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数学是一门强调领悟的学科,为了推进学生的深入学习,让他们能够透过现象挖掘数学的本质内涵,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探索、去交流,让学生在这样丰盈的学习过程中累积必要的经验,获得足够的体验。
[关键词]体验 探究 实践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8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让他们获得必要的经历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像蜻蜓点水般学习,而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扎根于数学课堂,展开多样的学习和探索,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一、经历操作过程,积累直观经验
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承担听和记的任务,那么他们的认知层次一定是较低的。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操作、去记录、去观察、去思考。
例如在“认识千米”的教学中,我在利用情境引出课题之后就引导学生提出想研究哪些与千米有关的问题,以及想怎样展开研究。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各抒己见:有的提出要看一看一千米到底有多远;有的提出可以数一数走一千米要多少步,算一算走一千米需要花的时间;还有的提出小组成员可以在相距1千米处喊一喊,看能不能听见……在落实具体应该怎样操作,以及在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展开实际测量,有的项目是集体参与,有的项目是分小组进行。很快,学生就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再走进教室交流实践中的各种情况,比较相关的数据。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脑洞大开,沿着认识千米的主题展开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且在实际参与中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这些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二、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方法经验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必备的数学学习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融合提升自己,从而积累宝贵的方法经验。
例如 关于“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题目:在一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后,这个数增加了243,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学生果然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是用凑的方法,结合一些推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在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可知现在的三位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数等于243,而末尾的3是用0减一个数得到的,所以原来的两位数末尾一定是7,然后根据差的百位上是2可以推想出原来的两位数的十位上不是2就是3,用两个数字分别算一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还有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结合当堂所学的内容从倍数的角度来寻求突破:在一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0”之后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而增加的243就是原来的9份(10份减去1份),这样可以列式计算,用243÷9得到原来的数是27。经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从不同渠道理解了这个问题,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多样的,通过探究和交流,他们不但获取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更是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斩获,这些都孕育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三、经历比较过程,积累思想经验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一定的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层次,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在寻根溯源中弄清不同方法的原理。
例如在“转化的策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几道例题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学生初步感受到利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会方便得多,并且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成功率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过这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将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来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比较大小,进行加减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等等。在比较这些转化的共同点时,学生发现转化都是由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都是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对转化的认识就不仅仅停留在粗浅的策略层面,而是上升到数学思想的层面。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丰富起来,学习过程丰盈起来,学生的收获才能真实,学生的领悟才能深刻,才能推动数学课堂向更深的层次迈进。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