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现状和发展前景
——以张永海的《林则徐》《林祥谦》为例

2016-11-01 21:55林公翔
关键词:林则徐人物画水墨

林公翔

(福建青年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011)

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现状和发展前景
——以张永海的《林则徐》《林祥谦》为例

林公翔

(福建青年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011)

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筑基于悠久的福建人物画历史传统之中——中国绘画史若论及中国人物画,绕过“闽中画派”及其杰出的画家代表李在、吴彬、曾鲸、上官周、华嵒、黄慎、黄卷、戴昂、杨津、林肇祺、李霞、李耕、黄羲、周秀廷等很难成立。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在当代的全国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涌现了如张永海这样的一批长期关注与实践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老中青优秀画家,在未来,福建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一定会出现更多导向鲜明、笔墨精良、体现主流价值取向的好作品。

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张永海

阅水成川:中国水墨人物画历史发展的福建屐痕

严格地说,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等人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引进西画造型,加之蒋兆和的全面艺术实践,已与古代的水墨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人物造型上有本体的推进。之后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程十发、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人物画研究生班的一批人, 包括褚大雄、朱振庚、楼家本、李少文、杨力舟、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翁如兰、胡勃、韩国臻、刘大为、杨刚、聂鸥、华其敏、史国良等。这些人中当时年龄最长的39岁,最小的22岁,如今大都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已经驾鹤西去。但总体而言,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并不多。

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真正繁荣时代应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人物画为主的时代,特别是“文革”,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文革”美术是伴随着政治运动而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的,作为政治工具,其创作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从现在看来是违背艺术规律的。“文革”期间的中国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抛弃传统的精髓,大量吸收西方写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火热的革命生活”。但“文革”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同样体现着它本身的特定时期的艺术特点,片面强调为政治服务,过分重视题材和内容而忽视艺术形式,以及强调艺术的阶级性等,束缚了画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自由。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中国美术史上水墨人物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政治的制约之下人物画呈现出一种单一单调的模式,但就其对推动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将西画的严谨的造型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上层建筑的功用中逐渐转变为对艺术本体的探求,奠定了笔墨转变的实践基础。

到当代为止,中国水墨人物画经过几代人的学理探索和创作积累,这一画种已基本初具形态,它已成为一个具有悠久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有待于走向更加成熟的画种。正由于少受传统的直接束缚,不为传统的笔墨程式所囿,这个画种在短短几十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中,产生了质的飞跃——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水墨人画物画像现代这样流派众多、百花齐放,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像现代这么广阔恢宏、生气勃勃,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水墨人物像现代这样个性张扬、标新立意,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水墨人物画能像现代这样对社会现实、人生百态如此地关注与进行深入的思考。

福建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的重镇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称作“波臣派”的曾鲸在当时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独树一帜的开派性的肖像大师。他努力从古代优秀肖像画艺术中吸取其精华,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他的肖像画法,和古代画家“传统画法相同的是同样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部位,强调骨法用笔;与传统画法不同的,不是用粉彩渲染,而是用淡墨渲染出阴影凹凸”。波臣肖像画的风格,独步艺林,名扬大江南北。其子曾沂,孙曾镒,俱能画,世其业。“波臣授徒甚众,其中出类拔萃者,谢彬为‘传神妙手’;莆田郭巩,山阴徐易,华亮沈韶,汀洲刘祥生,嘉兴张瑜,海盐张远,秀水沈纪……等皆不问妍媸老幼,靡不神肖。”(《国朝画征录》)他们不仅继承了“波臣派”的风格,其余绪还远播于东洋。

以李耕为代表的莆仙画派,则饮誉海内外。

李耕(1885-1964),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福建仙游人。李耕是20世纪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成绩斐然,影响巨大。弘一法师驻锡泉州铜佛寺时,缄口不论世人,一贯谨言慎行,但有一次与信士周希贤谈论佛像时,提起闽中李耕所绘佛像欣然神往,褒其绘画艺术成就可与齐白石比肩,誉称“南李北齐”。李耕是融文人画家、职业画家和民间画家三位一体的杰出代表。其诗、书、画、印、雕、塑等学养修为全面,人物、山水、花鸟、界画、虫鱼、走兽样样皆擅,面面皆佳的一位画坛奇才,一代宗师。

李霞自幼家贫,喜爱绘画,17岁开始为寺庙绘佛像壁画,以画艺游历四方,交游颇广,曾一度拜李耕之父李墀为师。当时,李墀学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瘿飘技法,以致李耕初期作品与李霞相似。李霞成名较早,1908年,他随前清御史江春霖到故宫作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画艺日臻娴熟。1910年,李霞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不久,他的《十八罗汉渡江图》《函谷跨牛图》相继参加巴拿马和纽约赛会荣获优秀奖,为我国绘画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艺术大师吴昌硕著文称他为“人物第一家”。1925年,他在福州与同乡李耕、福州陈子奋、莆田张琴、福安郭梁等27位闽籍画家发起组织了“龙珠画苑”,对福建水墨人物画艺术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身为“仙游三画家”之一的黄羲出身于小市民阶层,一生在坎坷中历经磨难,最终积蓄了丰富的阅历,确立了清新雅逸、严谨闳约的风格,实现了闽派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对接,并将闽派古典人物画推向现代教育课堂。黄羲作品内容很丰富,除保持闽派人物画主要题材如古代文人高士、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仙释人物外,山水、花鸟草虫也时有涉猎。黄羲古典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一是继承了传统国画把线描作为主要表现载体的正脉,接着又合乎情理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人体结构等相关知识,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等平面组合和穿插来表现人物动态变化,解决透视结构“立体”的形问题;二是通过线条运行如轻重、疾徐、顿挫等节奏韵律来抒发情感并获得与表现对象的气质神情相互贯通,以达成传统意义上的“传神”。诚如莆田学者俞宗建先生所言:中国绘画史,谈及中国人物画,若绕过“闽中画派”及其杰出的画家代表李在、吴彬、曾鲸、上官周、华嵒、黄慎、黄卷、戴昂、杨津、林肇祺、李霞、李耕、黄羲、周秀廷等艺术家的艺术价值、艺术成就、艺术贡献和艺术作用,那将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大缺失和遗憾。

多姿多彩:福建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多样性的当代探索

福建水墨人物画在新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上,还是在表现普通群众生活与情感的丰富性上,或是在开掘传统、借鉴西方以增强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关于水墨人物画,有人认为,我国现代人物画坚持的写实方法和传达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背向而行,因而缺乏现代性,是一种陈旧的绘画形式。也有人认为,由于它借鉴和吸收西法以充实国画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导致了人物画笔墨传统的失落,由此,现代写实的中国人物画“西化了”,缺少民族精神。其实,我国现代人物画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不仅一改长期以来国画领域人物画的颓势,而且以其新的题材内容和以线为主要语言的表现形式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

福建水墨人物画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特别是在重大历史题材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福建水墨人物画家甚至走在全国前列。

在当代福建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上,不得不提几位举足轻重的水墨人物画家。他们是翁振新、张明超、张永海、赵胜利、卢志强、郭东健、王新伦、林志强等,他们的作品把握时代脉搏,凸显表达主题,或人物造型准确、韵味十足,或笔墨极具魅力、疾徐有致,或构图重现历史,直逼现场。

翁振新出生于素有“海滨邹鲁,文献之邦”美誉的福建莆田。早年农村插队的经历,使他对底层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成名后他常自诩为“平民画家”,其创作大都着眼于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与地域特色,尤其关注惠安女的生存空间和心理状态,表达对惠安女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思考与人文关怀。翁振新崇尚在大创作中表达深沉、悲壮、史诗般的大恨大爱,他经常在画面中心安排一位俊美沉稳的年轻惠安女,近乎圣母式的形象,其实暗藏着作者对祖国统一的呼唤。他还把这种精神寄托融入了画作《海峡风》《女人海》《母亲的港湾》等,他有意在画面中增加了描写老年妇女的分量,透过她们脸上雕刻的风霜,目光流露的沉郁,来倾诉几代惠安女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中,八位老年妇女虔诚的祈祷,渴望的企盼以及子孙们的凝望,像一座活化的望夫石,凝聚成一股辛酸,把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两岸分隔、亲属分离的悲剧演绎得如泣如诉。

张明超是福建重点历史题材水墨人物作品创作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对话》(张大千、毕加索)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作品《为了忘却的纪念》(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曾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铜奖;作品《信念》(周恩来)曾入选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作品《一九二三年 冬 长沙 小吴门》(毛泽东、杨开慧) 曾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毛泽东诗词创意画展三等奖;作品《昨夜星辰》曾获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澳门回归全国画家作品赛大成就奖 ;作品《呼唤》(闻一多)曾获99迎澳门回归中国画大展金奖;作品《黄兴》曾入选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画展; 作品《文学泰斗,人类楷模》(蔡元培)曾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 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作品《启蒙先驱,译学泰斗》(严复)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精品展等。他的近作《隆庆开海》成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通过验收的作品,福建仅有5幅作品上榜。这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历经5年的精心组织、管理和认真创作,并经过各方面专家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后才确定、验收。

赵胜利也是福建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作品创作的身体力行者。赵胜利原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现为福建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的作品扎根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资源,面对人物写生,是赵胜利认定的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功。他的近作《红色记忆之杨成武》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作,特别专注于杨成武这位闽西优秀儿女精神世界的刻画,努力以形写神,求形神兼备,黑白的基调,帽子上的红五角星和红领章特别醒目,把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形象刻画上,他尤其关注眼神的刻画,讲究画面和人物形态的整体感和单纯感。

郭东健是福建省美协副主席,原福建省画院执行院长,也是长期坚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优秀画家。郭东健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代表作《陈嘉庚三部曲》是对人物画创作的深度探索。陈嘉庚先生是中国爱国华侨第一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郭东健持续关注并创作出了陈嘉庚题材的系列国画作品《陈嘉庚在延安》《陈嘉庚在集美》和《陈嘉庚在北京》,这个关于陈嘉庚的爱国三部曲甫一面世,便引起中国水墨人物画界的关注。《陈嘉庚在延安》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陈嘉庚在集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陈嘉庚在北京》着重表现1949年建国前夕,陈嘉庚与全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陈叔通、沈雁冰等一起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步出会场时的情景。作品选取了京城典型的红墙为背景,笔墨单纯而朴素,色彩热烈而凝重,人物组合整体中求变化,艺术地再现了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这批爱国人士的精神状态。2016年6月,该作品参加了在北京由中国国家画院、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福建省作品展”,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好评。

卢志强是一位致力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十分优秀的水墨人物画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代表作之一《百年冰心》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他的作品《别梦依稀》入选“全国毛泽东诗词创意画展”获一 等奖;2001年,他的代表作《绣红旗》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并获“福建省建党八十周年美展”一等奖;他的作品《一封家书》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铜奖;他与中国美术学院尉晓榕合作的作品《沈括与梦溪笔谈》成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 。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无法表现。和许多当代人物画家一样,如何处理素描造型与笔墨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卢志强人物画创作探索的重点。他继承前辈艺术家的经验,既重视人物造型的结构,又十分关注笔墨语言。

王新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墨人物画家,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福建,王新伦的人物画一直被认为是标杆性的存在。在那些作品中,有大量农民工的生活图景——有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淳朴真诚的瑶族兄弟姐妹、慈祥和蔼的耄耋老人、吃苦耐劳的建筑工人等。他认为,艺术创作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而好的作品,能反映时代大潮,直抵人心,也是重大历史题材。王新伦的《父亲乡亲》《万丈高楼平地起》《瑶乡行》等画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浑朴大气、坚实丰厚、苍凉激越,一股摄人心魄的内在力量跃然纸上。

异军突起:张永海对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贡献

张永海,著名水墨人物画家,也是福建水墨人物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画,顾名思义画的是人物,因为人是世界万物的主体,是最值得画家通过绘画来加以表现的。众所周知,人物画最难画,它不仅需要形似,更需要神似,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等,他们的思想、神态都不尽相同,所以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反复修改才能达到画家理想的境界。特别是历史题材,还需要深度研究历史,研究历史主角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历史进程中历史主角与配角的复杂的微妙关系。

中国画坛一向重山水和花鸟,针对这种情况,张永海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的画是凭空而造,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想把人物画得有血有肉,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他的过去和现在。所以人物画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发现、体验、感悟,不断地累积素材。当需要我们去表现时,才能够选好题材,选准角度,去表现那些值得我们去表现的人物。

近年来,张永海始终把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当作自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认为,所谓重大,首先体现在主题性上。我们始终认为,艺术特别是美术,虽然反映的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体验等主观意识,但是最终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至于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都是从这个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所以,如果完全脱离了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那么作品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最鲜明的特点应该是坚持反映现实生活,那就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发展中所经历的从屈辱到抗争,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次是导向性。也就是这一主题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主导和导向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要学会怎样在尊重差异中来确定主流文化的主导,在包容多样性中来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以引导我们的文化、艺术向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第三是创新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应该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这里的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家吸取了整个美术发展史的养料,前人的创作为此奠定了基础。作品应个性鲜明,有作者的独特体验。

以张永海的代表作《林则徐》《林祥谦》为例,这是两幅大尺寸的作品,其中《林则徐》尺寸673x265cm,《林祥谦》尺寸510x255cm,这样巨大尺幅作品创作没有一定的心眼手的一体化是很难驾驭的。

《林则徐》 260×670cm

《林祥谦》 251×510cm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而民族英雄林则徐则是福州人。如何表现林则徐、如何表现虎门销烟,张永海创作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对林则徐的服饰调阅了很多书籍。这幅作品气势磅礴,怒目圆睁的林则徐位于作品的中心偏左位置,大义凛然,不畏西方列强的气势呼之欲出。大部分光膀子、留长辫的民工或用板车、或人挑肩扛,将一箱箱鸦片运到指定地点,然后将其销毁,画面白烟滚滚,躲在角落、西装革履的英国买办低着头看着大势已去,也无可奈何。这幅作品不仅构图直截了当,而且主次十分分明,笔墨韵味十分突出,体现了张永海高超的驾驭题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一是张永海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作品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精准把握。由于素描基础扎实,训练勤奋,速写数量惊人,使得张永海对客观物象,尤其对人物造型,常常有着迅捷与准确的判断。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基本达到了形神一体的高度。无论是林则徐,还是无数民工;也无论是洋买办,还是清朝官员,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衣饰的处理,动作的设计,场面的铺陈都不板滞,流畅自如。二是张永海的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作品,既具有丰满的历史格调,又具有迷人的时代魅力,这种格调与魅力体现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符合历史事件的基本要求,浑厚丰满,逼真传神,既富有穿透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富于时代气息,适合当代审美。

而作品《林祥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林祥谦》这幅作品面前,我们可以感受到林祥谦那种“头可断,血可流”的英雄气概,可以感受到他那种视死如归的战士豪迈。军阀手上的刀闪着寒光,他们的军大衣与林祥谦裸露的肩膀形成鲜明的对比。寒风习习,妻女的叮咛、战友的呼唤,林祥谦都镇定自若,没有儿女情长。背景的火车,突出了江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场景。在整幅作品中,张永海广泛吸收中外绘画造型和传神的传统,以兼有干、湿、浓、淡的洒脱笔墨,用点染加入线描作画。力求笔墨既洒脱华滋,又厚重、整体,严格、概括地把握形体结构,以形写神,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目的。他充分发挥黑白变化的表现力,在强化黑白对比中大胆安置人物,得心应手地安排虚实、繁简、浓淡,有缜密构思之工,也有偶然随意所得。画面上墨与色交融,巧妙地融西画富有变化的色彩关系于流畅的中国画笔墨之中。

张永海的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作品,无论是用线还是用墨,都独出机杼,仿佛每一线条,每一墨色或墨块都是神来之笔。在张永海的笔下,没有华而不实的笔墨,但却张弛有度,一气呵成;没有张扬火气的线条,但却典雅内敛,富有弹性。他善于运用行笔中的皱、擦、勾、染、点、泼等技法,在干湿浓淡中展现丰富多彩的笔墨情趣。同时,善于通过控制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使笔痕墨迹自然地交融渗透在人物形象之中。他的画简练中求丰富,沉稳中求生动,力避浮躁,不随波逐流。既重视写实造型的严谨,又重视笔墨语言的精湛。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一个高端画种,难度很大,不是一般人所能创作的。画一两张好的水墨写意人物画相对比较容易,但难能可贵的是,张永海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几乎每一张都很耐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见到他非凡的功力。可以说,这完全是张永海数十年磨练,不断突围的结果。

作品的格调总是与作者人生经历和艺术修炼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张永海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艺术实践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思考、审美的维度、笔墨的趣味以及视觉图像的追寻。一幅画表现了一个客观对象,同时也体现了画者的人格,每个人的气质、才能、学识、修养都不同,画出来的自然也不会一样,“画如其人”说的就是此理。风格是画家个性的自然流露,更是立足之本,这需要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这是画家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是不能勉强也没有捷径可走的。面对博大的中国画传统,一个画家如能在某一画种或某一方面有所发现和创造,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已经是一个优秀画家了。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把人类情感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艺术这种变现符号的出现,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赋予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在解读张永海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既筑基于悠久的福建人物画历史传统之中,又在当今的全国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如张永海这样的一批长期关注与实践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老中青优秀画家梯队的优势。他们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主题的表现切入点,不断强化对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彻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表达之中。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进行宏篇巨构地创作。面向未来,福建新时期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一定会出现更多导向鲜明、笔墨精良、体现主流价值取向的好作品,结出更多的硕果。

J05

A

1003-9481(2016)06-0060-05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现状和发展前景”(2012B119)

林公翔(1962——)男,福建福州人,作家,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编审,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林则徐人物画水墨
《林则徐》
水墨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林则徐禁烟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