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女神”归来

2016-11-01 11:06金鑫
音乐爱好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卡拉扬穆特乐迷

金鑫

小提琴“女神”又要来了!作为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中的重头戏,这场由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带来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早已吸引了不少乐迷的目光。目前,该场音乐会的票务工作业已进入收尾阶段,而在乐迷津津乐道的背后,显示出的则是这位“女神”在古典音乐界强大的号召力。

“女神”的过往

作为当代最具个性、最有魅力、最受喜爱的小提琴家之一,完美兼顾“性感与古典”的穆特早已为广大乐迷所熟知。

1963年,穆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州的莱茵菲登。她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三岁便在琉森音乐节作为独奏家进行演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年后,她又在萨尔茨堡与“音乐教父”赫伯特·冯·卡拉扬一同在圣灵降临节音乐会上合作演出。这位“教父”对穆特极为青睐,不仅称她为“自青年梅纽因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更成为了她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导师,帮助她在其后的音乐道路上实现了常人可遇而不可求的音乐梦幻之旅。据穆特本人回忆,她第一次拉给卡拉扬听时的曲目包括巴赫的《恰空舞曲》及莫扎特的几首作品,这直接促成了她在发行第一张唱片时再次获得了与卡拉扬及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机会。这张处女作之后也在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中获得了“三星”评鉴。

自此之后,穆特成为了一名在欧洲乐坛极其活跃的演奏家,频繁地与知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并广泛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在欧洲以外,1980年,穆特首次赴美与纽约爱乐乐团及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合作演出。1988年,她再次远赴北美,举办了一系列个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布美国与加拿大的多个城市,其中包括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卡内基音乐大厅处女秀。此后,穆特进一步将自己的提琴艺术带到世界各地,而其性感与严谨并存的外表与精湛技艺则征服了各地乐迷,迅速建立起数量庞大的穆特粉丝群。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上升,穆特不仅保持着高密度的演出,还应知名唱片公司之邀录制了一系列的唱片等。在这些唱片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穆特在1998年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集》、在纪念莫扎特诞辰二百五十周年时录制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集与奏鸣曲集》以及2010年录制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集》。这几套曲集不仅是穆特成熟期的代表之作,亦是某种意义上当代德国音乐表演风格的缩影,体现出穆特个人及其身后文化背景的独特审美意蕴。

在传统古典音乐曲目以外,穆特十分热衷于宣传当代新作。虽然她的精神导师卡拉扬的志趣并不在此,但她却坚定地认为“当代音乐非常美好,是对古典音乐世界的新的补充”。时至今日,穆特已首演了二十四部新作。作曲家塞巴斯蒂安·库瑞尔(Sebastian Currier)、索非亚·古拜杜丽娜、卢托斯拉夫斯基、潘德雷茨基、安德列·普列文和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等都曾为她谱曲。她也积极投身于录制新作,试图通过自身的理解与诠释,为这些新作留下必要的音响资料。

为了使有才能的青年艺术家得到更好的成长,穆特积极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创立专门为其提供帮助的基金会。1987年,穆特建立了鲁道夫·埃贝勒基金会,旨在为欧洲的青年弦乐演奏家提供支持。1997年,基金会迁到了慕尼黑,和“穆特之友”基金会一起为世界范围内年轻、有才华的音乐家提供帮助。我国小提琴家陆威就曾受到穆特及其基金会的慷慨帮助,现今,他已在德国德意志交响乐团中担任首席,是从穆特基金会中走出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穆特还广泛参与和公益慈善相关的社会活动,定期举办公益音乐会。2007年,她为罗马尼亚欧拉特地区的一个“少女之家”义演。2008年,她在旧金山举行的独奏音乐会中将其所得用于对抗艾滋病的慈善活动。基于穆特在古典音乐及社会公共领域的杰出贡献,她获得了诸多音乐奖项,亦被授予了诸多荣誉,其中包括1994年、1999年及2005年的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2000年的格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2003年的赫伯特·冯·卡拉扬音乐奖、2008年的门德尔松奖等。

女神访沪纪录

自2006年首次访沪后,穆特本次来访将是她第五次到上海献演。

2006年,穆特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沪上乐迷带来了五首莫扎特的经典之作。在这次首访中,沪上乐迷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了身着亮色抹胸燕尾裙出场的穆特,其飘逸的金发和流畅的动作,无不显现着“女神”的气场和风范。这次首访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位坐在前排的乐迷无法按捺住心中对“女神”的喜爱,在演出进行到最后一曲时,拿出了带有闪光装置的拍摄工具不断进行拍摄,而穆特则当即选择了暂停演奏来回应这种对艺术家不甚礼貌的行为。事后,这个小插曲引发了乐迷对于中西方音乐欣赏传统的广泛讨论,虽然最终结论不得而知,但对于参与探讨的乐迷来说,却都无形中加强了观演的礼仪意识。

2008年,穆特再次访问上海,在上海大剧院和德国特隆赫姆独奏家乐团一同为乐迷带来了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的多首跨世纪作品。穆特一直偏爱与小型室内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而特隆赫姆独奏家乐团则刚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1999年,穆特曾与该乐团录制了维瓦尔第的《四季》,该唱片获得了阿玛迪乌斯音乐奖和“金色和谐奖”。2008年,穆特与该团再次合作录制了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上海是2008年穆特亚洲巡演的首站,穆特及乐团为乐迷们带来的正是这两首巴洛克时期的经典佳作。而在之后的加演中,穆特及乐团特别演奏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将它献给了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

2010年,穆特与她的老搭档、钢琴家兰伯特·奥基茨(Lambert Orkis)又一次登上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这一年,穆特刚和奥基茨一同录制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集。对于已在艺术成熟期的穆特来说,经历过人间世事的年龄正好适合重新审视勃拉姆斯这样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作品。因而,这场音乐会不出意料地成为了一场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的专场音乐会。它不仅是对艺术家的一种考验,更是对台下听众的一种考验。

2013年,穆特第四次访问上海。这次陪同她的是她在2011年创立的穆特名家弦乐团,其成员全部由安妮-索菲·穆特基金会比赛的历届获奖者组成。这场演出从一首新作《风铃》开始,并以低音提琴与小提琴的奇妙对话作为发展动力。而在下半场,穆特再次与乐团奏响了维瓦尔第的《四季》。

女神献演曲目

在此次音乐会中,穆特将与老搭档奥基茨为沪上乐迷带来四首风格迥异的作品。

音乐会将以库瑞尔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的《齿轮》作为开场。库瑞尔是美国当代知名作曲家,曾在1992年获得了极富荣誉的古根海姆奖,并在1994年获得了罗马奖。1999年到200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作曲教授,穆特2013年造访上海时亦曾邀请他为其创作音乐会的开场曲《风铃》。

在《齿轮》之后,穆特安排了莫扎特的经典作品:《A大调第三十五号小提琴奏鸣曲》(K.526)。这首作品既是莫扎特最后一部小提琴奏鸣曲,也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丰富而强烈的感情远远超出宫廷艺术的典雅和朴实无华的青春精神这些范畴。

在下半场中,穆特安排了一首难得听到的小提琴奏鸣曲——雷斯庇基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P.110)作为开始。雷斯庇基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罗马三部曲”,其中尤以《罗马的松树》上演率最高。这次献演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共由三个乐章组成。目前,这首作品已有郑京和及卡普松录制的版本。

最后一首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863年,是圣-桑专门为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而作的一首佳作。穆特亦曾在2016年柏林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中演奏此曲。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候小提琴“女神”的归来!

猜你喜欢
卡拉扬穆特乐迷
卡拉扬:我是上帝的工具
卡拉扬:我是上帝的工具
沪语歌曲专辑《上海谣》与广大乐迷见面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石头汤
卡拉扬和贝多芬
卡拉扬和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