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16-11-01 08:27仲大奎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针灸

仲大奎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仲大奎

(北京房山中医院,北京 102400)

目的 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House-Bralcm(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8.9%,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4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为(20.15±3.30) d,对照组为(28.41±4.92)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面神经麻痹;董氏奇穴;巨刺;针药并用

周围性面瘫,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面瘫,是因茎乳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面瘫”,是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我国每年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2],经治疗依然有10%左右的面瘫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巨大的身心压力。

面瘫应用针灸疗法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认定的针灸适宜治疗的64种疾病之一[3]。面神经炎临床常分为3期,1~7 d为急性期; 8~15 d为静止期;15 d以上为恢复期。目前西医临床很多医师主张急性期不宜针灸治疗,会加重面神经水肿,故认为急性期不宜针刺,而笔者从临床实际疗效观察运用董氏奇穴配合面部巨刺疗法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故笔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45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5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为急性期。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平均病程为(3.4±1.5)d。对照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7岁;平均病程为(3.2±1.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4]中面神经损害为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5],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扬眉蹙额,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露出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单侧发病,病程≤5 d;③年龄为6~70岁,且首次发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亨特(Hunt)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肿瘤、腮腺炎、淋巴腺炎、中耳炎及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类疾病患者;④有明确的禁忌证,如高血压,高血糖;⑤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于初诊首日予口服地巴䂳片,每次10 mg;维生素C片,每次0.2 g;醋酸泼尼松片,每日1 mg/kg,清晨顿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停药[6]。

2.1 治疗组

取健侧阳白、四白、巨髎、下关、地仓、颊车及双侧风池、合谷、足三里。董氏奇穴取健侧上泉(中泉穴直上2寸)、中泉(下泉穴直上2寸)、下泉(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2.5寸)及双侧足一重(外踝骨尖直上3寸向前横开1寸)、足二重(足一重上2寸)、足三重(足二重上2寸)。常规消毒后,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0 mm×40~70 mm毫针进行针刺,其中阳白向鱼腰透刺,头面部穴位刺入3~5分,体针刺入2寸,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以患者有酸胀扩散感且医者感觉患者皮下有沉紧感为度。董氏奇穴刺入5分到1寸。留针30 min,其间不行针。隔日1次,每星期治疗4次,共治疗5星期。

2.2 对照组

取患侧阳白、四白、巨髎、下关、地仓及双侧风池、合谷、足三里。常规消毒后,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0 mm×40~70 mm毫针针刺,阳白向鱼腰沿皮透刺5~8分,地仓向颊车沿皮透刺1.5~2寸,四白、巨髎直刺3~5分,合谷直刺8分~1寸,足三里直刺1~1.5寸,留针30 min,其间不行针。隔日1次,每星期治疗4次,共治疗5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lm(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分。

3.2 疗效标准

痊愈:H-B分级为Ⅰ级,双侧额纹及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留食物(残渣),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显效:H-B分级为Ⅱ级,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口角略不对称。

好转:治疗后H-B分级从Ⅳ级改善为Ⅲ级。

无效:治疗后H-B分级依然为Ⅳ级及以上。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H-B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1~5星期后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星期后治疗2星期后治疗3星期后治疗4星期后治疗5星期后 治疗组453.94±0.90 3.35±0.522) 2.73±0.462) 2.47±0.562) 1.58±0.442) 1.12±0.611)2) 对照组454.02±0.574.21±0.743.49±0.682.82±0.531.65±0.761.53±0.42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8.9%,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4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

3.4.3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和2.2%,对照组分别为4.4%和11.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3.4.4 两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为(20.15±3.30) d,对照组为(28.41±4.92)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4 讨论

面神经由脑桥的面神经核发出面神经纤维,经面神经管,出茎乳孔进入面部,中间经过弯曲狭长的管道,一旦面神经受到风寒刺激或感染的影响,就会使面神经产生炎症,水肿面神经的损伤,变性越严重,面瘫越难以恢复。面神经炎早期,面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但同时面神经也处于间歇状态,此时给予弱的良性刺激,可使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炎症渗出物得以尽快吸收,从而改善面神经冲动的传递,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使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增强面神经功能的兴奋性。早期治疗使关键,早期的抗炎,抗病毒扩血管是非常必要的[7-8]。而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疗法在这些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进而为面神经减压为其后面神经的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氏奇穴又称“正经奇穴”,虽名为奇穴,但实与正经相通,有奇正相通的特点。董氏奇穴源于民间,为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的针灸绝学[9],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针灸体系。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董氏奇穴有完善的理论、特效的奇穴以及特殊的治法,并强调临床实用性。其中董氏足三重穴为治风之重要穴道,具有活血行气之功,尤其对头面部具有强烈的活血行气、祛风散邪的作用,为应用三重学的眼目。同时足三重穴为活血化瘀的重要穴组,破气行气以化痰祛瘀、行气活血。董氏三泉穴位于大腿外侧,为董氏奇穴肺部神经与面部机动神经全息对应。董氏足三泉穴与足三重穴相配为治疗面神经麻痹之特效穴。此外,董氏奇穴强调贴骨针刺,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足三泉与足三重穴均贴骨取穴,刺激量较大,两组穴位配合使用有很好的祛风通络的效果[10-11]。

巨刺法是《内经》记载的“九刺”中的1种刺法。“九刺”即针刺有9种方式,可以适应9种变化不同的病情。巨刺法出自《内经》,首见于《灵枢·官针》中“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说明巨刺疗法是1种根据患者需要而采取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交叉取穴针刺方法。《素问·调经论》:“痛在于左者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素问·缪刺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由于经脉在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的腧穴,因此脉气可以左右交会贯通,表现在左经上的症状体征,可以是表现在右侧的病脉所致,这种情况应取右经的腧穴来治疗反之亦然[12]。

巨刺法产生疗效的可能原因在于其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是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13]。巨刺优于患侧针刺的原因在于患侧神经处于水肿期,传导障碍,而正常部位传递信息的功能未受影响,巨刺疗法针刺人体的正常部位,完成调节控制功能,促进上下左右平衡,使神经传入中枢环节效应器,传出感应器等个部分形成封闭的环式回路,促进大脑皮质内相应通路受到调节控制,从而起到控制疾病帮助恢复健康的目的[14-15]。

综上所述,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能加速急性期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明显缩短痊愈时间,是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9.

[2] Bleicher JN, Hamiel S, Gengler JS,.A survey of facial paralysis: etiology and incidence[J]., 1996, 75(6):355-358.

[3]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64种针灸适应证[J].针刺研究,2008,33(3): 168.

[4]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3.

[5] 梁繁荣.针灸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0.

[6] 朱志红,唐基忠.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S1):20-21.

[7] 全世明,高志强.贝尔面瘫治疗指南[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4):274.

[8] 刘立安,朱在波,戚其华,等.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0,30(12):989-992.

[9] 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J].中国针灸,2003,23(5): 283-286.

[10] 邱雅昌.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76-77.

[11] 邱雅昌.董氏奇穴实用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98-99.

[12] 周宇,吴中朝,栗新.巨刺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37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20):1746-1749.

[13] 白丽敏,李亚东.神经解剖学[M].第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55-56.

[14] 王兵,杨金洪.巨刺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80-81.

[15] 李莹,张中一,陈跃来,等.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1):7-10.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Dong’s Extra Point Opposing Needling in Treating Facial Paralysis

-.

,1024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ong’s extra point opposing needling in treating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45 cases each.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medic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Dong’s extra point opposing needl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scored using the House-Brackmann (H-B)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H-B scores of various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and the cure rate were 100.0% and 68.9%,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00.0% and 48.9%,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time needed for cure was (20.15±3.30) day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28.41±4.92)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Conclusion Dong’s extra point opposing needling plus medi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therapy; Facial paralysis; Dong’s extra points; Opposing needling;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1005-0957(2016)09-1059-03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9.1059

2016-03-27

仲大奎(1980 - ),男,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