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翠
【摘 要】文言文词汇多是单音节,虽则简练,但一字往往多义,让学生有效率地理解、记忆文言注释是学生提升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高中文言文注释分类和当前的缺陷、高中文言文注释高效教学的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注释 高效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21-02
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学生接触文言文均是通过教科书。高中教科书入选的每一篇古诗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和时间检验的,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约1/3,可见优秀古诗文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文言文词汇多是单音节,虽则简练,但一字往往多义,并且时过境迁,今人理解不易。因此让学生有效率地理解、记忆文言注释是学生提升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是笔者对高中文言文注释高效率教学的一些探讨。
一、高中文言文注释分类和当前的缺陷
(一)高中文言文注释分类及授课要点。高中《语文》共有文言课文38 篇,设置了2009个注释。可简单概括为释篇题、释词语、释语法、释句子、释文字假借、释典例风俗、注音、补充历史八个方面。
例如,《游褒禅山记》注释为: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说明了此文选自哪部著作,这属于解释篇题。“臣之壮也”译为我壮年的时候,这属于整个句子注释。在《兰亭集序》中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书中解释“一:把……看做一样;齐:把……看做相等,都作动词用”,这属于解释语法。另外还有解释文字假借、注音等注释种类,不一而足。根据笔者经验,建议教师在分类注释时,注意以下方面:
1.不同注释种类难易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如解释篇题多是释出处、释人名、释地名、故事情节概述,而解释词语牵涉词性分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往往一词多性,所以解释词语、解释语法、解释句子之类的注释应该着重剖析,而其他的可以浅尝辄止。
2.注释通假字要注意区别“通假”“古今”和“异体”等。古人提笔写字时,一时想不起原字的写法,便用一个与原字音同或音近的简单易写的字代替,久而久之产生了通假字。在《语文》文言文的注释部分将通假、古今、异体都囊括在内,需要区别对待。例如“说”通“悦”、“无”通“毋”,这种应是狭义上的通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应该是古今词原因。《劝学》中的“参”通“叁”,这属于异体字。不同的通假法产生原因不同,不可一味小看古人。
3.释典例风俗摒弃封建迷信思想。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认识肤浅,认为神鬼横行,因果报应,这些对青少年有一定价值导向影响,需要教师强调,摒弃迷信思想。例如《归去来兮辞》中有“帝乡不可期”,“帝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现代科学证实有神论是错误的世界观,必须去伪存真,让学生警醒,远离神鬼学说。
(二)高中文言文注释缺陷和授课要点。即使2007版高中《语文》对2003版进行了修正,但笔者分析,高中文言文注释仍有一些缺陷。
1.以文言释文言。在极少数注释中,可以看到以文言释文言的现象。例如《鸿门宴》中“孰与君少长”译为“与君孰少孰长”。《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译为“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用这些高度概括的书面性语言来解释原文,对于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生来说,有些勉为其难。
2.训诂术语使用存在不规范之处。高中《语文》文言文所用到的训诂术语多为对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的注释。而同为古今字,使用的训诂术语却不相同,一部分词释为“某,通某”,一部分词释为“某,古某字”。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译:景,古“影”字,“说”和“悦”以及“景”和“影”都是古今字。但在文中说法不一,极易使初学者混淆,建议教师对此强调。
3.注释重复。例如在同一篇课文中出现同通假字的两次相同释义。《寡人之于国也》中“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无,通“毋”,不要。另外有“无失其时”。译:无,通“毋”。两个“无”在同一篇文章中,相隔距离较近,且关系密切,完全可以推论出第二个“无”通“毋”。如此重复累赘注释,可完全忽略。
4.部分注释有待商榷之处。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教材中“诺诺复尔尔”的注释为:“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诺诺,答应的声音。尔尔,如此如此。”在《词典》中“尔尔”的一种义项是:答应声,犹是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显然,孔雀东南飞中不需要解释为“如此”,尔尔的意义诺诺重复。建议教师不要画蛇添足,增加学生理解难度。
二、高中文言文注释高效教学的措施
(一)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不停留在似懂非懂阶段。高中生阅读理解文言诗词的难度远远大于阅读现代诗歌和散文,大多数学生阅读古籍的基础较为薄弱,必须借助注释才能得以展开。对于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非语文专业出身的教师。由于文言文是雅化的书面语言,离现代社会很遥远,随着时代变迁,很多灵活表达方法和实词,生活中已不需要使用。脱离了使用环境,很多语文教师面对文言文犹如一门外语,这种状况是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笔者毕业于财经院校的经济类专业,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和教师编制,进入中学教学语文。早些年非常力不从心,非但不会背诵经典段落,有些学生提问,自己也无言以对。为此,笔者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背诵名篇段落,买来古典汉语词典经常查阅,更注册了“古典诗词学会”等诸多相关论坛,通过基础功练习和全国各地语文专家交流,目前笔者不仅能背诵所有必背篇章,还能对书中任何一个典故娓娓道来。如此,文言文注释教学效率提高了不少,至少学生问到某个注释何解,笔者不会留在下一节课解答。
(二)教会学生“六书”分析。“六书”是战国以后的古人对汉字的构字规则进行分类,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实际上只有前四种产生新字。在教学中,倘若我们能结合“四书”分析和解释,会收到良好效果。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异爨”的“爨”字,对于学生来说,既难念又难写,但它是个会意字,把它的每个构件分拆开来识记,非常容易理解。又如《岳阳楼记》中有“至若春和景明”一句,其中“景”表“日光”。学生往往对此感到疑惑,教师此时可以引用《说文》的解释,“景,日光也。从日,京声。”它是个形声字,以“日”为意符,意义与“太阳”有关。
学生理解最根本的原则,才可能举一反三,就如数学学习,必须先学公理、再学基本公式,最后学演变公式。最复杂的公式也是由最简洁的公式演变而来,最复杂的汉字也是由表示单个意思的部首组合而来。知其所以然才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
(三)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重视诵读。因为无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只有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才容易理解含义。其次要学会积累。准备摘抄本或者下载实用学习软件,像学习现代文一般记录佳句、佳词,反复联系、归类、比较扩大积累。最后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文言文学习常用工具书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虚词词典》、《古汉语句法举隅》、《说文解字》等。这是透过现象找到文言本质的必经途径。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因此推荐他们下载诗词软件,在软件中玩游戏,背诵古诗词,然后分享到朋友圈,这种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方便学生结合诵读、摘抄和使用工具书,因为学生一旦遇到疑问,轻松复制字词,粘贴至浏览器便可搜索海量解释。如此,比纸质字典更便捷。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教学是一项艰涩而又浩大的工作,常年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这项工作殚精竭力也未必能登堂入室,但是找到好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青出于蓝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作者简介】傅 翠(1986— ),女,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本科学历,玉林市陆川县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