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梅
[摘 要]教学内容与语言情境息息相关,而语境又受制于整体性思维,这是科学研制教学内容应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要针对表达特质,整体把握核心价值;紧扣典型篇章,拓展具化类型特征;链接内容形式,通盘把握结构模式;聚焦文本语境,整体感知言语魅力。这样,才能通过整体性思维的介入,提升教学内容研制的准确性和具体性。
[关键词]整体性思维内容研制 表达篇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7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教学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当下,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适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空有意识,而无策略。教学内容与语言情境息息相关,而语境又受制于整体性思维,这是科学研制最佳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针对表达特质,整体把握核心价值
一篇完整的文本,都是由字、词、句等不同的语言单位构建而成。如果这些语言单位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其内在的认知语境也就会荡然无存。只有在整体的视角下,文本的核心要旨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三顾茅庐》作为一篇小说,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确定为:
1. 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感受文本的主要内容,体悟刘备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2.感受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展现环境描写所起到的作用;
3.感受对比衬托对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如此定位,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但彼此之间相互割裂,没有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合力的丧失也就消融了情感的共鸣。笔者在小说具体情境的观照下,研制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1. 细读环境描写,揣摩与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
2.紧扣情节发展,辨析人物言行的,感知人物刻画方法的多样化。
笔者研制的教学内容,紧扣小说文体中的情节、环境、人物三大要素,在整合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使原本割裂开来的内容形成了对应的联系,契合了文体的特点,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扣典型篇章,拓展具化类型特征
作者创作过程中,选择何种文体是作者基于自身意欲表达的内容的精心选择。阅读教学就是要借助某一篇具体的文本,引领学生窥探这一类文本的共性规律。因此,教师可以从文本中选择典型的具象特点,对其进行逐层演绎,从而实现对某一类文体深入、通透的把握。如,教学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置:首先,引领学生对比阅读课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不同的故事中有怎样相同的特点;其次,再次引导学生对比,相同的特点中又分别具有怎样不同的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说理文的特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入手,让学生感受事例对凸显中心论点的重要作用,并在与作者的积极对话中,感知材料选择的不同视角。
三、链接内容形式,通盘把握结构模式
散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言语的形式——涉及面广泛、外显形式“散”。这些特点又在紧密的联系中凝结成为坚固的内在结构,从而汇聚神韵,真实而高效地展现了文本的核心思想。
经典散文《姥姥的剪纸》一文以“姥姥的剪纸”为叙述线索。假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段与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时,散文内部的立体性结构就显得异常鲜明:姥姥通过自己的心灵巧手剪出了哪些作品?为什么这些作品都会张贴到邻居家里?散文在最后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笔墨来描述姥姥剪纸的内在含义?……
很多教师都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即散文的结构化模式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篇章结构。细加考量,我们不难发现,它还包括散文内容的结构罗列。这便是源于教师整体性观照课文精心研制出来的教学内容。
四、聚焦文本语境,整体感知言语魅力
文本语言的体悟与感知,还应该顺应从整体向部分过渡的规律。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一旦被放置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就会在上下文的串联、浸润下生发出奇崛、新颖的意蕴来。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语境为依托,使得语言灵动的美感永驻文本。
还是以《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为例。作者分别选用了“耍赖”“挑剔”“刁难”等具有鲜明贬义的词语。为什么对姥姥的敬重与怀念,作者却要使用这类词语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鲜明的感情色彩出发,从而意识到在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下,在整篇文本语言意蕴的浸润中,使用贬义性的词语,更加灵动、有效地凸显作者与姥姥之间那种民主、平等、亲密的和谐关系,对姥姥人物形象的凸显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在整体性思维的观照下,使选择更加澄明而深入。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