳动创造了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今后,我要多参加这种活动,体验成功的来之不易。”因为亲身参与了活动,学生的习作内容生动,感受真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学会团结协作,各展才华,体验节日意义和快乐,充实精神生活,并在活动后布置学生及时记下活动的见闻、经过和感受,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比如,“六一”节前夕,我就布置全班学生为班级六一联欢会做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分小组合作表演节目。联欢会当天,学生表演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小组朗诵诗歌,有的表演葫芦丝合奏,有的表演群舞,有的弹奏电子琴、还有的讲相声……会场充满欢声笑语。联欢结束时,我布置学生当晚写一篇与“六一”有关的习作,第二天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有了活动经历,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满乐趣。

诸如此类的活动寓学习于实践中,寓习作于快乐中,做到知、行统一,学生乐意参加,效果显著。

四、情感交流,深化感受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习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体验的作业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丰富情感经历,深化感受,习作时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在母亲节那天放学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后动手为妈妈洗脚,并把她当时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记下来。第二天早读课,我让学生把昨晚的经过写下来,那些习作真挚感人。洪××同学写道:我用双手握着妈妈泡在水盆中的脚,泪水竟然悄悄地流出来了。今天我才发现妈妈的脚原来如此粗糙:脚上浮着几条又粗又绿的青筋,脚板结着又厚又硬的茧……我之前只知道妈妈每天都要很早起来做饭,然后送我和弟弟上学,再去上班,晚上我已经要睡了她还在不停地忙着。这双脚记录着岁月的艰辛和操劳,而我为妈妈分担过什么呢?我不敢抬头看妈妈的眼睛,眼泪止不住滴在水盆里……有了情感的亲身体验,学生习作的细节描写才会生动,真挚的感情自然流露。

五、关心时事,广闻博见

明朝思想家顾宪成曾经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应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不能读死书。有的家长却担心学生看电视会影响学习,课余一味让孩子看书、做作业,不让他们看电视。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不但不影响学习,还能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国情,认识日新月异的世界,倾听不同的见解;更能充实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我曾经以“小学生应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好”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看《新闻联播》可以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有的学生说看《实话实说》,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有的学生推荐大家看《地球故事》栏目,从中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建议大家看《安全小博士》,因为可以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我想学生其实已经知道哪些电视节目不能看,看了有害身心健康,哪些节目看了有益有趣。平时适当看一些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必定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习作的关键——得注入“活水”,即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文、活文、创新文。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参考文献:

李玉安.谈小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J].学周刊,2015(7).

猜你喜欢
时事自然阅读
时事政策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