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它具有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富于联想、内蕴幽远等特点,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情操的陶冶、文化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增强等诸多方面有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古诗本身与现代的时空距离和文化距离,一些学生对待古诗的态度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古诗之美从而真正地爱上古诗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多是“串讲法”,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诗歌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含蓄精练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有声有色的图画,还原古代社会生活,模拟古代诗歌创作的场景,创造古色古香的诗歌生存环境,达到学生可见、可换、可动、可体验的真实效果。比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音乐,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此时让学生想象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初中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重要举措。在古诗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的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读比赛,开辟诗歌专栏,展示学生诗作和诗歌鉴赏文章,介绍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诗歌。诗歌在学生文章中能起到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巧妙运用古代诗歌,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还是展示学生才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可为文章增色不少。巧妙运用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巩固“读”,又促进“写”,一举多得,同时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1.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音乐美。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它的韵脚、韵律使作品流溢着音乐的旋律,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只有朗读才能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因此,学习古诗要特别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注意节奏、语气、情感、音调的把握,做到声情并茂,从而提高语感和领悟能力。诗歌感情或是轻松愉快,或是激愤昂扬,或是哀怨悲伤,有的诗歌节奏明快朗畅,有的急促有力,有点低沉缓慢。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采取的形式有:听名家录音;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配乐朗诵;学生集体朗诵;师生合作朗诵;男女声合作朗诵等。
2.在品读中赏析古代诗歌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赏析: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诗歌讲究锻字炼词,词语的明暗色彩、动静情态、大小高下、情感张力等无一不是通向诗歌内蕴的通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头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体会“狂”的深刻含义,结合上片内容,学生得出“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守出猎的雄姿,二是太守出猎的场面,三是太守出猎的豪气。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词语。如辛弃疾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的含义,结合写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可怜”一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揣摩多种手法的运用。古诗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个典故,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同时借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用作者,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遣词的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精华。
3.在想象中感受古代诗歌意境美。意境美,是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诗人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古诗,面对面地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曲共二十八字,用了二十个字写了十个景物,看来好像互不相关,但组合起来却勾画出萧疏、凄凉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从诗歌中所感受的意境,有的学生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可见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对诗的理解,感受诗歌的神韵,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
4.在体验中体味古代诗歌“情”“理”美。“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欣赏诗词,除了体会意境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作者的感情。诗词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散发巨大的魅力,一篇好的诗词总是以美好的感情打动人。阅读诗歌就是要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挖掘作品中的深意。只有学生感受到“情”,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学习。比如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体会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伟大的政治抱负;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会诗人深谙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及博大宽广的胸怀。还有的古诗蕴含深刻的哲理,这些深刻哲理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慢慢品读,认真体会。比如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导学生体会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古诗教学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在于对学生心灵情感的“唤醒”,从而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改变学生阅读古诗的态度,让其领略到古代诗歌之美,从而真正地热爱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