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虹吉
《小橘灯》是20年前我学过的课文,那时我的语文老师姓张,是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在这节语文课上,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第一次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感谢张老师,是她为我推开了一扇语文的大门,是她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她点亮了我心中的小橘灯。
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读书。最先读的是泰戈尔的诗选,《飞鸟集》中的句子,我至今难忘:“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我不由得惊异:原来文字可以组合成这么优美的语言!然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像只山羊一样到处的啃纸头:地理、历史、小说、散文、传记、游记、侦探、杂志、童话、漫画、农业、民俗、手工……甚至食谱,我都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品一杯茶,捧一本书,慢慢地度过一天的宁静时光。我喜欢为书中人物的不幸哭泣,更喜欢为他们的幸福开颜;我喜欢在书的带领下穿行在时间的隧道,跨越时空到处游走;我喜欢那淡淡的墨香,喜欢捧着书本时的那种踏实厚重、宁静致远的感觉;我喜欢在斜阳西沉时,轻轻合上书本,站在窗前享受清风、眺望远山,细细回味读书的乐趣。著名散文家张晓风说:“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读书,丰富了我的头脑,赐予了我智慧;读书让我这颗浮躁麻木的心渐渐复苏,变得宁静而坚强。
18岁那年,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怀着小小的忐忑,带着小小的憧憬,我走上讲台,做起了“灵魂的工程师”。看着教室里56双清澈的眼睛,我的手心微微地冒汗,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开始了我教书匠的生活。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准备好这“一桶水”,只好不停地“喝水”。当时我订了《小学语文教学》《语文通讯》和《班主任》等杂志,它们成了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学习、借鉴和模仿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地走向成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回头看看自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过,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源自于读书。
有一年,学校安排我教五年级两个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翻开教材,我不由得乐了。长城内外、布达拉宫、宝岛台湾、江南水乡……这都是我在书中游览过不只一遍的地方。虽然我没有亲自去过那些地方,但是我就像熟悉家乡一样熟悉它们。在课堂上,我把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历史渊源娓娓道来,孩子们也学得如痴如醉。下课后有不少孩子对我说:“老师,你去过好多地方啊!真羡慕你!”我告诉他们:“当你没有时间去‘行万里路的时候,不妨去‘读万卷书,它可以带你走遍世界。”
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丰满了我的灵魂,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读书带给我的快乐,所以,我希望也可以把这种快乐传播给我的学生。在教一年级时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有趣的小故事,孩子们听着故事完成了语言的一次次积累。等孩子们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便开始有意无意带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在教室里看。学生的好奇心是永远不能抑制的,他们为了弄懂老师在看什么书,纷纷跑向书店。于是《大森林里的秘密》《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笨女孩安琪儿》《书包小黄帽》……一本本好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渐渐喜欢上了书籍。
我更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喜欢他们翻着书页侧头冥想,喜欢他们端着书本默默记录,喜欢他们不自主地轻笑和微微地叹息。我喜欢书,也喜欢孩子,更喜欢孩子们变成“一本本书”,淘气的、乖巧的、单纯的、叛逆的……如果可以,我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这一本本独一无二、精彩纷呈的“书”。而且我希望,在每一本书的结尾都可以点亮一盏温暖而明亮的小橘灯!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